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即公元1728年,江宁织造曹頫被抄家了,曹頫这个名字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他有一个后代名叫曹雪芹,曹雪芹写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
《红楼梦》又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养活了千千万万研究“红学”的人,偏偏没有能养活作者曹雪芹。
知道这本书的人都对曹雪芹的家庭状况有所耳闻,知道他祖上依靠着江宁织造的官职积攒了不少财富,这也就成为了雍正六年曹頫被抄家的一个原因,但是抄家以后统计出来的清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当这份清单被摆在雍正皇帝的面前,雍正先是表示震惊不相信,随后只能叹一口气,那就这样吧。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这份让雍正又气又恼又无奈的名单上,究竟抄出了多少钱财,曹家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呢?
一、眼看他起高楼
曹雪芹家族和清王朝的关系,并不像许多传言说的那样,是从康熙时代开始的,而是在清王朝刚入关的时候,曹家就已经投靠满人了。
在满八旗中,曹家属于地位较高的“上三旗”,顺治皇帝时期将各位旗主王爷的权力进行规制,皇帝一统上三旗,成为满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是八旗最大的旗主。
曹家在归附的汉人中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包衣奴才”的身份,曹家才得以在康熙时候发展起来。
顺治时期,康熙皇帝出生了,按照皇室制度,乳母孙氏和保姆文氏承担了伺候皇帝的主要任务。
这位孙氏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也就是当时曹家的当家人曹玺的夫人,这位文氏是孙氏的亲家母,形成了一种以姻亲关系维系的官场关系。
正是借着这层关系,年仅5岁的曹寅得以入宫,成为了康熙皇帝的伴读,其实就是一块长大的小伙伴,这种关系是一般的达官显贵所不能比的。
皇帝成年之后经历过宫廷纷乱和勾心斗角之后,往往会怀念起童年时期小伙伴的纯真,也因此在康熙亲政之后,对这位小伙伴曹寅的归宿安排,着实动了一番心思。
康熙二年,曹寅的父亲曹玺去世之后,曹寅就继任了江宁织造的位置,此后一直传给后世子孙,长达五十九年。
康熙皇帝在亲政前期,主要的工作重点就是稳定当时的局势,将散落在大臣手中的权力收归自身,因此而重用了相当一批有能力的自己人,但是对经济问题,就放任的比较宽松。
在江宁织造任上,曹寅大肆利用康熙对他的信任,将自己日常的开销和额外的花费都算在了江宁织造的日常开支之中。
也正是因此,曹寅得以过上了非常奢侈的生活,又因为童年滤镜的关系,康熙对曹寅的这种行为也是放任自流,其他官员忌惮曹寅的皇帝的这层关系,更是没有一个敢出来指责的。
就这样,借着账目混乱的机会,曹寅根本不去计算自己每年的合法收入应该是多少,也不去计算究竟可以动用多少资金,有钱就花,每年年底的时候从江宁织造的公库里扣取,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
借着这种途径,曹寅在江南地区购买房产十数座,在京城的房产也是极尽豪华,田地和另外的固定资产数不胜数,这依靠曹寅的工资是完全实现不了的。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标准贪官,康熙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是处处想着为他填补亏空,不要让这件事情公之于众。
二、眼见他宴宾客
曹寅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可惜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为此,朝廷只好征召曹颙的兄弟曹頫为江宁织造。
相比较曹寅,曹頫的做法可以说是有些离谱了。
曹寅就任江宁织造期间,康熙皇帝曾经进行过几次较大的南巡活动,其中有四次是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中,自然是由曹寅全权负责接待。
接待皇帝的规格必须是最高级的,所以这四次接待,也花费了曹寅不少的钱财,没有钱就到国库去借,亏着谁也不能降低了皇帝的生活水平,就这样,曹寅并没有给继任者留下什么财富,反而是留下了几十万的亏空账目。
曹頫刚刚做江宁织造的时候对这件事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当时他上书户部,希望能够对曹家欠下的白银分期还款。
对于这个正常且合理的需求,户部同意分三年还款,得到这个指令的曹頫仿佛试探到了朝廷对曹家的态度,后边的行为就开始变得有些肆无忌惮了。
