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三眼花翎有多珍贵?200多年仅8人拥有,连和珅都没捞着
创始人
2025-06-19 02:03:19
0

清朝是自元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的大一统政权。

然而和元朝不同的是,在清朝统治期间,中国人的服饰被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片羽毛割裂一个民族

在满清奇特的审美下,下层老百姓普遍穿起马褂,剃成半个光头,但这多少还能保留了一定的汉族特色。上层官员的打扮则空前绝后的怪异,连孔雀羽毛都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吴三桂的里应外合下,满清仅用了20万军队就入驻了京城,成为这个古老王国的又一任外来君主。

然而,和刚入关的蒙古大军一样,满清统治者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

发自中原的农耕文明,即使是在明末,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先进文明,而相比之下游牧民族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十分落后,甚至都没有一套完备的治国思想。

该如何统治这样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家是满清政府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了降低汉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满清政府开始肆无忌惮地破坏汉族文化,而最容易入手,效果最为明显的方式,就是更改民族符号之一——服饰。

像猪毛一样奇丑难耐的“金钱辫”,臃肿肥大的袍子,摇摇欲坠的旗头,都被强迫融入到大众审美当中。这都是在破坏汉族民众的民族认同感。

花翎制度就是在这种统治状况下产生的。

古代的冠制本来用的是礼帽,清朝的统治者强行改了这项制度,用孔雀羽代替原本的礼帽特征,称作花翎。

花翎有一眼、二眼、三眼之分,所谓的“眼”指的是孔雀羽毛上像眼睛一样的花纹。

一个圈代表一个眼,三眼即是三个圈的花纹。

在清朝的官制下,只有居功甚伟者才能有资格花翎,但是只能用“染蓝翎”。

“染蓝翎”并不是用孔雀毛制作的,而是用鹖鸟的毛制成,染成蓝色,遗憾的是并没有“眼”。

鹖鸟的寓意凶狠、勇猛,代表着武官的功勋。

而孔雀翎就如同孔雀一样优雅尊贵,代表着满清贵族至高无上的地位。

只有五品以上的内阁大臣、统领等才能够佩戴一眼花翎,而这些人都必须是由满清八旗中的贵族子弟担任。基本是满族的贵族限定,汉人想都不用想。

三眼花翎的八个特殊获得者

一眼已经十分稀有,三眼更是尊贵至极,相当于现在的共和国勋章一样。不同的是一个是靠阶级出身,一个是靠为人民做贡献。

事情总

免不了出现意外。本来仅限贵族子弟的三眼花翎,在康熙之后,由于民族融合加剧,还是有8个人因为特殊贡献而被赐予这权贵的象征。

第一个被赋予这份特权的人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此人的名气在清史中十分响亮,他帮助康熙皇帝创造了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被封为民族英雄。

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从施琅的前半生出发,他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战士。

施琅原本是明末人士,原本跟随民间水师郑芝龙,后来也随着他一起投降了满清政府。但是没几年功夫,施琅的反抗之心就爆发了,加入了郑成功的抗清义军。

与清廷反目之后,施琅在郑成功的手下大放异彩,成为抗清的中坚力量之一。

但是义军内部并不和谐,施琅反复无常的个性让他在军中也颇受非议,因而得罪了不少人。

郑成功手下的曾德,与施琅十分不睦,施琅心胸狭隘,胆量

非常,在最需要团结支撑的起义军中,竟然敢下手杀了自己的同伴,也就是颇受郑成功器重的曾德。

郑成功当然不会就此罢休,因法处死了施琅的父母兄弟,施琅却侥幸逃出。

但是从亲人被杀的那一刻起,施琅就对郑成功恨之入骨,怀着满腔怒火,他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再次投降清廷。

施琅真当是古代反复横跳的一把好手。他的亲人是因他获罪被杀,他却转头把矛盾引到郑成功一个人身上,完全不顾反清复明的民族大义。

奇怪的是清朝政府为了从内部瓦解起义军,竟然咬着牙不计前嫌地收留了施琅,还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

施琅怀着对郑成功的恨意,为清政府创下了赫赫战功,最后竟然因公封侯,康熙一打小算盘,觉得这是他笼络汉臣的好机会,竟破例赐给他三眼花翎。

虽然施琅已经开了个头,但是此后整个清朝被赐予三眼花翎的人也只有乾隆朝以后的傅恒、福康安、何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奇怪的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和珅却没有位列其中。

三眼花翎是和珅无法企及的梦

和珅被称作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当被嘉庆皇帝抄家之时,和珅的财富令身为皇帝的嘉庆都感到吃惊。这个奸臣似乎是把整个皇宫都搬到了自己家。

历史上乾隆似乎并不完全是一个昏君,他眼皮底下的宠臣和珅能获得如此财富,肯定是在他的纵容之下,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他的溺爱非比寻常。

