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举荐的首任驻外公使回国后,慈禧不再留用他,家乡不待见他
创始人
2025-06-29 17:04:02
0

1875年2月,驻北京英国使馆的翻译马嘉理,将一小撮英国武装力量,偷偷地从缅甸迎进我国的云南地区时,被我当地居民发现并予以拦截。

在欲强行通过无果的情况下,马嘉理开枪射杀了一名民众。当地民众见马嘉理如此凶残,就群起而上,杀死了马嘉理。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嘉理事件”。

英国政府得知后,提出抗议,要求清政府抚恤马嘉理的家属,并派朝臣到英国,当面道歉。之后,该朝臣留在英国,作为大清政府的驻英国公使。

早就被列强欺压惯了的清政府不得不“遵命”而行。可是,满朝文武中,没有一个人愿意领这个差事。

因为,他们认为,远赴海外“道歉”是一个非常丟脸面的事;去了之后,还得在那儿长时间待下去,那就更不是个好差事了。

就在垂帘听政的慈禧苦无人选之际,李鸿章向她推荐了时任福建按察使的郭嵩涛。

此人跟着曾国藩办过洋务,协理过天津防务,还做过广东巡抚,与洋人打交道多。而且,他对列强先进的技术感兴趣,提倡学习借鉴。

年近六旬的郭嵩涛接到朝廷诏令后,经过一番准备,于1876年12月,携夫人,率领有关人员,坐上了英国人的邮轮。

于是,大清王朝的首任驻外国公使郭嵩涛,开始了“道歉”、赴任之旅。

1877年1月,郭嵩涛一行顺利到达目的地。稍事休息后,他立即按照来时政府的要求,整理航程中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一些思考,形成名为《使西纪程》的文稿,上报朝廷。

《纪程》中,郭嵩涛如实记录了沿途所见各国的情况,称赞他们的文明进步,推崇他们的“君民兼主国政,国政公之于臣民,其君不以为私”的制度,提请大清政府仿效。

清政府专管洋务的总理衙门接到郭嵩涛的报告后,立即翻印下发各地。随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郭嵩涛的一些“激进”观点,使得朝野的一些保守人物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不能容忍郭嵩涛对“蛮夷”的颂扬,更不允许他对大清王朝有点滴的变相指责。

为此,有人弹劾郭嵩涛“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强烈呼吁朝廷对其罢职严惩。

不久,清政府下令销毁《使西纪程》,禁止散布其中的内容。至于替换郭嵩涛的人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故而没有立即将其召回。

这时,不知自己已处在国内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的郭嵩涛,仍不断地、尽职尽责地向朝廷报送他在英国的学习感悟,期望大清政府能好好地借鉴利用,从而发展壮大自己。

其实,在郭嵩涛去英国之前,社会上就议论纷纷。朝廷上的一些仍做着“万方来朝”之梦的保守派认为,派人到外国当使节,就是在降低大清的地位、名望。故而,不赞成“郭嵩涛之行”。

郭嵩涛的家乡湖南,还因出了他这个出洋“事鬼”的人物,感到万分羞耻。

针对郭嵩涛的“奉旨履职”,湖南籍的两广总督刘坤一说:“未审以何面目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也是湖南人的郭嵩涛的好友、经学大师王闿运说:“湖南人至耻与为伍!”

朝廷上的保守派也早对郭嵩涛有所防范。他的副手刘锡鸿,就是一个典型的保守派。他跟随郭嵩涛前往英国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郭嵩涛的一切行动。

驻英公使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清政府的奏报中,既有郭嵩涛的长篇大论的“政见”,也有刘锡鸿撰写的有关郭嵩涛的“小报告”。

郭嵩涛夫妻学习英语;郭嵩涛与外国官员见面握手不作揖;郭嵩涛会见客人时,他的夫人有时在场;郭嵩涛招待来宾不用茶水等等,都是刘锡鸿“小报告“的内容。

就是在刘锡鸿单飞,做了驻德国公使后,仍一如既往地督察郭嵩涛,时时给他“上眼药”。

而且,刘锡鸿把这些琐碎不堪的事,向朝廷拔高解释为:郭嵩涛“里通外国”、“败坏朝政”、向“蛮夷”献媚示好,实在是有损“天朝大国”的尊严、体面。

刘锡鸿的小报告、郭嵩涛话里话外地称赞英国人的奏报,不仅引起了保守派对他的“痛恨”,也让慈禧觉得郭嵩涛确有“可恶”之处。

如此一来,郭嵩涛面临着“覆亡”的危险。

在遵命按时汇报工作的同时,郭嵩涛也为大清政府办了不少长脸、提气的事。

刚到英国时,郭嵩涛面临着两件急办的事。一是奉命就“马嘉理事件”,向英国道歉;二是觐见英国女王,做首任大清驻英国公使。这两件事,都得有个仪式。

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海外形象,避免“道歉”仪式单独进行的尴尬,郭嵩涛努力促成了两个仪式的“合并进行”。在仪式上,郭嵩涛没有向女王“叩拜”,只是三鞠躬。随之,女王鞠躬还礼。

