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甲骨文和埃及象形文字都是浙江有虞氏创造!
创始人
2025-07-04 04:32:43
0

甲骨文不是商代才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商代突然冒出一种成熟的文字,原因很简单:

这种文字早就有了,早就成熟了,只不过这些文字是第一次大批量刻在甲骨上。

原本这些文字是用柔软的毛笔,写在竹简编成的典册上的。

甲骨文里的“笔”、“书”、“册”、“典”就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殷商时候的人在甲骨上刻的文字,原本是写在竹子上的,根本不是用来刻的。

把文字刻在甲骨上、陶器上的做法之前也有,但都是零星的单字,除了篆刻印章之外,没有人会傻到放着随处可见的毛笔和竹简不用,非要大费周章地拿刀一笔一划地刻字,尤其是写大篇幅的文字。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大量花纹,都是用毛笔蘸着颜料画出来的。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商代才开始流行起大量把文字成篇刻在甲骨上的传统。

遗憾的是,写在竹子上的文字,最多只能保存两千多年,所以我们如今能够看到所有竹简文字,年代都不到三千年。

竹简保存不易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因为保存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多数量的文字,是三千多年前商代人留在殷墟的甲骨上。

另一种能够长久保存文字的方法,是陶器。

中国是地球上最早制造陶器的地方,浙江上山文化的有虞氏也是地球上最早在陶器上书写或契刻文字的人。

这些陶器上写(刻)下的有虞氏文字,一直保留到今天,原封不动,原汁原味,和商代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一模一样,原封不动,原汁原味。

竹简上的文字都是长篇,陶器和甲骨上的基本都是单字,这是书写工具决定的,居然被些数盲蠢货就据此认为陶器上的文字只是符号!

符号你妹!

有虞氏擅长海上经商,从最晚九千年前起就开始把刻着有虞氏文字的陶器贩卖到印度、苏美尔、古埃及等地。

做买卖,当然要有印章的。有印章,就要刻字保存。

于是,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了刻在印章上的有虞氏文字。

2011年,四川大学何崝教授的《中国文字起源研究》出版,列举了大量印度河流域文字和中国南方文字的共同之处,见下图所示,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牛逼哄哄的苏美尔当然也要使用有虞氏的文字。因为那边的彩陶全部都是有虞氏卖过去的,上面的文字都是有虞氏刻的。见下图所示,和印度洋流域的情况一模一样,全部都是中文,无一例外,看看那明晃晃的“卍”字和“五”字,在中国使用的年代都在万年以上。

印度河流域的印章上都是刻着少量文字,没有谁会蠢到把那么多文字都刻在泥巴或者石头上,因为印度河流域是盛产竹子的,和长江下游的有虞氏一样,当时文字的主要载体也都是没法保存到今天的竹简或者树叶。这也是导致很多蠢货都以为印度河流域没有文字,只有刻在印章上的零星“符号”。

奇葩的事情出现了,五千多年前,某个有虞氏人驾着船运着尖底瓶来到两河流域卖酒,发现这里的港口除了泥巴和芦苇,毛都没有。

于是他拿起芦苇在泥巴上戳了一个“酒”字,又戳了好几个洞洞表示卖了几坛子酒………戳呀戳,戳到崩溃,发现这样写字实在太麻烦了。

于是中国书法史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笔法,就是两河流域泥巴戳法,用这种戳法写下的汉字一开始还能看出点原来的样子,但是没过多久就简化得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不过这些泥巴戳字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五千年不坏,也保存了下来。而且由于泥巴多,可以写长篇大论,被某些文盲数盲们吹成世界最早最成熟的文字。

尼罗河畔的情况类似,有虞氏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纸莎草,可以用造竹简的方法来造册,于是大量的文字被留在了纸莎草上,刻在了石头上。

纸莎草由于埃及的干旱气候得以保存至今,石头上的文字也能够保存至今。

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字,至今还和有虞氏写在纸上的一模一样。

纳西族有虞氏东巴经

埃及有虞氏圣书体

来源·作者: 抱雪斋读易笔记(微信公众号)

.

相关内容

原创 ...
1986年对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先是他被开除党籍,...
2025-07-04 04:33:42
原创 ...
中共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除了毛主席、朱总司令两位统帅之外,还有...
2025-07-04 04:33:38
进口古董,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超过一百年的才叫古董~ 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
2025-07-04 04:33:35
原创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建交后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合作,然后在一...
2025-07-04 04:33:32
原创 ...
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渗透下,他从小习武,武...
2025-07-04 04:33:28
原创 ...
1931年4月,中央派遣两名年轻人秘密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位年...
2025-07-04 04:33:18
原创 ...
在世界历史来看,要论扩张速度,要论对领土的不懈追求,恐怕只有俄罗斯...
2025-07-04 04:33:15
原创 ...
“(朱能)位列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朱能的父亲朱亮在军事方面就...
2025-07-04 04:33:03
原创 ...
近现代我国历史上有一只很出名的队伍,叫做大刀队。很多人会以为这支队...
2025-07-04 04:32:53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昨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了革命英雄烈士赵世炎,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另一位红军英雄,此人和毛主席是老相识,当年...
原创 朱... 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仅结束乱世,使天下太平,更重要的是,对汉人而言,他实现了汉族的再次统一。 以北京、...
侵华日军731部队老兵将赴哈尔... 视频来源:@CCTV国际时讯(00:12) 今天(7月5日),93岁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
原创 1... 1972年2月,相片定格在毛主席与尼克松握手的历史性瞬间。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面,也是...
原创 上... 综述 1958年,由王苹导演,孙道临和袁霞主演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中国大陆上映,讲述了延安的电...
原创 西... 前言 乾隆盛世,清朝自诩为世界的中心,但在远方的西方,却悄然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乾隆二十八年,法...
原创 晋... 1948年6月,晋中战役打响,徐向前指挥不足6万人的部队,采取运动歼敌、寻机歼敌的灵活战术,迅速扩大...
原创 姜... “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典故,指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诸葛亮的茅庐,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原创 陈... 陈寿的《三国志》叙事精炼,取材严谨,史实准确,历来被视为一部良史。《三国志》与《史记》、《汉书》、《...
原创 魏... 前言 魏藻德,他的名字如今已经被历史深深地刻在了明朝的黑名单上。 作为明朝四大罪臣之首,他的一生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