相传和珅学识渊博、能说会道,又是一个美男子,一开始作为乾隆的仪仗队侍从,从而有机会接近乾隆,成为皇帝眼前的红人。

拿了女主剧本的和珅一路过关斩将、屡次升迁,最后直接混到御前

大臣上行走的职务,和乾隆天天腻在一起。

有野史传言乾隆有龙阳之好,宠幸和珅是因为他面貌俊秀。然而仔细研究乾隆的脾气秉性则会发现,他是一个十分虚荣,好大喜功,颇为自负的人。

如今流传下来许多书画文物,但凡流经乾隆之手,必然要题字、戳印一番,以此标榜自己学识渊博,有艺术修养。

这种行为放到现在,妥妥被以“毁坏文物罪”关进大牢,受人民群众的唾弃。

即使在古代,也没有几个皇帝自负到如此境地,皇帝都是要以威严、神秘示众,而非喜形于色,做出这些常人都不能理解的奇葩行为。

在急于表现自己艺术修养的同时,乾隆却没有及时培养好艺术修养。

乾隆年间的许多艺术品,不论是配色还是造型,都只能用奇形怪状、花花绿绿来形容。毫无大国的气派。

而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就能满足乾隆的这些奇葩思维。无论是江南玩乐,还是赏诗品画,和珅都能对答如流,张口就来。而且和珅虽贪,却也贪出优势来,十分有经济头脑,能帮乾隆备好经费。

两人一拍即合,

沆瀣一气,互相包庇,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君臣。

但是乾隆也不傻,在放纵和珅的同时,他也牢牢地把握着最后的关卡。绝对不给和珅特权。其中就包括三眼花翎。

乾隆以后的三眼花翎其实已经不能算是稀罕物品,

清朝初年,依照规定,亲王、郡王、贝勒等皇亲贵胄是不需要通过三眼花翎彰显尊贵的。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带三眼花翎的是贵族,不带的不是,让这些皇族子弟相当没有排面。

乾隆之后,王亲贵胄们开始争相佩戴三眼花翎,从此之后,戴了的人和没戴的人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样,一个趾高气昂、一个羡慕嫉妒。

三眼花翎的意义,已经完全没有特殊勋章的高尚精神,只变成权贵的象征。而自康熙朝非贵族戴花翎的的头一开,很多没有贵族身份的大臣们都开始眼红起来。

和珅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乾隆皇帝始终没有开这个金口。别说三眼了,他连两眼都要不来。

乾隆在享受完挥金如土的一生之后,转头就把自己的老战友和珅踢到一边去。聪明如乾隆皇帝,他不可能不知道嘉庆登基后和珅的命运,但是他却什么保命招数都没有留给和珅。

三眼花翎是和珅一辈子都够不着的梦。

相关内容

中国建筑兴业:上半年股东应...
中国建筑兴业(0830.HK)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 财务数据...
2025-08-21 04:51:16
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
8月4日,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19岁小将刘凯45秒6...
2025-08-21 04:44:41
近三年北京延庆旅游收入年均...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原标题:延庆长城、世园、冬奥三张...
2025-08-21 04:43:00
原创 ...
中国对于丧葬有诸多的文化,最原始的丧葬依旧是土葬,但是土葬不仅要讲...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三国风云人物众多,单以蜀汉为例,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蒋琬、费祎...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孙权派吕蒙渡江杀关羽,看似很英勇,其实犯了很大的错误。在民间有一句...
2025-08-21 04:34:36
原创 ...
有人说三国最大的赢家就是司马懿,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虽然当初曹家夺...
2025-08-21 04:34:32
原创 ...
一部《鬼吹灯》让无数人认识了一个神秘而又遥远的西域古国-精绝古国。...
2025-08-21 04:34:27
原创 ...
提到巾帼英雄,首当其冲的便是花木兰。而今天要说的是清末的这位巾帼英...
2025-08-21 04:34:07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三国时期,有很多英勇无敌的将军,他们征战沙场,留下无数传奇故事,被后世铭记。但是关于他们的下场,却很...
原创 盘... 一说起汉武帝刘彻,我们不禁想起“秦皇汉武”这句话。由此可见,汉武帝是和秦始皇一样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原创 看... 看过民国四大美女珍藏的老照片,你觉得谁的颜值更胜一筹? 民国四大美女,21世纪人们根据现代的知名度和...
秦皇岛全国冰球挑战赛结束 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1日电 (记者 韦亮)秦皇岛“冰海杯”全国冰球挑战赛圆满日前圆满落幕。代表山西出...
原创 最... 历史上的猛将有很多,比如张飞、吕布这些人都是赫赫有名的猛将。但是能够称得上是名将的却不多,今天就看看...
8岁男童被俘后直面朱元璋:莫杀... 8岁男童的壮志之言,朱元璋面临的抉择:历史长河中的一场博弈 朱元璋历经世事,见过数不清的豪杰,也亲自...
原创 唐... 1 鱼朝恩,唐代著名大太监。一场“安史之乱”,成就了这个六根不全的野心家。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
原创 如... #历史之谜:苏联“三战”计划揭秘,冷战的暗流??♂? 嗨,亲爱的历史探索者们!今天,让我们深入历史...
原创 古... 古代历史上帝王众多,其中有作为的英主、雄主、明君辈出,其中不乏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他们无一不是名垂千古...
原创 原... 战国时期诸侯并列,进入了惨烈的灭国时代,这期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家并立,成为了坚持到最后的战国七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