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多疑狡猾为代表的曹操曹老板,就连立太子都要多次算计的他这一生中也有一个完全信任,毫不猜忌的对象存在?
还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他叫郭嘉,卧龙凤雏各有称号,他在三国之中,被人称为“鬼才”。
号称最了解曹操的荀彧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郭嘉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被曹老板如此待见?甚至有人说他如不死,就不会有三分天下的局势?
良鸟择木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有一天袁绍的营帐中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原来是来“面试”的,年轻人想要为袁绍平定乱世,袁老板面试后却相不中他。
袁绍觉得他俩不是一路人,年轻人离开时也很瞧不上袁绍。
他对袁绍的谋士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
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
说完年轻人便大步离开,他就是郭嘉,字奉孝,出生于今河南禹县,年少时就很有远见,预感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韬光养晦,广泛结交豪杰之人。
初次入世就碰了壁,郭嘉又从此销声匿迹了六年之久。
直到六年后的一天,曹操最喜爱的谋士戏志才去世,这是曹操第一位谋士,曹操极其悲痛,但这位子必须有人顶上,于是写信给荀彧求个人才。
求人才为啥要找荀彧呢?因为戏志才就是荀彧所推荐的,曹操对荀彧推荐人才的能力十分满意。于是,荀彧找到了自己的好友郭嘉,郭嘉又来到了“曹氏集团”面试。
荀彧没有辜负曹操的相信,曹郭二人单独约谈,共商天下大事之后,仿佛“一见钟情”,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非常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成为了曹操的军师之一,尽心尽力为曹操效力。
初露锋芒,君臣和睦
郭嘉在历史中最为出名的,不仅是计谋,更特别的是人心的算计,甚至被后世称为“心理学家”。他靠着这个能力为曹操出了不少的奇谋。
先是用“十胜十败”论,彻底征服了曹操。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割据宛城的张绣军,却大败而归,起因是曹老板“人妻之好”,想要霸占张绣叔叔的遗孀,于是张绣起兵反叛,曹操被打的措手不及。
这时,袁绍写信来羞辱曹操,曹操也对自己陷入了深深地怀疑,担忧将来能否战胜袁绍大军。初来的郭嘉在此时发言了。
他向领导条条分析,论述了曹孟德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都胜于袁绍。
曹老板听完可谓是十分开心,从此和郭嘉开始了漫长的“蜜月期”。
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个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
这可能是对于新老板的奉承,但不得不说,郭嘉深得曹操之心,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
郭嘉的一番话能让老板开心,指明了前路,振奋了军队士气,同时也为自己确立了在军师团中的核心地位。
“先知”谋士,大放异彩
建安三年,刘备在徐州被吕布打跑,来投奔曹操,当时郭嘉就建议曹操,如果不杀刘备,至少也将他软禁起来。
郭嘉看出刘备如今虽然羸弱,但是将来绝非等闲之辈,会是曹丞相一生大敌,然而曹操不想落得骂名,没有听取建议。
同年,曹操决定进攻徐州攻打吕布,起初一切都很顺利,曹操率军二破吕布,将他们围困在下邳,而吕布从此守城不出,一直拖了半年之久。
曹军已经是人困马乏,弹尽粮绝,曹操不禁萌生了退意。郭嘉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他却说现在正是胜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
于是曹操听从了郭嘉的计策,引水冲击下邳城,最终果然破城大胜,曹操军擒杀了吕布。
建安四年,刘备趁袁术北投袁绍之际,向曹操请求带兵截击袁术,此时郭嘉没在跟前,曹操也就同意了,郭嘉回来听说后,赶忙劝曹操将刘备追回,要不然要生变故。
然而刘备已经离开,果然带兵夺取了下邳,起兵对抗曹操。曹操对此十分后悔,没有问奉孝的意见。从此,曹操对于郭嘉再也没有说一个不字。
郭嘉从此开始“开挂”般地辅助曹操。
很快三国中最大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即将打响。而郭嘉在大战之前仍然保持着深远的战略眼光,他向曹操提出,虽然要大战袁绍,但是应当先处理了刘备,要不然可能会腹背受敌。
