作者:赵心放
不管是《宋史.太祖本纪》或是《宋史.太宗本纪》,还是相关的其他史料,都没有清楚说明赵匡胤是怎么死的,赵光义是如何登基的,这实在令人费解,当然也就为形形色色的野史提供了编故事的空间。本文专门来聊聊这事儿。
(一)一般的传言和说法
北宋时代有个叫文莹的人,撰写了一部史书《湘山野录》。只瞧书名,就知道是本野史。说的是早年赵匡胤碰到一个道士,那道士预测其某年要当皇帝,之后果然应验。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派人四处找那道士,找了十年终于找到了。赵匡胤问那道士自己还能活多少年。虽然众大臣在朝廷上每日都要向皇帝三呼“万岁”,众所周知只是溜须拍马屁而已,到底能活多久,包括皇帝本人在内,其实心中都没数,
道士眯着眼儿掐指算了算,睁开眼说道,某年的12月19日晚上,如果天晴就可以再活12年,如果下雨就办后事吧。到了某年的那天晚上,只见星光灿烂,果然是晴天。但赵匡胤没高兴多久,只见天老爷像一张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不一会就乌云密布,下起了冰雹。赵匡胤心慌意乱了,急召当时担任开封府尹的赵光义到内室。两人一起喝酒,喝令宫女和太监们退出去。以后的版本多种,就不一一叙述了,结果是赵匡胤突然死去,由赵光义奉诏,在灵柩前即位。
(二)赵光义是否在现场呢?
赵光义是否在现场是弄清楚这事的关键。因为史上最流行的传言是赵光义杀兄篡位。
据被赶出内室的宫女和太监们说,他们远远地看到,赵光义在现场,多次离席,像在躲避什么,还听到赵匡胤对赵光义大声喊叫着什么......
据《烬尽录》载,赵氏两兄弟都喜欢后蜀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后蜀主死后,赵匡胤将花蕊夫人纳为妃,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久病卧床,那天晚上酒后的赵光义乱性,对花蕊夫人欲行不轨,把熟睡中的赵匡胤惊醒,气得要用玉斧砍他,赵光义认为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长......
但据《涑水纪闻》载,赵匡胤去世时已是四更天,宋皇后叫内侍王承恩把皇子德安叫来,王承恩考虑赵匡胤早就打算传位给赵光义,于是找来了赵光义。这个说法给赵光义提供了不在场的依据。
赵匡胤死亡事件没有第三人在场,也就成了千古疑案,即使最厉害的史学大师,也无法给世人一个权威的解释。
(三)确有“金匮之盟”吗?
不具体争论赵光义在不在现场,直接挑明赵光义继位是杜太后的意见。这就是世上流传的“金匮之盟”的核心内容。
话说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弥留之际的杜太后把赵普叫进宫,当着赵普的面给赵匡胤说,你能够得天下,是后周柴荣把帝位传给幼子的缘故。如果有个成熟的君主继位,你赵匡胤是当不上皇帝的。你们两兄弟都是我生的,你将来传位给弟弟。四海之大,民众亿万,有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君主当政,是一个国家的福气。
赵匡胤听后不停地点头,表示尊重和认可杜太后的意见。宰相赵普赶紧把杜太后说的话用盟约形式记录下来后,还在末尾署上“臣普记”三个字,并将盟书封存在一个金匮里,安排专人保管。这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
查阅了不少历史资料,笔者没看见过《金匮之盟》的原文,似乎也没人明确说直接接触过原文。
赵光义登基后,采取的不少作法,却让人对《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如赵光义对皇嫂很不好,把其幽闭在深宫里,先是西宫,后迁到东宫,在四十四岁的时候,冷冷清清地离开了人世,皇嫂的棺木在普济寺佛舍停放了三年才马马虎虎下葬在赵匡胤陵墓的北面。
再如对子侄们手段毒辣。979年,赵光义继平定北汉后,御驾亲征辽国,不料失败了。回朝后,赵光义没有对平定北汉的功臣们封赏,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入宫劝赵光义要兑现承诺。赵光义十分不高兴,大骂了一通,赵德昭害怕了,不知怎么搞的,回到王府后自杀了。两年后,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在睡觉中突然死亡。赵匡胤的三子赵廷美,因有官员密奏其意图谋反,被一贬再贬。984年,时年38岁的赵廷美在流放地抑郁而终。
在赵光义继位之初,封赵廷美为开封府尹,这就是赵光义当皇帝前任过的官职,与此同时,还将赵德昭和赵德芳并称为“皇子”。使众人都认为赵光义是在以后要传给赵匡胤之子的安排。赵氏三兄弟都死了后,大家就怀疑赵光义在作秀了!
(四)笔者述评
关于《金匮之盟》是否存在,史学界一直都有争论。
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完全子虚乌有,目的是出于赵光义即位缺乏令人信服的说服力,编造出来的。其理由是,杜太后病重时,赵匡胤只有34岁,赵光义23岁,赵德昭14岁。临死的杜太后还有精力来关心身强力壮的赵匡胤若干年后的后事吗?杜太后真能算到赵匡胤要早死?
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杜太后亲身经历五代,五代是个特殊时期,王朝更换频繁,君主基本短命,赵匡胤也脱离不了这个桎梏。因此杜太后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临死前都会亲自安排皇位接班人的事。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不再赘述,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赵氏两兄弟的感情应当不错,比哥小11岁的赵光义很崇拜他哥,有他哥一样当皇帝的愿望。那天,两兄弟喝酒聊天,谈文论武,很投入很兴奋,估摸赵匡胤有现代所称的心脑血管疾病吧,一下子发作了,死于非命。
面对这种情况,赵光义当皇帝的想法立马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脱离干系,取得名正言顺的资格,于是继位前后编出了赵光义死时不在现场,《金匮之盟》的故事。虽是亲兄弟,但赵光义还是有自己的私心,开先做起以后传位赵匡胤后人的样子,是表演给大家看,后来就想法把其三子全部消灭,传自己的嫡系子孙了。不过历史也会开玩笑,记得南宋的宋孝宗就是赵匡胤这支的后裔,哈,算“物归原主”了吧!
【作者简介】赵心放,重庆市人,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