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年羹尧:从被爱到被杀
创始人
2025-06-11 10:32:56
0

雍正年间既是权臣又遭皇帝诛杀的,令人容易想到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尧,在这里,我们来说说年羹尧和雍正怎样从相爱走到相杀。

雍正像

一、登基之初的雍正

首先,雍正是在康熙这种政治老手的眼皮底下,经历过“九子夺嫡”残酷斗争后即位的,其政治的敏感性必然是极强的,可以说,雍正必然是一个政治上很拘小节的人。

其次,通过政治斗争换来的皇位始终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皇位的不够稳固,会使雍正千方百计以稳固皇位为主,做出一些可能超出一般君主所作范围的事。

再者,雍正时期的清朝,威胁大清江山的,不是汉族,而是西部准噶尔等未能归顺满清的蒙古势力,这种威胁加剧初登皇位的雍正的焦虑,可能放大他一些政治情感。

以上所列,我们可以在雍正和年羹尧的关系中去印证。

二、年羹尧其人

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这是什么意思呢?

满清八旗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皇帝的私人部队,是皇帝统治的武力保障,地位自然高。

话说回来,八旗虽然重要,年羹尧的血液始终是汉人的,而满清对汉族地主的防范心理是极强的,身居要职的要么是满人,要么就以满官僚牵制汉官。

汉族地主要等到太平天国运动中,由于满人无将可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崛起,才改变这种局面。

也就是说,在雍正这时,政治局面对汉族官僚地主是很不利的,一旦犯错,很容易被群起而攻之,陷于孤立。

文臣出身的年羹尧

年羹尧是文臣出身,然后渐居高位的。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的进士,曾去四川和广东当过乡试的考官,后来又当了内阁学士。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作为副使出使朝鲜颁布太子复位的敕书。朝鲜人对他的评价似乎一般,说他

“以文见用云,而见其诗句,仅知押韵而已,人物敏而颇苛”

就是说年羹尧写文章不错,所以来做副使,但诗句只是押韵,水平不咋地,又说这个人敏捷聪明,待人苛刻。

这个评价从后来年羹尧的遭遇中来看,还是比较中肯的。

建立大功的年羹尧

不管是康熙的赏识还是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年羹尧曾经是雍正的门人,反正从朝鲜回来后不久,年羹尧就被提拔为四川巡抚。

当时四川处于交战前线,西北靠近青海、甘肃,西边是西藏,这些地方都被蒙古和硕特部占据,经常用兵。

在战争中显示出一定才华的年羹尧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被提拔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

此时的年羹尧只差不多四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也大约此时,雍正即位。

很快,年羹尧以一个汉军八旗的身份出任抚远大将军,平定了青海的叛乱,受封为一等公,这是普通大臣能达到的最高爵位了。其子年富被封一等男,就连家奴魏之耀也被赏四品顶戴。

一步步走向位极人臣的人生巅峰。

侧福晋的哥哥

在雍正被封为雍亲王时,年羹尧的妹妹也被选为雍亲王侧福晋,也就是说,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哥。

在《甄嬛传》中,华妃的原型就是年羹尧的妹妹,不过华妃结局悲惨,而年妃,也就是敦肃皇贵妃,不仅为雍正诞下备受宠爱的皇子,死后也和雍正合葬于泰陵。

同时,年家也从下五旗的镶白旗,升入上三旗的镶黄旗。

而胤禛(雍正)在储位之争中,也获得了年羹尧的有力支持。

因此,年羹尧既是外戚权臣,又知道不少雍正夺位中的大小事情,不怪乎有人怀疑雍正处死年羹尧是因为怕年羹尧泄露什么政治阴谋呢。

以上所述,表明后来年羹尧的傲娇跋扈并不是毫无理由。

四十来岁,进士出身,建立军功,有妹受宠,简直就是皇恩浩荡,天赐的人生。

四、君臣“情话”

某种意义上说,雍正确实是个性情中人,至少是在君臣关系中投入感情的,而不像后来的乾隆,把臣子当成工具。

对于羹尧平定青海叛乱的功劳,雍正毫不不吝啬赞美之情,他在给年羹尧的谕旨中这样写道:

“西宁兵捷奏悉,壮业伟功,承赖圣祖在天之灵,自尔以下以至兵将,凡实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

皇帝称呼臣下为自己的恩人,虽然能够表达皇帝的感激之情,但在传统的政治环境下,它显然有点过了,容易让年富力强的年羹尧忘乎所以。

后面雍正写得更加肉麻,说:

“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我二人堪称古往今来君臣遇合之榜样,也足可令后世钦慕流涎矣!”