并且有理有据向曹操分析:袁绍本来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战争不会立即打响,而刘备如今刚刚起兵,立足未稳,我们完全可以先打刘备再应付袁绍。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挥师东征,此战果然大胜,曹操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和关羽,而袁绍也正如预料的那样,还没有来得及反应。
官渡之战正式开打之后,两方相持不下,但是军中传来噩耗说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的地盘,顿时军中人心涣散,许多人认为曹军的失败近在眼前。
但是郭嘉十分自信,他向曹操预测:孙策横扫江东,树敌众多,如今他想带着一点人手渡江,必定会被人刺杀。
后来孙策来到江边,还未能渡江,就被仇敌门客刺杀身亡,不管是巧合还是天意,郭嘉的神机妙算不得不令人佩服,他将人心算计到了极致。
建安七年,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得病去世,势力由两个儿子继承,曹操接着攻打两个小子,连战连胜士气大涨,手下人都建议一举拿下二袁,郭嘉却提出了异议。
原来是郭先知又一次看穿了这两个姓袁的,他对曹操说:我们不是不能取胜,但是袁谭袁尚两兄弟向来不和,他们的谋士又爱煽风点火,我们退兵之后他们一定会打起来,到时我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何须兴师动众。
这样的计策,完全建立在猜想上,但是曹操,他就相信郭嘉,还真就退了兵。
神算子郭嘉又一次让曹老板刮目相看,才刚回到许昌,还没站稳就传来消息说袁军那边已经内乱,曹操赶忙挥师北上,轻松愉快地赢得了这场战争。袁家兄弟一死一逃。
建安十二年,袁尚和二哥袁熙一起跑到了辽宁地区,联合关外的胡人一起对抗曹操,曹操决定起兵远征,灭除这个忧患,朝中大臣纷纷反对,因为刘备正在后方,已经休养生息几年,大军远征刘备定要来犯。
这时郭嘉又有不同见解,他认为曹操大可留个空城离开,刘备不会来犯。
他又向老板分析:有刘表在,他会阻止刘备,因为刘表虽然表面和刘备相安无事,但是刘表不是个英雄豪杰,他心中对于刘备是十分忌惮的,担忧驾驭不了他,刘备一但起兵刘表必定有行动。
曹操听完大彻大悟,当即率兵远征,而郭嘉在途中觉得行军太慢,建议曹操放下辎重,轻兵奇袭,不然对方一定有所防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历史上“兵贵神速”的经典战役,曹军大获全胜。
在郭嘉的帮助下,曹操最终平定北方,一统黄河以北,成为华夏大地最强大的势力。
英才短命,“鬼才”早逝
在远征回来的路上,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奔袭操劳,一介书生的郭嘉最终患上疾病而死,年仅三十八岁。
在所有的大臣中,曹操与郭嘉交情最好,郭嘉也最懂得曹操的心思,两人关系无比亲密。据记载,两个人但凡出行,就要坐同一辆车,但凡入座,就要坐同一个席位。对于多疑的曹操,这样的关系实在是罕见。
在朝中,郭嘉也享尽曹操偏爱。郭嘉有许多不拘一格的行为,常常和规矩不符,但在曹操看来“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朝中有人举报郭嘉行为不检点,曹操赞赏了举报者举报有功,但是也不去处置郭嘉,反而将事情压下去。无论去哪里,打仗还是驻军,总是把郭嘉带在身边,甚至打算在死后将国家大事交给郭嘉负责。
可惜,这样的青年才俊却先自己而亡,曹操悲痛万分。写下《与荀彧追伤郭嘉书》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对于郭嘉,罗贯中本人也是大加赞赏,《三国演义》中就有赞诗: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
罗贯中也认为,如果郭嘉能一直活下去,西蜀和东吴也难以和魏国呈三足鼎立之势,足以说明“鬼才”郭奉孝的深不可测!甚至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认为郭嘉完全不在诸葛亮之下。
毛主席也多次对郭嘉点评:
“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后言
失去了郭嘉,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之后,心情也极度郁闷,无比怀念这位神机妙算,风度翩翩的军师和好友,他的离开带走了曹操部分的信心。
但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智慧和远见都深深烙在了历史之中,为后世贡献了无比精彩的历史故事。
人们总是乐此不疲谈论,如果郭嘉一直辅助曹操,他有生之年是否就能成为皇帝?西蜀和东吴是否就会败与曹家而非司马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