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的皇权为何比明朝稳固,没有出现大臣专权、太监乱政的情况?
创始人
2025-07-04 17:32:29
0

明朝是个奇葩王朝,多位皇帝在位期间都有关于皇权斗争的精彩大戏出现。比如靖难之役、夺门之变、汉王反叛,东林党争等等。还有,太监一手遮天,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成为奸臣权臣手中提线玩偶等等情形也不鲜见。

总之,明朝没有几个皇帝能安安稳稳度过,宫斗大戏始终在上演,高潮迭起、乱象纷呈,让人眼花缭乱。

相比之下,清朝倒是安静许多,整个清朝260多年,除了康熙除鳌拜,九子夺嫡辛酉政变,自己人之间没有掀起血雨腥风。

至于太监干政现象,在清朝基本绝迹,李莲英和安德海等太监,也不过是小鱼小虾,根本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在各个朝代都“表现出色”的宦官,为何到了清朝却没有了能耐,一个个变成乖乖猫咪,是由于有“太监不得干政”的祖训,我们今天不去探讨。着重说说,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张居正、严嵩那样的权臣?为何清朝的王爷那么中规中矩,思想觉悟那么高?

说到清朝没有权臣干政,肯定会有人出来反驳,皇太极死后,他几岁的儿子福临登基,就出现过大权暂时旁落的现象。

皇太极死后,围绕皇位皇帝和皇子之间进行了激烈斗争,最终没有演变成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双方达成共识,皇权和平交接。

顺治亲政之前,军国大事掌握在多尔衮手里,清军入关,消灭李自成和明朝残余分子,基本上是在多尔衮的领导下进行的。

还有顺治死后,康熙也是不满十岁,大权被鳌拜等人掌握,康熙不得不将其铲除,才控制了朝政。

更典型的例子,是咸丰皇帝在热河暴毙,登基的也是个娃娃皇帝。顾命大臣肃顺等8人不把皇帝和两宫皇太后放在眼里,导致了辛酉政变发生,几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大臣被铲除。

上述几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权臣是合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并没有失控。

比如多尔衮,他就是顺治的叔叔,努尔哈赤的儿子,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他是大伙认可的摄政王,把持朝政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是自己家事。鳌拜和肃顺等人,则是得到了前皇帝的授权,是顾命大臣,他们处理国家大事,是完全合法的。

多尔衮执政的时候,有孝庄皇太后;鳌拜掌权的时候,有孝庄太皇太后。还有肃顺等大臣,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类似曹操、司马昭那样让人无法容忍的不臣举动。

总的来说,他们的行为是可控的。

可惜一旦太后翻脸,他们只能任人宰割,被毫不费力地拿掉。总之,他们在朝廷中没有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让皇上感到无法撼动。

不管怎么说,清朝的皇权比明朝稳固,没有那么多奇葩的事情发生。

比如皇上半夜三更出去,强幸民女;把动物弄到后宫,在里面建立豹房。比如皇上吃着奶妈的奶之后,就将其宠了起来,封为贵妃,权倾一时;还有的皇上,把奶妈给以后妃待遇,让她自由出入皇宫,威风八面;再比如,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专注于木工事业;还有皇上热衷于炼丹,差点被宫女勒死;更有甚者,皇上登基之后,被人奉送了八个美少女,一夜之间掏空了皇帝身体,一病不起,一命呜呼。

最不像话的,一个叫李选侍的小宫女,因为抚养皇帝而一步登天,在皇上驾崩之后,将太子挟持。然后提出各种条件,不答应的话不让他登基(移宫案)。

整个清朝,此类奇葩事件基本没有发生,原因何在?

皇帝寿命长,皇子登基时大都成人。

明朝皇帝大都是短命鬼,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这一平均寿命甚至低于明朝普通民众的平均寿命(45岁)。

在明朝的16位皇帝中,朱元璋和朱棣的寿命相对来说较长,分别达到了71岁和65岁。

而其他皇帝的寿命则较短得可怜,有10位皇帝在40岁前就撒手人寰。其中明光宗朱常洛、明宣宗朱瞻基,还有明英宗朱祁镇等皇帝的寿命均竟然没有超过38岁。

这样明朝的皇帝要么是没有儿子,没有指定太子,临终的时候仓促指定接班人,导致政权交接出现混乱。

相比之下,清朝皇帝寿命较长,平均寿命达到了惊人的53岁,比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多了8岁。

其中康熙和乾隆都是年近古稀甚至年逾古稀,胤礽太子整整当了38年,雍正登上皇位的时已经45岁。

乾隆更是老寿星,活到了88岁,其子爱新觉罗·颙琰继位之时36岁,他们已经承认,根本没有必要设立摄政王与托孤。

把王爷关在“笼子”里

现代有句很流行的话: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意思是说,权力就是老虎,如果不受约束,有权的人就有可能干坏事,把国家搞乱。

王爷也是这样,他们是皇帝的儿子或者兄弟,一旦造反,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响应的人很多。这样的话,很容易造成动荡,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明朝的时候,王爷不能进京,只有受皇帝独宠的皇子,才可以破例留在北京。

