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庚子之变:慈禧太后哪来的勇气,明知不敌,还同时向十一国宣战?
创始人
2025-07-02 21:03:37
0

不得不说,在《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宣布向十一国(八国)宣战时的演讲,很能打动人心,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很有煽动性:

“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向英吉利国开战!向法兰西国开战!向美利坚国开战……向日本国开战!”

虽说剧情是演义,但庚子之变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慈禧太后下发到各地方的万国宣战诏书(战争动员令)字里行间也充满着对列强的控诉。

但也给我们留下一个疑问,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没几年,连日本都打不过的大清,哪里来的勇气,敢同时向十一国宣战呢?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48期:是泄愤,还是另有企图,慈禧为什么会糊涂到同时向十一国宣战?

一、

实际上,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国的运行,还算是正常,但是这一仗打完,彻底趴窝了。

梁启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可以说,这场战争不仅打残了大清,也打醒了大清子民,《马关条约》割地之大,赔款之多,远远超过历次战争的总和。这个时候,清朝统治者已经无法控制人们的言论了,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失望,乃至绝望之中……

义和团运动也是从这时候兴起的,上一期我们也讲过,人们上对义和团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八国联军就是他们引来的,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比八国联军还可恶。

不要真的以为义和团所有的人都愚昧至极,竟然会相信那些装神弄鬼之事,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不在那个时代。是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出路,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才会把这种绝望,寄托到了“神功护体”上面。

因为跟西方教会争夺利益,又赶上天灾,导致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们,纷纷加入了义和团,开始疯狂冲击教会。

虽说大清军队对付日本军队不行,但是对付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的,那么为什么一开始没有镇压下去呢?

二、

就是因为维新变法的失败!

最早的时候,洋务运动办得轰轰烈烈,大清一片欣欣尚荣,甚至衍生出一个名词,叫“同治中兴”。但随着甲午战争的结束,一切都成了泡影,这个时候,一些有思想的士大夫们仍然没对大清失望。以为大清能自我完成进化,维新变法就是其中一个方式,但他们失望了。

义和团的拳民通过抱团寻找出路,他们同样也是在苦苦思考出路,也就自然对拳民产生同情心。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士大夫们已经融入到了大清的官僚系统,开始不听从清廷的统一指挥,也为后来的东南互保埋下了伏笔。

由于义和团的朱红灯打死了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山东巡抚毓贤被免职。

毓贤这个人,不仅是个酷吏,还是个极端排外主义者,就是他向慈禧太后和王公大臣们讲了义和团可用。

后来调到了山西当巡抚,仍然是极端排外,大力扶持义和团抗击教会,在八国联军入侵后,他还率兵勤王。不过后来清廷跟八国联军议和后,把他当成了罪魁祸首,被拉出去顶罪,砍了。

为什么慈禧太后会听信他的话,对义和团由剿变成了抚呢?

三、

就因为义和团里面有聪明人,有军师,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大清国已经岌岌可危,甲午惨败,加上列强加速瓜分中国。天下人,往往喊着“满清非中国”,或者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挑战清廷的统治。

突然冒出这么多支持自己的子民,本身满汉矛盾就很大了,这时候清廷怎么下手?谁能保证继续围剿的话,义和团运动,不会发展成第二个“太平天国”?

这也是满清掌握实权的王公大臣不敢下死命令剿杀的原因,反而是袁世凯,身为汉人,毫不顾忌,大肆镇压。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当初光绪帝变法的时候,维新派的靠山就是那些西方列强,西方列强也希望大清走君主立宪制,好继续做生意赚钱。

这次维新派下台,上台的都是顽固派和守旧派,本身就对甲午惨败之事耿耿于怀。再加上慈禧太后有废掉光绪帝的意图被西方列强警告,还有立“大阿哥”事件被西方列强干涉。

尤其是端郡王载漪,正因为光绪帝无法废除,自己的儿子无法当上皇上而耿耿于怀呢。一听说义和团可用,而且还有“神功护体”,大喜过望,也是极力促成联合义和团对抗洋人之事。

就这样,义和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京城……

四、

实际上义和团拳民冲西方传教士和洋人下手,跟当年德国冲犹太人下手,很类似。

德国恨犹太人,是因为一战之后,他们不仅不帮忙挽救德国,还落井下石,被逼无奈的德国人,愤怒之下冲犹太人下手。

但现在人,对德国人往往表示同情,对义和团,却是恨铁不成钢,怪他们坏了大事。

我们不妨想一下,被杀的教徒或者洋人,真的比被迫加入义和团的,最终被赶尽杀绝的拳民无辜吗?

进京后的义和团就有点控制不住了,本来只是冲教徒下手的,现在冲所有的洋人,所有的外来事物都下手。扒铁轨、烧车站、毁桥梁、剪电话线……能毁灭的东西,一件都不放过。

外国人一看,我们的北京使馆有危险啊,不行,得派兵增援。清廷要求每国只能增派三十人,但各国公使可不管那一套,实际上每国增派了三百人。

一派兵增援,激怒了清廷,也更加激怒了义和团,于是他们开始向教堂,向使馆,发起猛烈进攻,而且是见洋人就杀。

由于电话线已经全部被剪断,北京使馆那里到底是什么状况,各国都搞不灵清,但他们推断已然是凶多吉少。于是在这种前提下,以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正式成军,从天津往北京进军。

在外面,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在廊坊大破联军,在京城,义和团开始围攻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

而且这场仗打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各怀鬼胎,一败涂地!

