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了,圆明园还被冠以了一个称号—万园之园。这个座落于北京,拥有340多公顷的面积,建筑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米的园子,修建于1709年。刚开始,这个园子只是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的园子,很普通。
圆明园复原想象图
到了1722年,雍正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扩修,雍正作为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对此还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到了乾隆年间,对于他老爹雍正留下的园子,他又重新修建了长春园,并且扩增了万春园。到了嘉庆皇帝期间,又对圆明园的绮春园进行修建。
可以说,在这祖孙三代人的手里,圆明园被修建地越来越大。即使如此,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在修建,可以想象这座百年林园,是被人附注了多大的心血。而后到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将里面的东西洗劫一空之后,圆明园就此变成了一片废墟。
而后,圆明园成了文物发掘的中要场所,因为清朝是离我们比较近的王朝,所以圆明园内文物的发掘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这些百年历史的文物,能够将清朝发生的历史事件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经过不断地考古发掘,现在一已经有了五万多件文物被找到。
由此可见,当年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是抢走了多少价值连城的文物。据专家预估,现在流于海外的文物,应该还有七万到十万件。那么,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到底哪些要值钱一些呢?
在我们看来,应该是那些金银珠宝或者是瓷器花瓶字画等等,在很多的鉴宝栏目上,大家都非常喜欢那些来自清朝的古董。可是在考古专家的眼里,似乎这些都不是最有价值的。一位名叫张张利芬的博士认为,发现了延清唐的粉彩地砖,比发现金银珠宝还要高兴,她认为这些更有价值。
流失海外的文物
这位博士认为,通过地砖颜色不同,可以判断当时清朝皇家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些砖通过表面的细纹,发现是用来烧火的。而清朝是满族,他们的前身是女真族,作为北方游猎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之后,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其价值意义很大。
另外当他们发现铺在地上的地砖是用彩釉做的之后,就想这种易碎的砖为什么会变成地砖。那是不是当时的皇帝不穿鞋上去踩的,这个发现,可能又会颠覆人们对清朝的认知。而通过离清朝帝王最近的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事物,可能更容易发现历史的真相。
圆明园地砖
所以,在这位女博士的眼里,金银珠宝虽然值钱,但是其历史意义来看,可能真比不上这么一块看起来普通的地砖。
(如果您觉得笔者的文章写得还行的话,就请为笔者的文章点个赞吧,您的举手之劳,对笔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下一篇:宋官窑青釉八方旋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