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年,蓝玉率10000大军远征蒙古,活捉了贵族、兵士等80000人,还在归途中强行霸占了国色天香的蒙古王妃,王妃不堪受辱自尽,朱元璋大怒,可蓝玉竟一脸得意说,我可是灭了蒙古。
蓝玉,骁勇善战,屡立奇功,徐达、常遇春死后,他便是唯一挑大梁的武将,人称战神。
那么,皇帝已经大怒,身为臣子的蓝玉为何还不知收敛?
这要从他的社会关系说起。
他的姐姐蓝彩云,是常遇春的老婆。
他的外甥女常美荣,是太子朱标的原配老婆。
他的女儿(史书中找不到名字),是蜀王(朱元璋十一子)朱椿的老婆。
这关系可是妥妥的皇亲国戚,若蓝玉是个低调听话的,定能一生富贵荣华,可他偏是个往死里作的主儿。
1388年,他奉旨率15万大军远征北元(蒙古),朱元璋的命令是“给我冲,这一次一定要灭了北元!”这就是历史上的捕鱼儿海(如今的贝加尔湖)之战。
出发时15万大军,经过攀越高山、渡过大河,进入沙漠,一番征战剩下10万人。
好在,蓝玉不负圣望成功了。这一战彻底灭了北元武装,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太子妃公主等100多人,王公贵族3000多人,士兵77000人,牛羊10万多头。
不仅如此,北元传承使用了上百年的印玺也被缴获。
消息传到朝廷,朱元璋高兴地说,“蓝玉就是我的仲卿(卫青)!我要封他为梁国公!”
要知道梁地可是整个中原最富庶的地方。若历史定格在这一刻,蓝玉的人生也就无上荣耀,可他偏偏要作,谁也没办法。
班师回朝途中,他竟强行霸占了蒙古王妃,王妃不堪受辱,自尽了。
史料记载:私元主妃,妃惭自尽死。
这相当于罔顾圣意,直接无视了朱元璋定下的,“以德服人”善待蒙古人的命令。
朱元璋知道后大为恼火,但蓝玉刚立了大功,便也没有深究,可蓝玉却以为,这也是对他的奖赏,越来越作。
回到到喜峰关口时,已是深夜,守关的人也就寝了,听到有人叫关,爬起来去开门。
可蓝玉竟一分钟也不愿意等,直接命令士兵,架起大炮轰炸,破关而入。
要知道喜峰因地势险要,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为防北元复辟,特地建的关卡,没成想蓝玉不吱声就给炸了。
他这么一作,朱元璋将准备封的梁国公,直接改成了凉国公。从中原最富庶之地改到最贫瘠之地。
这一改,他从此真的越来越凉。
倘若他收敛一点,大概也能安稳地工作生活,可他偏不,继续作,索性将手伸到了军营里,任命自己的亲信,壮大势力。而他的亲信,狗仗人势,横行乡里,霸占民田。
不仅如此,他还让家人走私云南盐一万余引,要知道盐只能官营,而当时每引就是两百或四百斤。
这大有当初胡惟庸不知死活的魄力。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我行我素。
朱元璋考虑他的战功,封他为太子太傅这个从一品官职,再往上就是官场顶天的一品官了。
他可倒好,当着很多人大喊,我这功劳,都不能做太师(一品)吗?
这一闹,朱元璋便亮出剑决定要解决了他。
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很快被抓,锦衣卫依着线索查出了一万五千人。
于是,不过3天,苦熬多年、征战数次才成为战神的蓝玉,不仅被“剥皮实草”,还被灭了三族,那些其他被牵连的人,谁也没有逃过挨刀,他们死后还入了《逆臣录》的名单。
【九仙月】
史料记载: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病亡,其子朱允炆继太子位。
而蓝玉被告发,是在太子朱标死后,倘若朱标不死,他大概也不会那么快死。
因为蓝玉本就是朱元璋为儿子朱标,挑选的臣子,更重要的是,朱标是一个能压得住蓝玉的人。
只是幼小的朱允炆,是无论如何也压不住蓝玉的。
所谓,人不作,就不会死。
戎马一生,位极人臣的蓝玉,并不是死在“谋反”上,而是死在自己的狂妄上。
所谓天狂下雨,人狂有祸,苞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
人这一生,不管多么有权、有钱、有功,谦逊一点总是没错的。
倘若蓝玉能像徐达那样低调、谦虚,那么他的结局也许会不一样。
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