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但是,能与《三国演义》媲美的便不得不说《三国志》了。很多人以为,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属于历史小说,存在一定的偏差。
可是,尽管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里面所提到的人物或者那些重要事件,其实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如果说《三国演义》里作者的描述,更偏爱于蜀汉,而丑化了曹魏。那么,可以了解一下《三国志》。
当然,正如林俊杰歌里所唱“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历史上的三国也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一代枭雄曹操,还出现了三顾茅庐的刘备。这两位都是三国的主要领导人物之一。那么,他们手底下下的大将自然也不在少数。
可是,三国中有一位英雄人物,却遭到了三国这个阵营的各方打击。那便是吕布。都知道,吕布是被曹操所杀,在他死之前曾说过一句话,但是曹操没有听懂这句话的含义。
很多后来的人认为,若是曹操早一点明白吕布死前所言,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遭到改写。
三国里有一句话形容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说出了吕布在三国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由于他骁勇善战,他也被人取了一个外号叫“飞将”。
众所周知,吕布是东汉末年的一大猛将。其实,吕布最原先只是作为一个文职干部,也就是书中描述的主簿。因此他是没有机会上战场厮杀的。
而那个时候都吕布,他的领导人是并州刺史丁原,吕布还认了丁原作为自己的义父。他也自此一直跟在丁原身边十几年,丁原对吕布可谓是信任有加,颇为器重。
直到董卓入京之后,董卓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想方设法地拉拢吕布。丁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视为义子的吕布会为了利益选择背叛自己。
而吕布也是一个杀伐决断之人,他为了投诚董卓,便杀了丁原作为见面礼。可见,吕布这个人是十分狠辣的。
令吕布没想到的是,董卓为人多疑。他将吕布收为义子,安排在自己身边,说白了就是一个自己的贴身保镖。这样一来不就更容易将吕布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此时的吕布也算是多少有点风光。但是后来众所周知,吕布与董卓的婢女纠缠不清,这导致董卓与吕布之间便有所嫌隙。
在《三国演义》里,这个吕布有染的婢女,便是大名鼎鼎的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据书中描述,吕布与一直想要除掉董卓的王允勾结,最后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手起刀落间便将董卓处死。
当然,这是小说中的描述,自然会难免有所夸大。但是真实的历史,确实由于吕布的三心二意,最终也确实由他杀害了董卓,并投奔了王允。这时的吕布才真正的风光无限。
可惜好景不长,董卓的部将为了给董卓报仇,伺机而动杀害了王允,而吕布也被其击败。就这样,吕布再次沦为了阶下囚。
此时的吕布并没有放弃,他去投奔了袁术,但是袁术由于知道吕布三易其主,不仅不收留他,还想将其诛杀。
吕布只能去投奔袁术的弟弟袁绍,他本以为袁绍会和袁术有所不同,但是奈何袁绍也是十分看不起吕布这种见异思迁之人,便将其赶走。
在那个忠义气的时代,吕布如同过街老鼠般,不受人待见。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他选择了去投靠刘备。
刘备也是一个惜才之人,尽管他知道吕布为人不不地道,但是由于吕布实在是难得的人才,于是,便收留了他。
但是令刘备没想到的是,吕布的背叛来得太早,也做得很是彻底。他虽然没有像,之前对待董卓和丁原一样地去对待刘备,但是他却掳走了刘备的妻子。就这样,刘备与吕布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仇恨。
最后,吕布在与曹操对战之时,被曹操活捉。为了保命,他便向曹操求饶,并且表示愿意归顺曹操。
在吕布的对曹操进行的一番慷慨说辞之后,曹操其实也心有所动,想要放吕布一马。但是就在此时,站在一旁的刘备察觉出来曹操的想法。
于是,刘备便对曹操说“难道你忘了董卓和丁原是怎么死的了吗?”这对于生性多疑的曹操来说,犹如醍醐灌顶,瞬时认定吕布不能留,只能杀。
此时的吕布,见刘备破坏了自己活命的道路,于是便冲着曹操和刘备怒气冲天地喊到“大耳儿最叵信者。”这句话一出,也让刘备后背发凉。
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备才是最不守信用的人。”相传,刘备的耳朵比常人大,于是便有人喊刘备为“大耳”。
这句话不论是否是吕布,在临死之际对刘备的评价,还是对曹操的忠告。事实证明的是,吕布的这句话一语成谶。最后刘备也的确成为了让曹操头疼的人物。若是曹操在吕布说完这句话后,对刘备有所防备甚至直接对其下手,便也不会有后来的三国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吕布其实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与自身的关系十分的大。要知道,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忠义”二字。这不仅仅是做人之本,还是处事之法。
而吕布不仅值不得人去信任与重用,还让多少英雄人物所不耻。虽然,吕布的战斗力没话可说,但是他的为人却值得众人深思。
三国带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价值,还对后世之人进行了关于做人做事的教诲。这便是老祖宗留下来了一大笔财富,自然也值得众人去守护和传承。
若是没有三国的影响,历史的洪流便少了一抹英雄气色。自然,里面人物的是非功过,都是留给后世之人来细细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