任公使期间,郭嵩涛还通过照会英国外交部的形式,清除了英国商会堵塞国内镇江江面问题;成功处理了英国商船撞沉中国商船,以及英国洋行雇员枪杀厦门渔民事件,迫使英方赔偿了损失等。

但是,郭嵩涛的这些工作成绩,在慈禧、保守派看来,难以“掩瑜”、“抵过”。

为此,作为郭嵩涛后台的李鸿章尽力在慈禧面前、在总理衙门为郭嵩涛解释、疏通。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势力太大,李鸿章也时时觉得力不从心。

当李鸿章觉得实在难以保护郭嵩涛时,就以郭嵩涛、刘锡鸿两人不合,影响任职,且刘锡鸿“职任名望俱卑”,不受德国人欢迎为由,建议将两人一并召回。

作为朝廷重臣李鸿章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慈禧接受了李鸿章的谏言,郭嵩涛保住了身家性命。

1879年,奉命回国的郭嵩涛没能按照常规,进京汇报工作,而是被慈禧直接打发回家养老了。

更没想到的是,早已不待见郭嵩涛的湖南老乡们,竟然阻止送郭嵩涛回家的船靠岸。当地的父母官,也不拿他这个二品大员当回事。

后来,“致仕”的郭嵩涛,虽然还想为国家做点事,但都没有成功。

1891年,郭嵩涛病逝。李鸿章闻讯后,上奏慈禧:赐给“谥号”;为其立传。

但是,这次,慈禧没有给李鸿章面子。当然,那些对郭嵩涛恨之入骨,欲将其挫骨扬灰的保守派,也没能如愿。

于是,大清王朝的首任驻外国公使郭嵩涛,就这样定格在了史册上。

主要参考文献:《清史稿》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在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形容退休官员返回故乡的说法,称为“告...
2025-09-06 13:03:53
原创 ...
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众多的汉奸们为了一己私利,甘愿...
2025-09-06 13:0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形象广为人知,这一场景也成为了许...
2025-09-06 13:03:20
原创 ...
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重要性的朝代,却在很多历史文献中未能得...
2025-09-06 13:03:08
原创 ...
东汉末年,汉献帝在朝廷中并无实权,他的权力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一系...
2025-09-06 13:02:48
原创 ...
中国有一个古老而深厚的名称,称为“华夏”。这个词汇不仅是对一个地理...
2025-09-06 13:02:40
原创 ...
前言: 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九月的某个午后,岷王朱楩正在...
2025-09-06 13:02:38
原创 ...
瓦岗军的五虎将中,单雄信这一人物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奇怪的是,《旧...
2025-09-06 13:02:30
2025 湖北旅游及襄阳旅...
一、行业发展现状 1.1 湖北旅游市场全景扫描 近年来,湖北旅游业...
2025-09-06 12:51:13

热门资讯

第23届亚洲青少年及U21空手... 中新网韶关9月6日电 (记者 张璐)韶州印象杯第23届亚洲青少年及U21空手道锦标赛(以下简称“赛事...
吴艳妮接受世界田联专访:硬实力... 吴艳妮接受世界田联专访。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我没有硬实力达标世锦赛,但是我靠个人积分进入了世锦赛...
原创 被... 前言 唐高宗李治,一位被低估的明君?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伟大的君主都留下了璀璨的足迹,成为传奇...
国宝文物,即将到家!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16日晚,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
原创 汉... 汉武破虏:战略抉择背后的文明博弈 自秦汉以降,匈奴与中原的百年角力始终萦绕着"农耕文明如何应对游牧威...
原创 清... 前言 清朝是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许多高级官员,如翰林学士、内阁大学士等,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通过科...
原创 除...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和五虎上将被公认为最强的武将,他们的战斗力在三国时期几乎无人能敌,常被誉为超一流...
原创 武... 要提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传奇人生无疑令人惊叹。从一名后宫的小才人到国家的至高统治者,她...
原创 唐... 前言 《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篇,它深刻表达了唐玄宗对杨玉环深沉的爱与思念。在古代,帝王们通...
第三十九届卢沟桥醒狮越野跑举行 北京商报讯(记者 关子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6日上午,北京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