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史学家为啥很少提及刘秀?他的一生完美到不真实,让人无从下笔
创始人
2025-06-11 04:32:37
0

他的一生堪称完美,虽说家境一般,但是还算幸福,后来决定起义,也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与帮助。一路走来非常顺利,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最终顺利登上皇位,成为一国之君,此人就是汉朝时期的刘秀。

刘秀的一生堪称完美,很多人都羡慕他的好运。但令人疑惑的是,刘秀如此完美,为何史学家很少提及刘秀?难道真的是因为刘秀过于完美,让史学家无从下手,还是另有原因?

一帆风顺,成为开国皇帝

西汉末年,政治形势严峻,身居高位的统治者整日无所事事,荒废时日,老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西汉的政治地位变得飘摇不定,一位名叫王莽的起义者,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废掉了西汉的末代皇帝。本以为这时的汉朝在王莽的带领下,会有所改善。

但是王莽过于急功近利,实施的改革政策过于激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副作用,再加上当时天灾不断,刚刚统治不久的国家,再一次分崩离析。各个地区都涌现出了不同的英雄豪杰,他们企图通过自己的能力,重新一统中原。

而在这些英雄豪杰之中,刘氏两兄弟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对于揭杆起义这件事情,身为弟弟的刘秀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他的哥哥则是一个有远大志向之人。最终在哥哥的鼓励下,刘秀才开始和哥哥联手起义。

其实,在过去刘家也是皇族中的一员,刘秀的父亲也曾是一个小地方的县令,但是他们终究只是空有贵族的头衔,地位和庶民没有什么区别。虽说刘家兄弟空有贵族头衔,但是正是这个头衔,让他们招致了很多英雄豪杰和有志之士。

在一切都准备充足之后,他们只需要静待时机,审时度势,那么就一定会取得一个好结果。但就在此时,刘秀的哥哥与刘秀出现了不同的想法,他不顾刘秀的劝戒,义无反顾地选择起兵。

也正是在此次起兵的过程中,刘秀得到这样一个称号,那就是“骑在牛背上的开国皇帝”。之所以会有这样称号,这和当时他们的装备落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刘秀在出征之时,没有骑马反而是骑着牛。

虽说军事装备比较落后,但是刘秀兄弟二人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他们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将新市,平林,下江这三只绿林军的主力全部联合在了一起,来对抗王莽的军队。在取得胜利之后,刘氏两兄弟拥护刘玄为西汉的新帝。

刘玄将起义有功的刘秀封为太长偏将军,而他的哥哥被封为大司徒,虽说已经得到了封赏,但是这对于刘秀的哥哥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国之君。

但是碍于当时的情况,刘氏兄弟不得不委身为臣子,后来刘氏兄弟以少数胜过了王莽四十多万的大军。此次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刘秀的聪明才智,就连老天都刮大风、下大雨,阻碍王莽的军队,以此来帮助刘秀。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的成功刘秀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听闻自己哥哥被杀的消息,而被杀的原因只是因为哥哥过于张扬。在这种情况下,刘秀的内心虽有痛苦与难过,但是他知道此刻反抗还不是时候。

于是刘秀就开始了自己的隐忍之路,甚至还故意代哥哥向皇帝请罪,就这样,聪明的刘秀躲过一劫,升官加爵。

后来,随着刘秀的威信越来越高,皇帝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被分散,就给刘秀准备了十万大军,将其发配至河北。也许皇帝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做法无异于放虎归山。

在河北的刘秀时刻铭记杀兄之仇,日日刻苦训练,熟读兵书,带着已经积累的三十万大军,消灭了西汉王朝以及陇蜀等地的势力,成功建立起东汉。

为何刘秀鲜为人知

不得不说,刘秀的一生堪称传奇亦或者是神话,是很多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值得被人赞颂的英雄人物,为何史书中却鲜少记载。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都知道刘秀不仅自身非常的优秀,就连老天都在帮助他。正如和王莽的那场以少胜多之战,如果当时没有恶劣天气相助,结果究竟如何,我们一目了然。

因此,这样的开国皇帝是很多历史学家都不愿意去分析记载的,稍有不慎,他们就会背上封建迷信的名头,这对史学家也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史学家们对刘秀闭口不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刘秀不仅是个骁勇善战的勇士,还是精通图谶的一国之君。正所谓图谶就有一点玄学的意思,例如他可以预测未来所要发生的事情,因此人们猜测,刘秀在很多事情发生之前可能都早有预测。

对于史学家而言,他们要想研究刘秀,就必须要精通图谶,会去解读图谶,但很多历史学家都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因此,这也是史学家们鲜少提起刘秀的原因。

况且当时在刘秀的带领下,东汉时期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与动乱,正所谓没有记载的历史,那便是最好的历史。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因为刘秀此人的一生过于顺利,堪称完美,让很多史学家都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写起。

结语

虽说历史对光武帝刘秀的记载尤为鲜少,但是这并不代表刘秀是一个无才无德之辈,毕竟,刘秀不论是人格还是能力,是很多人都无法媲美的。

我们要向刘秀学习,学习他能伸能屈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持不懈的耐力,成为国之栋梁,为新时代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刘德助0.001秒险胜 勇...
8月3日上午,在202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800米决赛上,广西名...
2025-08-04 12:35:46
镇坪交警:圆满完成全国少儿...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赵荣鹏)近期,镇坪县迎来了第二届“镇...
2025-08-04 12:35:31
捷尼赛思GMR-001首台...
捷尼赛思Magma车队在勒卡斯泰莱迎来了其GMR-001赛车的历史...
2025-08-04 12:35:01
原创 ...
文:文史咖【文史咖出品,必属精品,欢迎您的关注】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
2025-08-04 12:34:28
田径全锦赛衢州站|吴瑞庭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冯子涵 8月4日,在浙江衢州进行的2025全...
2025-08-04 12:34:18
原创 ...
和清朝有关的电视剧一直很多,比较多的就是关于后宫的爱恨情仇,不过小...
2025-08-04 12:34:14
原创 ...
傅作义,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屈指可数的一位将才。他不但在抗日战争之...
2025-08-04 12:34:07
原创 ...
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都维持...
2025-08-04 12:33:57
原创 ...
前言 宣徽院是元朝的国家重要管理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作为...
2025-08-04 12:33:53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初为什么要恢复殉葬? 华夏历史上的活人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时期,被彻底废除了。然而到了明末清初,随着...
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何人民英雄纪... 庄严肃穆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不仅承载了无数英烈的壮烈事迹,亦代表了中华...
原创 5... 在我们印象中,大清软弱无能,任由帝国主义列强欺辱,不是割地就是赔款,直接给我们华夏民族贴上了“东亚病...
董鄂妃,清初疑云下的传奇宠妃 孝献皇后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姐,满洲正白旗人,清世祖的...
原创 慈... 清朝最后一个掌权者,是一个女人,清朝的覆灭,她把持朝政作为不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女人当政在历朝历...
原创 孙... 引言 1985年,孙穗英怀着深厚的家族情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南京,想一睹曾经熟悉的中山陵8号——她父亲...
原创 在... 清朝详细划分了宗室爵位,共分为12个等级,自上而下为亲王、郡王、贝勒等等,其中只有亲王和郡王有资格被...
原创 1...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命运如同戏剧般跌宕起伏,他们的故事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揭示了人性的复...
原创 清... 我是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回忆起那段历史,总是觉得心情复杂。在我年轻时,我曾在宫中服侍过不少地小主,她们...
原创 清... 清军攻陷天京时缴获3个“国宝”,1个变成金条,剩下的成了珍宝 太平天国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