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有一条血腥的运河,死了12万人才修好,平均每千米就有738位劳工死在这里,它就是苏伊士运河。同时,它又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的运河之一。
这条运河长约190千米,横跨小苦湖、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与曼札拉湖,能承载南北双向水运,使欧亚之间的船只不必绕道非洲好望角,大大缩短了整个航程。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到黑海的康斯坦察港,绕道好望角要走11771英里,而从苏伊士运河过,仅有1698英里,节省的燃料费可不是一星半点。像这样紧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塞的运河,绝对是独一无二。
即使如此,依然难以掩盖它背后的罪恶。1857年,法国在骗取了埃及的信任后,成立了公司,准备开凿大运河。第三年春,运河公司出极低的工资,迫使几十万埃及民工开工。工程处于热带沙漠地带,环境极其恶劣。工地缺水严重,使得大批民工渴死。而公司提供的伙食不仅粗劣,量还不够一个小孩充饥,民工常常饿着肚子施工。更要命的是,这里的卫生条件极差,肺炎、支气管炎、伤寒,尤其瘟疫的猖獗,导致数十万病人突然死亡,尸体在工地上也无人问津。原本打算6年完成的工程,整整搞了10年。埃及全国上下500万人,就有220万人参与其中。难怪,苏伊士运河博物馆的人员说,它“是埃及人用双手抠出来的”。
这时,英国早已看出了运河的巨大价值,只是苦于没机会下手。巧的是,运河完工了,埃及政府的钱也花光了,1200万英镑的支出,让埃及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严重,迫不得已出卖他手里的44%的股票。最终,英国使出各种手段,取得了股票,开始和法国共享苏伊士运河。后来,英国由武装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付出最多的埃及,什么也没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埃及政府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1956年12月,埃及才在苏联和美国的介入下,完全收回苏伊士运河。
不过,这并不代表从此,埃及可以高枕无忧地,用苏伊士运河捞钱了。毕竟,自1869年开通后,苏伊士运河也被迫关闭过5次,损失收益无数。其中,最长的一次关闭,要数1967年的中东战争了。当时,以色列侵占埃及,苏伊士运河直接成了战场,甚至有好几年还是前线。直到8年后,1975年6月5日,苏伊士运河才重新开放。当然,运河关闭,除了战争原因,还有扩建需要。1981年,苏伊士运河安装电子控制系统,关闭了一段时间,不过,启动后,运河船只一下从每天通过几十艘变成100艘以上。
随着国际航运的发展,为了赚更多利益,埃及又在1994年关闭运河。政府打算投资10亿美元,把河面拓宽100多米,把吃水增深到23.8米,这样25万吨级的油轮都能通过了。1980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后,运河已经可以双向通行。2015年8月,埃及政府又投资40亿,在运河东侧开凿了新运河。完工后,大大增强了运河的通行能力,通行时间一下从原来的22小时减至11小时。
可见,这些投资的回报还是很可观的。毕竟,运河通行费每吨约5美元,再加上引水费、航标费等,苏伊士运河平均每年能为埃及创收50多亿美元。新运河开通后,甚至有望在2023年达到150亿美元。就连美国的航母编队经过这里,也要老老实实交钱。如果按排水量来算,美国一艘航母的通行费起码在50万美元以上。苏伊士运河简直是埃及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