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说出来你不信,明朝又一猪队友打仗嫌兵多,看不起努尔哈赤?
创始人
2025-06-29 19:03:34
0

咱们上文说到努尔哈赤结束了女真的混乱,成了指挥者。李成梁先是被人降职,但因为辽东的局势,又再次走马上任,但是李成梁却不是以前那个李成梁了。他已经老了,努尔哈赤已经足够强大,他无法完全消灭他,所以只能维持局面。接下来的时态将如何发展?努尔哈赤有没有吐气扬眉呢?请听爱说历史的娘娘为你细细道来。

李成梁在边境又呆了15年,这15年里,努尔哈赤表现得相当安分温顺。李成梁不知道脑子哪里出毛病了,竟然安排军民撤出了六堡,因此被后世骂了好几百年。六堡是遏制女真最重要的根据地,但是李成梁竟然在没有饥荒,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撤出了十几万军民,实在是太让人愤怒。努尔哈赤在李成梁镇守边境时,并不闹事,但是李成梁年纪大了,都快90了,总有死的时候。李成梁在努尔哈赤的期盼下死掉了。

没过多久,努尔哈赤写了七大恨,然后开始攻打大明。这个七大恨的内容是这样的,你们杀了我爹,我舅舅等,然后还有一条是,大明在某年某月杀了女真10个人。这样的理由很拙劣,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这是为了引起争端胡编乱造的。但是,爱说历史的娘娘觉得这个“七大恨”非常可怕,这证明努尔哈赤的水平。

话说,女真内部穷嗖嗖,又发生了旱灾,日子简直要过不下去,对于他们来说,去掠夺是正常的谋生手段。估计每次去掠夺前,很多父母都会去送自己的儿子,还对自己的儿子交待,儿啊,你要多抢一点,妈妈缺几件首饰,你爹想要一个鼻烟壶,还有你要尽量多抢,毕竟你要娶老婆了,要好好攒老婆本呀!很显然,女真内部是不需要“七大恨”的。

明代政府也不需要,大明家大业大,想要掠夺的土匪太多了,这些土匪基本上来了就抢,谁都没想到要写“七大恨”。再说,你和大明讲道理,讲得过大明那些儒生吗?那为什么努尔哈赤要写“七大恨”呢?爱说历史的娘娘为什么说写了“七大恨”的努尔哈赤很可怕呢?因为这代表他有相当不错的天赋,他是一个聪明人,和那些只知道掠夺的土匪不一样。努尔哈赤在日后的行为中,也充分表现出了这一点。这样一个敌人是相当可怕的。一个人会打仗很可怕,但他也会搞政事,那可怕指数简直飙升啊!

努尔哈赤把目标瞄准旅顺,他带着大军来到城外,却并不攻击,而是让人散布消息说,女真带着大量货物来交换了。那些百姓们都喜气洋洋,因为那些女真在兑换商品时,完全没有话语权,所以经常被人压榨。城中的士兵也相当懈怠。努尔哈赤还策反了一个守将——李永芳。这个李永芳获得了副将的身份,并且获得了努尔哈赤一个孙女。然后努尔哈赤带着十几万人的俘虏,还有无数的金银粮草走了。城中的镇守大将带兵来追,却被皇太极伏击,全军覆没。

旅顺的事情相当顺利,努尔哈赤又把目光瞄准清河。他还是用了老一套方法,假装自己来交易,然后策反高级将领,里外一起攻击。这个城池的一万多守军死光光。他带着俘虏的百姓和粮食十分幸福地走了。

这些抢劫的背后,是无数无辜的百姓。努尔哈赤带走的都是青壮年,这些人从平民变成奴隶,每天被奴役着干活。这些人娶妻生子,一代代繁衍,但是他们的孩子依然是奴隶。清代开国以后,这些人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作包衣。当然,包衣很受歧视,被旗人看不起,但是后期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大,还辖制了皇上。而那些没有被努尔哈赤带走的人就惨了。因为努尔哈赤还带走了粮食。他们只能在悲伤中被冻饿而死。