汉王朱高煦死乞白赖,受朱棣的爱戴,不想离开北京。福王朱常洵深受父皇明神宗和母亲郑贵妃的宠爱,一直把爱子留在身边不放。绝大多数王子,都必须离开北京,到属地就藩。

在外地的王爷,天高皇帝远,不受监督,还有自己的财政收入。这样就能把封地弄成独立王国,建立自己的武装,成为不稳定因素。

明朝的靖难之役和汉王造反,都是王爷在外,皇上鞭长莫及,无法监督,让他们慢慢做大,进而搞出事情来,无法收拾。

清朝的王爷恰恰相反,他们没有自己的封地,不能离开京城。王爷的开销,由朝廷负责,保你荣华富贵,但不会让你有太多的钱,用来结党营私,豢养军队。

明朝王爷不让留在北京,是怕他们跟大臣串通在一起,图谋不轨。清朝王爷留在北京之后,不能离开王府,想要去哪里必须请示,然后进行登记。

清朝王爷只有个别王爷,如恭亲王奕䜣等,经过皇帝允许,可以出来做官,大多数王爷不能参与朝政,更不能控制兵权。这就有效地杜绝了王爷作乱的隐患,让朝廷保持稳定。

托孤双轨制

清朝皇帝普遍长寿是不假,驾崩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太子比较年幼,比如顺治、康熙、同治等。这就极有可能出现顾命大臣专权,大权旁落的现象。为了防止顾命大臣胡作非为,皇帝临终的时候会设立两套班子:太后和顾命大臣同时监国。

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两宫皇太后(慈安和慈禧)垂帘听政,她们还掌握象征皇权的“御赏”和“同道堂”两颗大印。这样就能极可能防止顾命大臣专权,还能防止吕后和武则天那样的人出现。

虽然后来慈禧诛杀了肃顺等人,可短期内无法独揽大权,只能跟慈安共享。只是因为慈安短命,慈禧才成为吕后第二。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这套制度,它还是比较完善的。

汉人大臣被挡在权力中心外面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起的政权,王爷的权力被锁到笼子里之后,能危及皇权的只剩下宦官和汉人大臣了。

清朝的皇帝非常争气,对宦官这种不男不女的家伙始终非常警惕,不让他们插手朝政,公公们始终不能成气候,也就不能为非作歹。

别看慈禧重用安德海,但是慈安和恭亲王联手将其诛杀之后,她也只能接受现实。

因为她很清醒,知道宦官的危害太大。

宦官无法干政,那威胁就只剩下汉人大臣了。

无论哪个清朝皇帝,始终坚守一条底线,不让汉人插手朝政。汉人大臣你为大清效犬马之劳可以,但是想要进入权力中心,门都没有。

在一部电视剧中,张之洞自称奴才,随即遭到王爷呵斥:奴才是你能称的吗?

由此可见,汉臣在清朝只是二等的奴才。

张廷玉三朝元老,还被特许配享太庙,乾隆皇帝照样说翻脸就翻脸,在他退休的时候还狠狠整了他一顿。

张廷玉是汉人中唯一有配享太庙资格的大臣,尚且如此,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曾国藩剿灭了太平天国,将清王朝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攻占天京之后,也不得不战战兢兢,主动申请解散湘军。

李鸿章后来虽然负责外交事务,但是也因为慈禧对汉臣的严密防范,他始终没有胆量插手皇家事务。

除了上述三种原因,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禁锢汉人思想,收紧了专制口袋,让他们从大臣到民众,一个个不得不变成顺民,也是清朝没有出现权臣的一个很关键因素。

不得不说,清朝统治者在集权方面确实做得很“成功”,如果不是赶上了共和的世界潮流,它统治的时间肯定要比明朝要长一些。

相关内容

金融科技的未来引擎,蚂蚁国...
撰文:深潮 TechFlow 2025 年以来,数字资产领域迎来...
2025-07-05 00:37:38
贝好家C2M模式助力,滨江...
2025年6月,贝好家杭州首个C2M模式项目沐兰台开盘,单月劲销1...
2025-07-05 00:36:37
两家基金公司官宣自购!
2025年下半场拉开序幕,在短短4天内,已有两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
2025-07-05 00:36:22
原创 ...
龙袍是古代皇帝独有的服饰,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分龙袍和蟒袍,龙袍是皇帝...
2025-07-05 00:33:49
含山公主:朱元璋最长寿的女...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紫禁城迎来了一位客人,当时的大明皇帝...
2025-07-05 00:33:47
原创 ...
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皇帝,在于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2025-07-05 00:33:34
原创 ...
清朝时候,紫禁城西边有个地方叫“紫光阁”,那是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节...
2025-07-05 00:33:30
原创 ...
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努...
2025-07-05 00:33:21
原创 ...
洪武十一年(1378年)时,天下已经基本稳定,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
2025-07-05 00:33:09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隋朝末年隋炀帝昏庸无道,各路英雄豪杰四起割据一方。其中较为有名的瓦岗山寨曾经出过一名著名的草莽英雄—...
原创 远...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牺牲性命换来的,那些幸运的幸存的士兵,如今成了老兵,都说老兵不死,只会慢...
宇文化及:背了千年的黑锅,杀死... 千百年来,宇文化及一直被视为杀死杨广,篡位夺权的罪魁祸首,人们将他称为隋末的枭雄。其实,宇文化及压根...
原创 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士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这才使得我们的综合国...
牛津口述史丛书 | 中国人民大... 牛津口述史丛书 牛津口述史丛书展示了当前口述史领域最优秀的作品,旨在推进对该领域方法论和理论的理解...
夏朝 第一任君王—大禹 (前2... 禹,夏后氏,姒姓,名为文命或禹,字(高)密。历史上称他为大禹、帝禹、神禹,是夏后氏的首领,也是夏朝的...
他是吕布唯一的真兄弟,义气不逊... 在三国的勇将当中,吕布代表着武力的上限,智力的下限,他一生中几易其主,曾信过袁术、袁绍,投靠过刘备,...
原创 曹...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清谈之风的兴起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汉族的性格由先前的阳刚而变为阴柔,很多男子不再...
原创 奇... 前言 在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进行了重要的番号改革,原西野、中野、华野和东野按序数重...
原创 袁... 袁崇焕,明朝末期著名抗清将领,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著称,被誉为"明朝最后的长城"。然而,在明末政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