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刘伯承对杨勇说:“郓城打得好坏,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到整体战略的实施。你们1纵不能有半点闪失。”杨勇受命。
杨勇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司令员。
1941年,郓城鬼子仗着城高墙坚,不时外出“扫荡”,烧杀抢掠,杨勇每次率部追杀,他们就缩回城内,把城门一闭。
郓城是《水浒传》中宋江等人的家乡,城墙四角都筑有坚固的堡垒,要打下来,需要有重武器,杨勇和教3旅只能望城兴叹。
杨勇灵机一动,命令教3旅以一部分兵力围攻侯集,主力则在侯集至郓城的潘溪渡设伏。
侯集据点受到攻击后,郓城内的鬼子和伪军就急匆匆赶去“救援”,在潘溪渡全跌入杨勇“口袋阵”。一仗下来,鬼子软木少佐和手下一百六十多个鬼子兵,伪军大队长王品端和手下130多个伪军被歼灭。
这一仗被称为“鲁西平原全歼日军的光辉战例。
1945年,杨勇率部攻克南乐、东平、阳谷等县城,又歼灭日军万余人。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杨勇时任第1纵队司令员。
这次渡河南下,郓城是第一关,由杨勇1纵负责“解决”。出发前,刘伯承对杨勇说:“郓城打得好坏,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到整体战略的实施。你们1纵不能有半点闪失。”
杨勇受命后,率领1纵4个旅长来到“老地方”,侦察着高高的郓城。
1旅旅长杨俊生是1纵有名的猛将。抗战爆发后,他是685团2营5连的指导员,在平型关大战中,他虽是政工干部,仍和军事干部一样猛打猛冲,结果身受重伤,但一个血人仍指挥全连与鬼子厮杀,歼敌百余。
刘邓大军过黄河,杨俊生率1旅1团负责攻歼黄河铁桥守敌。在路上,1团与敌搜索队纠缠上了,歼敌三十余人,可一耽误,没能按时到达桥头,错失了攻桥时机。
杨勇在大会上批评一旅说:“有些同志动不动爱说‘老子第一纵’、‘老子第一旅’、‘老子第一团'如何如何,这次我们1纵、1旅、1团‘3个第一',没炸掉一个黄河铁桥,还算什么‘老子第一'啊!媳妇做不出米饭,就算不上巧手!”
这次1旅回到了“老地方”,包围了郓城后,杨俊生就对陈政委说:“老陈,这次不在郓城争口气,我们老脸就没地方搁啦!”
两人双双找到杨勇司令员和政委,说:“上次我们没打好,这次我们1旅要求当主攻!”
但20旅旅长匡斌早在房子里,听到这话就跳了起来:“你们打主攻?那我们20旅呢?”
原来这次20旅并入晋冀鲁豫1纵,他早就想来个开门红。匡斌接着红着脖子说:“我们20旅好歹也是个强旅,初来乍到,仗没打一次,也该给我们一个露脸的机会,算是检验一下我们的实力吧!”
战将出身的杨勇说:“老匡这为打仗,受过多次处分,这次就给他次机会吧!算是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杨勇命令匡斌20旅先攻南关,全歼守敌1个团。匡斌这一行动,立即吸引和牵制了城内守敌的主要火力。这时杨勇命令杨俊生率1旅开始急攻西关,激战一夜,也拿下了西关。
城四关之敌全部肃清后,杨勇下令总攻开始,1旅在西门攻击,20旅在南门攻击,2旅在北门助攻,19旅在东关防御。
战斗一打响,20旅显示出了它的威力,对南门之敌发起强大攻击,守军为敌55师,全力抵抗,但不是20旅的对
手,20旅攻上城墙时,恰好敌援兵和特务连赶到,立即进行反冲击,于是20旅的突破口没能巩固下来。但它再次产生攻打外围时的奇效:把敌主力全吸引在南门。
这时,杨俊生指挥1旅在西门打响了,一个小时,1团就攻入了郓城城内,然后猛打猛冲,多路穿插向城内中心,“猛虎掏心”。接着,战士们从城中心“四处开花”,往四门打去,主力则由西打到东。在混战中,敌55师中将副师长理明亚的美式大盖帽都被打掉了,光着大头乱跑,敌兵更是乱成一团,往城外逃命。
城东残敌与86团会合后拼死突围,一股残敌从城墙上爬出去死劲逃窜,结果,又掉入19旅的伏击圈,全军覆没。敌副师长理明亚从城门逃出后,在巨野被捉。
这次攻打郓城,杨勇1纵只花了一夜时间,歼敌1.5万,缴获各种火炮52门,轻重机枪299挺,长短枪3900支,刘邓首长发来了嘉奖令,指出:“收复郓城,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夺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的胜利。”
此后,杨勇率部参加进军大别山,组织指挥高山铺战役,所部因战绩突出,被野战军记大功一次。
1953年5月,杨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组织所部参加夏季反击作战并指挥金城战役,对美韩联军起到了威慑作用,为日后停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主席评价杨勇:“你文武双全,真是个好同志!”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1月6日,杨勇将军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