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父亲是谁?那么多君王,为何仅有秦始皇的身世有争执?
对于秦始皇的父亲究竟是谁这一问题,几千年来一直存在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赵姬在被吕不韦送给秦国最不为人知的公子——嬴异人时,已怀有两月身孕,因此可以确定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
然而,另一种观点坚持认为:“秦始皇必定是地道的秦国王室成员!”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战国时期的君王众多,为何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如此扑朔迷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对秦始皇身世的争议?
大商谋国,忍痛赠妾
在战国后期,商人吕不韦谋划一场巨大的生意-谋国。他锁定了赵国的一位质子,名为公子异人。
为了赢得异人的支持,吕不韦不惜耗尽财产,积极与异人建立关系。他不仅使异人承认了昌国君的正妻华阳太后为母,更将自己的宠妾赵姬送给了异人。
在吕不韦的协助下,异人改名为子楚,并被立为太子,最终继承了秦王的位子。吕不韦也因此得到了回报,成为秦国的相邦。随着秦庄襄王的去世,他甚至被嬴政尊为“相父”,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这一系列事件催生出一个传言:赵姬被吕不韦送给秦王时已怀有两个月的身孕。而嬴政继位后称吕不韦为相父,实际上是想合法地承认自己的父亲。
然而,这个传言并非不容质疑。《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提到:“吕不韦娶邯郸最善舞之姬,知有身。庄襄王见而悦之,吕不韦怒,念已破家为之,欲以钓奇,遂献其姬。姬匿其有身,至大期日生子政……”。
换言之,吕不韦在娶赵姬时就知道她怀孕了,然后将赵姬送走,最终赵姬在大月份时生下了嬴政。
考虑到古代医学条件的限制,妇女通常在妊娠两个月后才能确诊怀孕。因此,吕不韦知晓赵姬怀孕的消息时,赵姬可能已经怀有两个月的身孕。
要让秦庄襄王对嬴政的真实身世毫无察觉,赵姬至少需要伪装怀孕长达十二个月,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行的。
而且,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设有专门负责王室事务的官员。每当王室有新成员诞生时,这些官员都会严格审查孩子的血统,颁发类似身份证明的文件。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表明他在王室中具有被认可的地位。否则,秦国的王室成员、官员乃至普通百姓都不会接受一个身份不明的人继承秦王的位子。
因此,嬴政并非吕不韦的亲生子,只是吕不韦在送赵姬离开的时间上碰巧制造了嬴政身世之谜。
四方树敌,污蔑诋毁
从《史记·吕不韦列传》可见,太史公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而关于秦始皇身世的传闻在战国末期开始传播,一直延续至《史记》成书的汉朝初期。
在这段时期内,有哪些人或势力具备动机、能力和兴趣来散布关于秦始皇身世的谣言呢?
首当其冲的是山东六国,它们曾畏惧秦国如虎狼。由于在战场上无法与秦国的锐士匹敌,只能转而采用言论战术,大肆抨击秦军,将其描绘成虎狼一般凶猛。
因此,这些国家有动机主动传播秦始皇身世的谣言。只要散布谣言称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就能瞬间破坏秦始皇的形象,使吕不韦的地位岌岌可危,秦国的统治阶级也将面临内乱。
其次,国内的政敌也具备传播秦始皇身世谣言的动机。回顾秦始皇一生,有几个关键时刻,如继位、嫪毐之乱、赐死吕不韦、统一六国等。
每个时刻都触及到其他人的利益。在继位时,他触及了自己弟弟长安君成蟜的利益,成蟜后来逃亡也证实了这一点。嫪毐之乱也部分因对秦国王位的觊觎而发生。
赐死吕不韦同样招致了吕不韦门客的怨恨。尽管吕不韦是秦国的相邦,但他热衷于培养士人,而《吕氏春秋》正是他与门下士子合作编纂的。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充斥着任侠之风,士大夫们对待门客态度优待,而门客则将为主子倾尽全力,彷佛智伯于豫让、荆轲于太子丹的奉献。
然而,这些门客的主子却遭到嬴政的残害,于是他们一方面失去了依附的对象,另一方面也丧失了生计。在情感和道义上,他们理应为吕不韦报仇雪恨,这自然使得他们有可能散布关于秦始皇的谣言。
历史成风,市人猎奇
在战国末期,一颗关于秦始皇身世的谣言的种子已经在社会中悄然生根。随着时光流逝,这个谜一般的话题演变成了人们热衷讨论的对象,如同一颗耐人寻味的种子在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后茁壮成长。
太史公,作为《史记》的创作者,对这颗谣言的发展起到了滋养的作用。鲁迅曾评价《史记》称:“虽然违背了《春秋》的原则,但在史学之中却是独一无二的杰作,如同《离骚》那没有韵脚的离骚一样,令人在文学上得到深刻的触动。”
实际上,《史记》在多个地方都展现了其文学性。例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没石饮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典故,以及《项羽本纪》中的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故事都是《史记》文学性的显著体现。在这种文学性的推动下,关于秦始皇身世的话题自然成为太史公文笔发挥的焦点之一。
秦始皇的身世问题也因《史记》的广为人知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升温。然而,实际上,人们对于秦始皇的血统并不关心,更多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谈资。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最不重视血统的国家,陈胜作为草民能够呼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民出身的刘邦战胜了贵族出身的项羽,夺取了皇帝的位置;甚至曾经是乞丐的朱元璋也能登上皇位。因此,一个私生子成为皇帝并不是什么大事。
人们真正关心的是统一六国、建立后来中华民族格局的秦始皇。正是因为这个身份,谣言才得以发酵,而不是随着历史淡化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