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的章回体演义类小说,绕不过的两座大山就是《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
很多人知道这两本书不是一个作者所做,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罗贯中也曾经写过一本隋唐时期英雄好汉的作品,叫做《隋唐志传》。
除了这两本之外,讲述隋唐时期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更是多如牛毛。
也多亏这些文艺作品的存在,读者才能串联出一个完整的隋唐平行世界,组建出一个有血有肉、枝繁叶茂的英雄好汉“家族史”!
在这些故事之中,秦叔宝、罗成这些主角都不再是孤立的角色,而是有姻亲、血亲联系的,有家族完整链条的活生生的人。
那除开秦叔宝、罗成这些主干人物之外,秦家后人与罗家后人这些枝叶人物后来又有了怎么样的经历呢?在他们的故事之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身份呢?
要想说清楚罗家将与秦家将,就必须先理清他们的关系以及主要参考的作品。
虽然有了《隋唐演义》这样的大作作为基底,但是其中还是有许多的细节需要揣摩与理清。
像是罗成,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他并非现实生活中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甚至他和他的原型人物一度出现在了同一作品的同一时期之中。
他的原型就是隋唐将领罗士信,在《隋唐演义》之中就是有罗成与罗士信两个角色存在。
而罗成这个角色的底色几乎是照搬了罗士信的历史原型,还融合了隋唐的另一位罗姓将领罗艺的家族,将其写成了罗成的父亲,构成了罗家将的初代构造。
像是在《隋唐演义》之前的作品《隋史遗文》之中,就比较尊重历史地只写了罗士信本人,并不存在罗成这个角色,也并没有将罗艺和罗士信串联在一起。
罗通影视形象
而在后续的作品《说唐》与《兴唐传》之中,就继承了《隋唐演义》的人物构造出现了罗成这个角色,并且有意无意地淡化或者删除了罗士信这个角色。
而罗成之后四代的后人都是比较明确的,然而到了五代之后浩如烟海的作品就出现了非常多的人物脉络,像是《月唐演义》《兴唐五传》《粉妆楼》等等作品之中都出现了不同姓名的分支和人物。
而本次要讲述的罗家将角色,就是以比较出名的《说唐三传》的三代人物罗通、罗章、罗昌、《反唐演义》的罗英以及后续《薛刚反唐》之中的罗增、罗昆、罗参、罗少保这一脉为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罗家将因为历史人物不明和塑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的脉络,而秦家将这一脉络相对而言就会少很多这样的问题。
因为他的主干人物秦琼也就是秦叔宝是一个活生生存在过的人物,即便是有文学塑造的成分在,作者们也相对地会更多地糅杂秦叔宝本人的真实经历去塑造他。
另一面秦叔宝作为隋唐系故事里当仁不让的“第一男主”,各位作者在塑造他与他的家庭的时候,也会相对更为丰富与清晰。
像是秦叔宝之前的家庭塑造,就很明显能看出来,要比罗成的罗家将要丰富且完整得多。
在《说唐全传》之中就完整地讲述了秦琼一家的经历,从作为北齐亲军护卫的祖父秦旭到成为了北齐大将军的父亲秦彝都有塑造。
秦琼影视形象
在后续的很多隋唐系列作品之中,秦家人都是绝对的主角团角色,像是在《薛丁山征西》之中,罗成之子罗通与秦琼之子秦怀玉就担任了很重要的戏份。
在后续《薛刚反唐》《郭子仪征北》的故事之中,创作者们对于秦家人也有非常多的着墨,可以说秦家人是很多作者的心头好了。
而在后续要讲的秦家将之中,主要就是以《薛丁山征西》的秦怀玉、《薛刚反唐》的秦英、秦汉、《郭子仪扫北》中的秦洪这一条脉络为主。
因为在这些故事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创作,不同形式的不同作品,所以其实人物形象也多少都会有些变化,但是其核心还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展现隋唐时期人物的英雄气魄,多层次的领略历史文化带来的厚重与酣畅。
秦家人可以说是主角天赋点满了,几乎在前期的隋唐故事里,秦家人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即便是在别人的故事里,他们也要占领着不小的篇幅。
尤其是秦怀玉和罗通这继承的一代,他们不仅继承了各自父辈的优良基因和高超武艺,同时也一样继承了他们主角的既视感和责任感。
《说唐全传》在前期基本上属于是这些小辈们的展示空间,而前段基本在围绕着《罗通扫北》这个故事进行塑造,可是即便如此秦怀玉的内容也未曾衰减。
他是少年英雄,十几岁就可以上阵杀敌,但是他并不贪功冒进,即便是在对阵时也能关注到兄弟的心态变化。
在他们这些小辈一起比武选择出战的将领的时候,他并没有将机会全部揽给自己,反而是把机会给了自己的好兄弟罗通,让他可以去面对自己的世仇苏家的小辈。
无论是性格、长相还是能力,秦怀玉都是一顶一的优秀,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可以坦然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吧!