努尔哈赤闹那么大,大明不可能不管。他们带着20万大军,准备给这些闹事的人一点颜色看看。但是这20万大军却被一个文官给毁了,杨镐。这位仁兄是一个典型的书读多了,读成呆子的案例。听到这里,有人就会怒骂科举制度,其实爱说历史的娘娘觉得,脑袋木的人就是脑袋木,不关科举什么事。而且他还老是掺和战事。一个脑袋木的文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要掺和战事。

要问这仁兄干了什么事了,他在打仗之前给努尔哈赤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兵力分布和行军路线交待的一清二楚。有些人就觉得他可能是一个无间道者,不然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呢?但是以这位仁兄的迂腐程度,努尔哈赤敢策反他干无间道吗?这位仁兄以为,自己有20万兵力,努尔哈赤有6万,就算是拿着板砖互殴,自己也能赢。把打仗想成这样,他也是一个人才啊!

明军在这次交战中以惨烈的失败结局。而失败的原因,除了杨镐这个二缺拖后腿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军队素质与目标。努尔哈赤的这6万人,全部都是精锐,经常干掠夺这种事情,而且人家不仅仅是打仗,人家打赢了还要去抢。他们没有固定工资,收入全靠自己抢,而且他们全家老小还指着自己抢的东西吃饭呢。

而明军这20万人,以地痞和流氓居多,要知道他们是领固定工资,打赢了不能抢东西,因为抢的话有可能被上级领导杀了示众。所以这些人没有什么战争意识,他们为了不打仗,竟然还故意把自己的马给饿死。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人的家乡不在这里,也许他老家在江苏,他打输了,失败就失败呗,反正他也能回家种田。

相信大家听了爱说历史的娘娘如上的讲述就不难明白,人才的难得性,要想打胜仗自身本领必须硬,但是对手的能力强弱也是致胜的关键,要说啊,努尔哈赤在这一阶段就是看准了大明的缺点,体制腐朽,庸臣当道,士气不足,种种因素都成就了他。

相关内容

图解岱美股份中报:第二季度...
证券之星消息,岱美股份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1.75亿...
2025-08-30 04:52:35
罕见飙升!5天涨超130%...
【导读】开普云连续5日累计涨幅达133.74%,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
2025-08-30 04:51:02
实拍姆伯莫失点 曼联联赛杯...
实拍姆伯莫失点 曼联联赛杯遭英乙队淘汰
2025-08-30 04:41:26
原创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出自《三国演义》罗贯中的笔下,在当时被...
2025-08-30 04:34:07
朝鲜VS韩国:同一半岛为何...
在北纬38度线上,就像有一把巨大的刀,把朝鲜半岛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
2025-08-30 04:33:56
原创 ...
光初二年(319年),石勒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后向河南...
2025-08-30 04:33:45
原创 ...
话说,在很多人印象中历史是严肃且死板的,看不到人间的烟火气,好在人...
2025-08-30 04:33:39
安哥拉:探寻非洲大陆的宝藏...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的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
2025-08-30 04:33:22
原创 ...
韩国人绝对是疯狂了,他说孙悟空和孔子是他们家的人也就罢了,现在居然...
2025-08-30 04:33:13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家对清朝的灭亡感到既可怜又可恨。不仅仅是灭亡,是当时他们的自以为是和闭...
大清铜币清末货币变革的见证者 在我国的货币收藏领域,大清铜币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曾经广泛流通的货币,更是一部生动的...
原创 1... 革命年代总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我。郭汝瑰又是这样一位智者,一直表现优秀的他,很快得到...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而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的一生也同样颠沛流离,还不懂事的时候便继承了皇位...
原创 清... 清朝罕见老照片,几位不知道犯了什么罪的犯人戴着沉重的枷锁面无表情的立在那儿,加上照片的颜色有些灰暗,...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民国三年袁大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精湛的铸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占据...
原创 苏... 苏轼的一生就是被贬谪的一生,有人说他,不是在被贬的过程中,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让我们好奇的是,苏轼没...
原创 嗜... 影视剧中朱元璋的形象,大多停留在嗜杀,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将一帮功臣,挨个杀了个干净,成败是...
原创 明...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人口数量也十分庞大。粮食作为人民的生存之本,在古代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在安徽老家花园里锄草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派来的士兵抓获。 不久后,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