这真的就有情书的味道了。

我只能说,雍正确实性情中人。

雍正接着说: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这知遇。惟将互相励勉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喜爱倚仗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还说:

“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在传统专制皇权之下,皇帝是何等尊贵且至高无上,完全能够想象年羹尧被雍正这些话说得云里雾里,头重脚轻了。

于是,年羹尧在回折中说:

“愿世世随圣主左右驱使如意,永永不昧此良因大愿而已。”

雍正一看赶紧回复,在“永永不昧此良因大愿”几个字上红笔圈点,加注

“吾亦如是,上苍其鉴之也!”

这是要“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节奏啊!

这不是真的情话,但双方肯定都倾注了感情在内的。

因为受宠,所以有恃无恐。

此时年羹尧的心态和在宫中受宠的妹妹是差不多的,只是年羹尧的处境更加危险而已。

年羹尧奏折

五、爱江山不爱旧臣

有人细数历朝历代建立丰功伟业又能全身而退,且留得美名的,说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人。

郭子仪当年为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功高盖主,却始终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在皇帝面前不敢邀功,哪怕被皇帝斥责、拒绝,也要对部下说,皇帝这是当咱是一家人才这么真诚相待啊。

但年羹尧不是郭子仪,是韩信,是胡惟庸,是所有容易被宠幸冲昏头脑的一般人中的一员。

他行文给其他总督和巡抚,把他们当下级直呼其名。他把雍正派给他的带监视意味的侍卫当仪仗队使唤。他心安理得接受陕西、直隶巡抚以及京城一些官员的跪拜…

我们说过,雍正在政治上是拘小节的,这些事情怎么可能被雍正淡然放过?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二月,五星连珠,大家都说这是祥瑞,纷纷拍雍正马屁。年羹尧在奏折中把《易经》中的一个成语“朝乾夕惕”(自强不息)写成了“夕惕朝乾”,惹得雍正大怒。

雍正也曾警告年羹尧要注意君臣有别,适可而止,哪知年羹尧不知哪根筋不对,好像没有觉悟。

后来雍正找了个理由,说年羹尧不适合继续当青海将军,要调去当杭州将军,年羹尧竟然未能体察其中深意,竟然婉拒。

很快,朝中大臣(在雍正授意下)开始弹劾年羹尧,说他居功自傲,要挟皇帝。

雍正三年(1725)九月,雍正帝下令逮捕年羹尧,十二月便赐其自尽,同时开列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

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六、结束语

可以说,年羹尧的下场是年羹尧自己和雍正共同促成的。

一个妄觉和皇帝情深意浓,一个为了巩固皇位不惜一再打出感情牌但在根本上却一直选择权位。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得太精辟了。

相关内容

热情似火!利物浦官方社媒晒...
北京时间7月26日,季前友谊赛,利物浦将在香港启德体育园体育场对阵...
2025-08-01 00:42:40
藏在龙泉驿的舌尖秘境:墨脱...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华信大道,一家挂着 “墨脱石锅菌汤” 木牌的店铺十...
2025-08-01 00:40:42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氛围感...
  炎炎夏日里,“清凉”既是广大市民游客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文旅...
2025-08-01 00:39:31
暑运首月 天津航空新疆区域...
2025年暑运自7月1日启动,至7月31日迎来半程节点。暑运以来,...
2025-08-01 00:39:08
原创 ...
斯大林为何对他的幕僚说:“毛泽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没见过他,我不...
2025-08-01 00:33:57
原创 ...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任皇帝(618-907),太宗李世民是中...
2025-08-01 00:33:48
慈禧睡个觉有多麻烦?为何一...
伺候慈禧睡觉麻不麻烦,要看看侍寝的宫女晚上需要做什么,以及她们的看...
2025-08-01 00:33:31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皇太极 说起明朝的著名人物,您可以想的起袁崇焕,也可以想得起毛文龙,但是您确定能够把尚可喜和明朝联系...
原创 清... “三六九等,等级分明。”在古代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等级是非常鲜明的,也是非常不平等的。即使...
原创 原... 古代的四大美女大家都知道,无论是貂蝉、西施,还是王昭君和杨玉环,都在他们所在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原创 明... 在古代的中央封建社会,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皇帝这个尊贵无比的位置,也受到了不少势力的窥视,在它...
原创 明... “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是历史大家孟森对明朝的评价,从朝代的建立特点来看,朱元璋驱逐北元,在王朝更迭的...
原创 溥... 溥仪晚年带妻子重游故宫,对面走来一个老头,溥仪见后脸色大变。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
原创 南... 据悉,考古专家曾在南京发现了一座非常特殊的古墓,这是一座明代的公主墓。墓主人是明太祖最小的女儿宝庆公...
原创 清... 随着清朝对民族关系政策的调整,以及自身边疆形势的变化,榆林地的地缘结构发生变化,由对峙前线重镇转变为...
原创 建... 朱允炆初即位 1398年6月24日,享年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明帝国迎来新的主人——建文帝朱允...
原创 南... 在历史悠久的国画中,我们国家一直流传着一种独特的理念,即“书画同源”。这个观点认为国画的历史与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