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是人类历史上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本是河南南阳一带一位没落的皇族子弟,王莽篡权之后,他与哥哥起兵反对新朝政权,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挫折之后,31岁就成为了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为年轻的开国帝王,而且他不然很好地打下了天下,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事业,还很好的治理了天下,以光武中兴的磅礴气象使得大汉王朝重新焕发出无比的荣光,她的爱情也十分美满,和心爱的人女人丽华相伴终生,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说他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人并不为过。
光武帝刘秀也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因此他的手下才汇集了众多的人文臣武将,他与这些人互相扶助,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成大业,这些人中以云台二十八将最为著名,他们都是以战功入列,而刘秀的亲戚和同族等并未参选,在这28将中,有名的“大树将军”冯异非常突出。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属于王莽政权,刘秀昆阳之战之后遇到他,他被刘秀降服后归顺刘秀,从此一心侍奉左右,如刘秀所言两人“义同君臣,恩犹父子”,在刘秀最艰难的河北逃难的时刻,冯异也没有心生二意,那时候刘秀等人缺吃少穿,吃了上顿没下顿,冯异总是能想办法弄到吃的,以至于在刘秀打下了天下之后,都还没有忘记冯异的这些小事,下诏对冯异说:“仓卒无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
但是冯异可不是只会做一些小事的人,他可是两汉之交著名的军事家,是个有着雄才伟略的人,刘秀平定河北的时候,他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刘秀称帝并定都洛阳后,与赤眉军有了冲突,开始的时候刘秀派邓禹去对付赤眉军,但是这个人虽然学历很高,也很有战略眼光,但是很明显在军事上并不十分在行,邓禹在关中与赤眉军征战多年,屡次败于赤眉,刘秀只好派冯异单独率兵去协助邓禹。
开始的时候,由于冯异听从邓禹的指挥,结果都被赤眉打得大败,不过冯异没有气馁,这是总结经验,又找到赤眉军的弱点和战术上的漏洞,收拢残兵之后反攻赤眉军,竟然取得了大胜。刘秀下诏称之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冯异)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后来刘秀定下了合围赤眉军的战略计划,冯异和邓禹很好的配合了刘秀的行动,将十余万缺吃少穿走投无路的赤眉军合围于一处,刘秀答应赤眉军只要放下武器可保生计无忧,之后赤眉军全部投降。
冯异为人谦虚低调,处事谨慎小心,从不自矜功伐,出行的时候如果与别的将军对面相逢,他就首先让路。他带领的部队行止有节,进退有度,号令分明。每当打了胜仗宿营时,将领们坐在一起总是争说自己的功劳,冯异却从来不与众人争功,而是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大树将军”。
后来刘秀委派冯异治理关中,他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冯异文武全才,能征惯战,又十分忠诚,为人又谦虚谨慎,深得刘秀的信任,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因此刘秀才说他们两人“义同君臣,恩犹父子”,就是说他们两个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是相互之间的恩情就如同父子一样。
建武十年(公元34年)时,割据西北一方的隗嚣还未降服,冯异与刘秀派来的诸将一起攻打敌方占据的落门,落门尚未攻下时,冯异病死于军中,其戎马一生,终马革裹尸而还。刘秀得知后深为哀悼,并赐谥号为节侯。
刘秀和冯毅两个人的故事也形成了很多成语,比如蒌亭豆粥、滹沱麦饭、功若丘山,偃旗息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披荆斩棘,巾车之恩,大树将军等等,他们的故事也丰富了我们的中华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