曹寅虽然铺张浪费,但是对于分内的织造事业还是比较尽心尽力的,表面上的功夫做的极为充足,但曹頫就不一样了,他将曹家支柱的织造产业交给家里的下人料理,并不再亲自验看质量。
因为技术和态度的问题,江宁织造做出来的产品极易掉色褪色,终于有一天,这个问题被反映到了皇帝的面前。
雍正皇帝自己穿的青色布料竟然也掉色了,这让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要把这件事从重从快处理。
三、眼看他楼塌了
雍正五年,江宁织造曹頫奉命押运江宁、杭州、苏州三处织造局生产的成品进京,就在进京的路上,发生了一件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曹頫途径驿站休息时,还想往常一样向驿站索要钱财,这是有一定说法的,基本上次次如此年年如此,但是这一次不一样,雍正皇帝本就对曹頫不满,这件事情就被奏报呈给了皇帝。
偏偏也是在这个时候,曹頫向户部所申请的三年之期已经到了,曹頫这个时候应该按照规定还清国库的欠款。
但是这三年里,曹頫并没有尽心竭力的筹钱,而是一贯的花天酒地,但一向较为严厉的雍正皇帝还是原谅了他。
皇帝并没有把曹頫从严从重治罪,而是要求他继续尽心竭力的筹钱填补即可,这样几次下来,曹頫认为皇帝不会把自己怎么样,所以胆子大了起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曹頫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认为皇帝要对自己的家产进行清算,他竟然暗中传信要家里人提前转移财产,而这件事又被雍正皇帝知道了。
这一下雍正皇帝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彻查曹頫的所作所为,再加上雍正皇帝早就听说曹家自继任江宁织造以来,家中积攒了无数的财富,在国库困顿追缴欠款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彻查清楚,也是国库一笔非常大的收益。
因此,雍正皇帝对曹家的新账旧账一块算,抓住旧时候曹寅贪赃枉法的各种传言,再结合现在曹頫国库欠款不还、勒索驿站、行为不端等等罪责,下令查抄曹頫的江宁织造府。
雍正六年,对于曹家的查抄行动正式开始,新上任的江宁织造绥赫德带头,全数抄没了曹家的家产,可是这个数目算出来,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四、曹家的钱去哪了?
据历史所记载,绥赫德抄家之后就给雍正皇帝上了一份清单,内容大致就是抄没曹家的家产房屋一共有13处,总数是483间,曹家名下的土地总数是1967亩,人口一共114人,银票当票等加起来有一百多张。
但从人数来看,114人完全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了,但是除去房屋等不动产的价值,值钱的东西核算下来也就三万多两白银,根据家人的供述,曹家还有外债三万多两白银,等于说,这次抄家只获得了六万多两白银。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连皇帝也没有想到,原本打算充实国库的计划只能落空,思索良久之后,雍正只能一声叹息,随即将曹家的所有东西都赏给了新任的江宁织造绥赫德。
那么我们不禁要想,曹家的钱到底去了哪里呢?是被自己挥霍了,还是被谁给花了呢?
被抄家的那年,曹雪芹年纪尚小,只能舍弃原本的优渥生活,开始了后半生的颠沛流离。
总结:
曹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跟随着君王的好恶程度发展的。
因为康熙皇帝的宠信,曹寅得以在江宁织造的任上过得风生水起,但又因为皇帝的宠信,四次南巡住在曹寅的家中,银两花费不知凡几。
到了雍正时代,因为皇帝不喜欢这一家人,就不可能对他们之前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他们在失去了皇帝庇护的情况下,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曹頫最终的结局还算不错,雍正皇帝并没有将他一刀杀了,而是命令他披枷带锁偿还所欠的银两,但是这样一个无权无势连吃饱穿暖都是问题的曹頫,哪里有钱还给国库呢?
直到雍正七年,曹頫的枷锁才从脖子上取了下来,这时候他所欠的银两还有四百多两。
借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曹雪芹的青年生活应该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但是曹家亏空的钱都是谁花了呢?我想皇帝心里是有数的。
引用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中的话说:“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
想来,困扰曹家的国库欠款问题,以及曹頫为何敢肆无忌惮的欠款不还,都可以从这句话上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