秦怀玉影视形象
再往后一代的秦汉、秦英两兄弟也是一样充满了主角的魅力,他们出现的故事是《薛丁山征西》,薛家的故事体量几乎可以说和秦家、罗家持平了,但是在这些故事里,秦家的两个孩子依旧有着自己的高光。
秦汉的故事很大概率上是拆解了一部分薛丁山的设定,在明代的《混唐演义》之中就有所提及,薛丁山小时候差点被自己的父亲薛仁贵所杀,后来幸好得到了鬼谷老祖的医治和收养,才幸得留下了一条性命。
后来鬼谷老祖还传授了他许多的武艺与技能,让他成为了比之他父亲都不差的名将。-
而在后来的作品《薛丁山征西》之中,这段故事被移植到了秦汉的身上,将他的身世塑造成了小时候不幸走失又被王禅老祖所救。
而相对而言,弟弟秦英就更像是主角,并且也真的有属于自己的片段《秦英征西》,这段的内容就比较类似于《罗通扫北》的内容,讲的是一群小辈比武获胜的掌军。
相对而言秦英比较为人熟知的故事是提薛仁贵两肋插刀,怒火攻心殴打了故事中的反派皇室宗亲李道宗的故事,以及大殿上怒骂武则天被下油锅的故事。
秦汉、秦英的武学天赋也不输他们的爷爷和父亲,秦汉因为存在童年走失的原因,所以练武的体系和秦家关联不大,而相对而言还是秦英学习到了整套秦家的枪法、锏法以及后续的锤法。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续一代的传承,主要就在秦英这一脉里了,他的儿子秦方、秦文自然也成了故事里的比较重要的线索。
这一次的两个兄弟不再是交集不多的关系了,他们这次的关系成了势同水火的对家。
因为时局的动荡抑或者因为秦家子弟作为主角的身世必须凄惨,两兄弟自小又是分开的,秦方被自己的祖父带走,而秦文则落在了武三思的手里。
要知道他们的父亲秦英就是因为骂了武则天才遭了难的,这样势同水火的关系两兄弟自然是难以自处的。
也是在这一代开始,秦家的功法不再成为所向睥睨的神功,朝局的动荡打乱了整个秦家的布局。
还是一样秦家的功法只有一个孩子继承了下来,那就是跟着外公洪英离开了的秦方,他从小开始练习枪法,等到故事发展起来时候他的枪法已经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后来的秦方也是成功站队,辅佐李旦上位,代替自己的弟弟成为了护国公,保住了秦家的荣耀。
而到这里开始,秦家的声势几乎就已经大不如前了,后来的两代秦双、秦环也是平平,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叔宝最引以为傲的武器锏已经可以说是彻底失去了传承,所幸枪法还是流传了下来。
流传到下一代,是一个和先辈秦方一样也非常擅长枪术的人,他叫秦洪。
秦方最喜欢也最善用的是一支银枪,而这个秦洪则是一把金枪走天下,被人称为金面天王、金枪秦洪。
此时正处于盛唐时期,郭子仪出兵塞北的时候,而秦洪则是郭子仪手下的一员猛将。
他最出名的战绩就是在和罗少保、程友春一起出战武家寨的时候,一杆金枪挑翻了黑赛文,击败了他。
当然也是要说,其他两个人在其中也贡献了不小的力气,尤其程友春谋略无双,和鲍官保合作抵挡了敌人的强烈袭击。
基本到了秦洪这一代,就已经没有什么传承可言了,在他之后的一代更是直接刨除了根基,选择了弃武从文,自此秦叔宝一脉的秦家将彻底消失在了小说平行世界之中。
相比之秦家将,其实罗家将的没落要更快一点。
因为其实在故事伊始,罗通就是丧父的状态,所谓的罗家将根本没有起势就差点中道崩殂了。
这个时候的罗通其实很像他的表叔秦叔宝,幼年丧父,孤儿寡母,热爱习武,他唯一比秦叔宝还多的东西,就是丧父的血海深仇。
他的仇人苏家就在他的眼前,但是他没有办法铲除他们,因为他的实力还不够,苏家投诚了李世民之后,自己更是失去了下手的先机。
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后来校场比武的时候,他才会拦下秦怀玉,选择自己上阵。