五、

其实这时候的慈禧太后已经意识到了,再这样下去,真就激怒西方列强了,开始动摇了作战的决心。

她是不想打了,但端郡王载漪不愿意啊,人家义和团帮你打洋人,你竟然冲义和团下手,你还是人吗?你这是崇洋媚外,你这是甘愿当洋人的狗啊,天下人会同意吗?

不仅从道义上让慈禧太后无法辩解,还伪造了一份西方列强给清政府的外交照会,这份照会戳到了慈禧太后的软肋:

照会中提到了几点,一是指明一个地方,让皇上居住,二是由西方列强代收各省钱粮,三是由西方列强代管天下兵马,四是勒令皇太后归政。

这用脚指头想想也是假的啊,这四个要求,等同于当年的刘禅直接抱着玉玺投降魏国,让魏国接管蜀汉了啊。西方列强即使再不把大清放在眼里,也断然不能提这样的要求,不然《辛丑条约》咋不把这几条写上去?

而且这么快的时间,就由十一国制定了这么大一个照会,不用每个国家国会通过吗?十一个国家各怀鬼胎,怎么可能会达成一致,通讯也没这么快啊。要知道十几年后,一战就爆发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不是一天养成的。

但是慈禧太后信了!

她还跟荣禄说了这么句话:

“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

于是,不久后,她就颁布了一份诏书,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向万国宣战诏书,老娘跟你们拼了!

但实际上,慈禧太后并没有把宣战书送到各个使馆,或者各个国家,只能算是一份战争动员书,不能算是宣战书。

这也是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中,有关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的原因所在。但实际上她宣不宣战都无关紧要了,因为人家八国联军已经快打到北京城了,她没得选!

有人说,那是因为慈禧太后见识到了义和团大师兄的刀枪不入,以为能打赢洋人?

这纯属胡说八道,慈禧太后什么事情没见过,会信装神弄鬼的这玩意,要是真有神功护体,当年大清怎么入的关?

其实就是因为慈禧太后控制不了形势了,这时候剿杀义和团已经于事无补,还会留下话柄。

让义和团进京的是载漪,纵容他们烧杀抢掠的也是载漪,宣传他们刀枪不入的仍然是载漪。对十一国宣战,不仅能除掉已经尾大不掉的义和团,还能干掉载漪,维护自己的统治。

至于老百姓苦不苦,这不是慈禧太后思考的范围,反正一战后,她还继续当老佛爷,继续一顿饭吃一百二十八道菜,只要洋人高兴就好: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哪怕四万万人民,每人赔一两银子,西方列强们,你们高兴了就好!

我们讲的并非《走向共和》,而是这段沉重的历史,以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第48期到此结束,下期更精彩,喜欢就请关注吧!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史通鉴》、《走向共和》、《庚子记事》、《北京使馆被围记》、《天津一月记》等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6年新赛季将迎来一支新军——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车队,这一车队...
2025-07-03 08:37:21
原创 ...
2025年7月4日,F1英国大奖赛迎来了如火如荼的角逐。在这条历史...
2025-07-03 08:36:52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通...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迎来重大喜讯,如今已顺利通水!这一工程的竣...
2025-07-03 08:36:17
原创 ...
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一共经历了495位皇帝,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皇帝诸...
2025-07-03 08:34:03
原创 ...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
2025-07-03 08:33:53
原创 ...
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
2025-07-03 08:33:52
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 ——...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
2025-07-03 08:33:48
原创 ...
公元219年,42岁的吕蒙,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 因为吕蒙死的时候...
2025-07-03 08:33:26
原创 ...
弘晸(zhěng),这位清朝阿哥的命运与明朝建文帝的幼儿朱文圭命运...
2025-07-03 08:33:25

热门资讯

首设成绩直通!榆林马拉松今日1... 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 2025榆林马拉松 报名7月3日10:00开启 赛事规模扩大 经过四年发展,...
宋官窑青釉八方旋纹瓶 官窑即中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因供御而制,享负盛名,可谓上品重器,...
魅力陕西行· 走进杨贵妃墓博物... 唐杨贵妃墓是唐代第七个皇帝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的墓葬,位于兴平马嵬坡,它以其“古冢留香,诗碑放彩”...
“星睿科技·百集纪实”第十一集...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有一片沉睡着数千年文明的秘密之地,它静静地诉说着远古时期的故事,向世人展示着古代...
明朝大同城:边疆防御的坚固堡垒 明朝时期的大同,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见证了明朝边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承载了军...
现代京剧《龙潭英杰》亮相,揭开... “这是一曲中共早期隐蔽战线上的英杰壮歌。”知名戏曲编剧李莉说。昨晚,上海京剧院的红色题材现代京剧《龙...
远古发现丨新研究揭示神秘古人类... 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于北京时间3日晚在世界顶级学...
原创 赵... 古代的女子,尤其是皇宫中的女子,他们总是炫耀想尽各种办法来讨统治者们欢心,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古代女子...
原创 民... 在时光的尘埃中,一组尘封已久的民国彩色老照片被细心地发掘出来,它们像是被时间遗忘的宝藏,静静地躺在历...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从历史中“... 大河网讯 黄土无语,热浪蒸腾。这滚滚热浪仿佛在诉说历史沧桑。2010年至2013年,联合中国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