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会败给李善长?朱元璋:我怕“厚黑学”
创始人
2025-06-27 15:35:25
0

朱元璋建国之初,朝内主要存在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其他成员有杨宪、高见贤等;另一股则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其他成员有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等。这两股势力明争暗斗,可谓势同水火。

经过了三次最凶猛的较量后,以淮西集团大获全胜,浙东集团全面溃败为结局。

第一次较量发生在洪武元年(1421),也就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

这一年,李善长的亲信,一个叫李彬人犯下法了法,刘伯温就把他抓了起来,想要严惩。

李善长当然不干,他想方设法要营救李彬,就找到了刘伯温,跟他好话坏坏都说尽了,可谓软硬兼施。

刘伯温却不吃这一套,还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朱元璋,说李善常徇私舞弊,背后总是做些见不得人的心。朱元璋大怒,下令立即处死李彬。李善长得知后,知道向刘伯温求情肯定是行不通了,但他还没放弃,想了个法子。

很快,李善长找到了刘伯温,对他说:“京城已经很久没下雨了,此时杀人,恐怕不行吧?”

李善长这招可真是高明,表明上是在说下雨的事,实则是在威胁刘伯温,因为他深知刘伯温精通天文地理,一旦京城日后还是不下雨,就可上奏参刘伯温一本,把责任推在他身上,

刘伯温还是不吃这一套,回应道:“你放心好了,杀了李彬,马上就会下雨的。”就这样,李彬被杀了。

果然如李善长所说,李彬死后,很久都没下雨,他马上就拿这个说事,联合了多位大臣,一同向朱元璋上奏,狠狠地参了刘伯温一本。朱元璋明白其中缘由,虽没对刘伯温怎样,但刘伯温知道自己肯定呆不下去了,就称病告老还乡了。

第二次较量,杨宪出马了,这一次李善长可就不好受了。

杨宪,是刘伯温走之前举荐的,他接任了刘伯温的职位:御史中丞。他很厉害,利用自己的权利,不断在朱元璋面前打李善长的小报告,说他坏话。一开始,朱元璋也没被杨宪给糊弄,可时间一长,就难免对李善长起疑心。不久,朱元璋就请回了刘伯温。结果是淮西集团就被全面压制。

第三次较量,胡惟庸出马了,而这一次,可就不是刘伯温失败那么简单了,而是要丢掉性命。

胡惟庸,是李善长找到的代言者。刘伯温不善言辞,期间,由于语言过激,得罪了包括胡惟庸在内的很多人。胡惟庸就利用这点,就联合多人把情况跟朱元璋详细汇报了一遍。朱元璋听到后,对刘伯温渐渐失去了信心。

不久后,朱元璋就找到刘伯温,跟他深谈了一次。谈话内容就不说了(小编前面有关刘伯温的文章讲过)。总之,谈话过后,朱元璋对刘伯温彻底失去信心,把他给辞退了。

洪武八年(1375)正月,刘伯温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看望他,刘伯温喝下了胡惟庸送去的药后,非但病没好,反而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一说胡惟庸为泄私愤,在药里下了毒;一说朱元璋指使胡惟庸下毒。)

可我想说的是,民间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事诸葛亮,后朝军事刘伯温”的说法。

那么,问题来了: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会败给李善长呢?

我认为答案是:朱元璋怕“厚黑学”。

众所周知,刘伯温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功劳也是最大的。可结果呢?朱元璋称帝后,却说李善长功劳最大,把他归为“第一功臣”,封为公爵,而只给刘伯温封了个伯爵,且在伯爵中的俸禄也是最低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的俸禄则有4000石,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原因也很好解释,朱元璋认为“后勤部长”比“前军军师”更重要,况且刘伯温很懂“厚黑学”:他曾力劝过朱元璋不要去救韩林儿。试想,朱元璋怎能放心刘伯温日后不会这样对他?毕竟,“厚黑学”可是人人都怕的。

朱元璋:我也怕“厚黑学”。

相关内容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落成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 194...
2025-07-14 00:33:41
原创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那个刀光剑影、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
2025-07-14 00:33:28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
今天,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湖南长沙召开 将...
2025-07-14 00:33:24
原创 ...
在诸葛亮去东吴与孙权商讨联合抗曹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自己手中还有一支...
2025-07-14 00:33:09
罕见的三位名将同框合影,左...
这张比较罕见的珍贵老照片,是在淮海战役爆发时留下的。照片中的三人,...
2025-07-14 00:33:09
原创 ...
纵观历史来看,有一些神秘事件的发生,至今依然还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
2025-07-14 00:33:01
原创 ...
文| 夜谈 编辑| 古往奇事说 毛人凤逃到宝岛后,竟然密谋绑架蒋经...
2025-07-14 00:32:56
原创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内斗。 三国时期,由于内部的激...
2025-07-14 00:32:53
原创 ...
晚清1907年的初秋之际,一位名叫沙畹的法国学家来到清朝进行建筑考...
2025-07-14 00:32:44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唐代诗人将毕生感悟写进此诗,仅28字道尽人间苦,无数人奉为经典 世人多磨难!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一帆风...
原创 曹...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原创 他... 哪一位开国将领退居二线时间最晚? 他就是张震将军。 张震是一位军事干部,在战争年代长期担任参谋工作...
原创 隋... “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最早来源于《说唐演义全传》,简称《说唐》。 可惜的是,在《说唐》里面,十八...
原创 他... 在清朝末年,有这样一个人, 他死前留下了一句“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 然而,在他死后的10天,清...
先睹为快!“吉金之滇——古滇国... 8月21日,“吉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在内蒙古博物院二楼临展厅展出。展览精选云南省博物馆、云南...
原创 陈... 1952年6月23日,正在朝鲜指挥作战的陈赓收到一纸调令,让他赶快回国。回国之后,毛主席便开门见山地...
原创 陈... 英雄不怕牺牲,就怕被人遗忘,铭记先烈遗志,传承英雄精神,吾辈当自强。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四位烈士分别是...
二十五位唐代著名诗人的非著名诗... 匡卢图【五代】荆浩 提起唐诗,就想起“唐诗三百首”,这些诗经过千挑万选,是唐诗的顶峰,也是唐代著名诗...
原创 朱... 悬疑故事:朱元璋的使者与自立王国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派遣了他的得力助手——一个名叫李景的年轻使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