不过所幸他也没有丢了罗家,丢了他父亲罗成的脸面,不仅战胜了苏家的子弟,还成为了领兵的元帅。
在《说唐后传》里他不仅救下了李世民,还成功杀了苏定方,也可以说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其实在武艺上来说,更加擅长枪术的是罗家,当初的罗成就是凭借枪术出名的,所以后来的罗家人研学的武艺也多是枪术。
不过罗家比之秦家还有一点不太妙,就是他们家的人丁一直不多,几代都是单传,人丁稀薄。
难得在罗通的儿子罗章这里有了两个男丁,家族即将兴旺起来了,可惜又面对了朝局的动荡,性格刚烈不懂变通的罗章直接在大殿上撞柱而亡,独留下两个孩子在世。
隋唐系小说的故事人物都有相似性,像是亲兄弟的故事,自然就会出现反目的问题。罗章的儿子罗昌和罗英也存在这个问题。
他们都学习三十六路罗家枪法,因为哥哥罗昌急功近利只学克敌制胜的那部分,所以兄弟两个的观念也不太相同。
在这之后的罗家子弟,因为作品的问题所以存在一些争议,基本上能叫得上名字的就是罗增和罗少保了。
罗少保的作品和存在时代和秦洪一致所以不再赘述,而罗增的故事是后期少有的以罗家人视角作为主角的作品。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就是罗增因为被奸相沈谦迫害而不得不选择前往鸡爪山,聚义讨伐清君侧的故事。
整体故事其实围绕着的是罗增的两个儿子罗灿、罗焜的爱情故事为主的,所以对于其他内容的描摹并不多。
到了这里基本上罗家已经没有多少有用到大比重着墨的角色了,这个时间段已经来到了晚唐时期,后面再提起罗家将来,就要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人了。
这个主要人物和他的先辈一样也叫罗英,但是比起先人罗英比较温和的性子,其实这个罗英更像是哥哥罗昌多一点。
这个罗英生活在南唐时期,此时距离朱温覆灭唐朝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和他的父亲依旧坚守在唐朝的土地上,举着一杆银枪所向睥睨。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当赵匡胤带着兵卒走到金陵城下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是败局已定了。
但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与国土,这位罗英还是奋战到底,和赵匡胤的军队一直作战到了最后一刻。
作为唐的最后一点血脉,他对得起唐朝将领的身份,对得起三十六路罗家枪法,也对得起他罗家将的身份。
文学作品一直都是一个时代的呈现,也是一种文化的标志。
正是有了这些瑰丽又繁杂的文字,才造就了我们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简简单单的秦琼与罗成的后人,创作者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或坚韧或欢脱或离谱的故事。
这也许就是文字最强大也最绚烂的魅力吧!
《罗贯中故里考察纪实》
《罗贯中塑造“罗家将”光辉形象之 史实依据 ——兼论“罗家将”精神,对罗氏家族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罗家将故事的演变-段春旭》
《〈说唐后传〉叙评_梁玉玮》
《论隋唐系统小说续书的再续——〈说唐三传〉_段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