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了革命英雄烈士赵世炎,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另一位红军英雄,此人和毛主席是老相识,当年毛主席在长沙居住,认识了他。
此人叫陈树湘,他和父亲在长沙种菜为生,恰好在他挑水的清水塘,旁边就是毛主席的住地,因此他认识了毛主席、何叔衡等人,1925年时就加入了我党。
1927年之后,长沙城的形式非常不好,为此组织上安排陈树湘秘密到武昌,参加了叶挺的新兵招兵,凭着突出的表现,陈树湘当上了警卫团的一个排长。
在这年的9月,他跟随毛主席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之后上了井冈山,可以说他的资历非常老,是第一批井冈山的创建者之一,他先后当过连长、团长、师长等职。
1934年3月,陈树湘担任了红34师师长,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他率部和3万国民党军队,血战7天6夜,牵制了敌军,阻止了敌人对根据地的攻击。
10月18日,陈树湘奉命,掩护中央的两个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度过于都河,陈树湘率34师殿后,大家都知道,谁殿后就几乎是等于死亡。
当时34师的全体战士共6000余人,面对后面的追兵是他们的10倍,力量悬殊巨大,可是陈树湘硬是阻挡了敌人4天5夜的进攻,从而保证了前方有充足的时间突围。
换句话如果陈树湘不能阻挡敌人的追击,那么红军就要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很可能全军覆没,完成阻击任务后,6000多人部队已经锐减到了不足1000人。
12月1日晚,根据中央指示,34师就地分散突围,陈树湘带着剩下的人边打边撤,到第二天时,部队仅剩下七八百人。到了12月9日,整个34师仅剩下200多人。
此时的陈树湘已经身受重伤,腹部中了机枪,战士们抬着陈树湘到了道县的四马桥附近,遭遇了道县保安团一个营的拦截,当时部队仅剩53人,还有轻、重伤员,子弹仅剩100余发。
最终陈树湘选择留下,不给战士造成负担,让战士们自行突围,战士们死活不愿离开,陈树湘声泪俱下,战士们才离开了,留下两个警卫员和陈树湘一起。
后来陈树湘伤重晕倒,醒来时已经被敌人抬在担架上,他知道自己被俘虏了,警卫员也战死了。敌人给他找医生送吃的,想把他送进城去请赏。
在去往道县的半路上,在经过石马神村附近时,陈树湘找到机会,用手伸进腹部,扯断了自己的肠子而死,牺牲时年仅29岁。
作为红军师长,而且资历深厚,这样的将领如果不死,建国后当个大将是应该的。可惜时运不济,在他死后,敌人砍下了他的头颅,送到了长沙。
后来被长沙国民党的何健,把他的头颅挂在了城门外示众数日,最终头颅不知去向,陈树湘虽在牺牲前已经结婚,但并没有留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