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淮水之战: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一战,韩信再现龙王本领
创始人
2025-06-09 17:06:04
0

韩信平定齐国首都临淄之后,立即向东追赶齐王田广。

项羽派龙且领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

龙且剧照

韩信袭齐,让项羽感到非常忧惧,因为如果失掉齐国这个东北方的屏障,自己就会更加被动。

项羽当然知道齐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但他为什么没有自己亲自带兵去齐国征讨韩信呢?是他看不上韩信吗?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走不开。

成皋这边,上一次交给曹咎镇守,结果曹咎给赔了个底朝天。

如果现在自己离开,成皋、广武这边谁能打得了刘邦呢?好像还没有人能够制伏刘邦。

成皋一失守,粮食随即落入到汉军的手中,再夺回来可就难了!

楚军因此饱尝饥饿的滋味……

敖仓的粮食夺不下来,东边又有彭越这小子断楚军粮道,项羽的主力部队腹背受敌,苦不堪言。

如果这个时候项羽离开,整个中原怕是会落入到刘邦的手中,自己连退路都没有了!

于是项羽派自己手下最能打的龙且去对付韩信,龙且是西楚第一猛将,曾经大败黥布,现在出征齐国,也是信心满满,威风凛然。

项羽剧照

在龙且跟韩信交锋之前,就有幕僚向龙且提出一个挺好的作战战略,就是跟汉军耗、拖,不硬抗;同时打舆论宣传战,坚壁清野,孤立汉军。

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因为,汉军是长途奔袭作战,优势是士气高涨,锋芒锐利;劣势是他们欲求速战,因为粮草供应是大问题。

我们的劣势是士兵士气低,经不起挫折,优势是我们有的是时间和粮草。

我们最好的应战策略就是不成全汉军的速战,耗他、拖他、饿他!

再者,齐地百姓对于汉国鬼子能有好感吗?

把百姓的心凝聚起来,让汉军一粒粮食都找不到!

根据齐国历史判断,这个幕僚的分析是很到位的!

当年燕国大将乐毅占领齐地五年,都得不了齐地百姓的心;三年前,项羽在齐地平叛,竟然拔不出腿来了!

项羽当时的困难大到一个地步,刘邦平定三秦之地,又裹挟着各路军阀攻击西楚国,甚至占了西楚国都彭城,在整个过程中,项羽竟然无动于衷,其实不是无动于衷,而是真走不开。

对于幕僚的高见,龙且有什么反应呢?他根本没有当回事儿……

龙且说自己对韩信很了解,认为韩信不值一提!

在龙且的观念中,韩信就是给吃软饭、钻裤裆的主儿,有一点大丈夫的气概吗?

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

————《史记•淮阴侯列传》

龙且说的倒是事实,但他对韩信的判断是错的,他的自负更是错的!

韩信在穷困潦倒的时候确实曾靠老妇人蹭饭过活,他也确实钻过别人的裤裆,但你因此就说韩信是个怂货,这个判断也太着急了吧!

你怎么不看看这两年韩信的辉煌战绩呢!韩信平三秦、西魏、赵等地,从无败绩,一战灭国,你龙且有这本事吗?

从龙且对韩信的不准确的认识,我们得到很深刻的教训:就是不要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总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判断身边的人事物,也不要太相信听到的、眼见到的,而应当透过现象把握事物背后的本质,不然自己会吃大亏!

龙且剧照

韩信的不劳作,很可能的原因是他出身不一般,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韩信跟老太太要饭吃不足为怪,刘邦年轻时不也曾跟二哥二嫂蹭饭吃吗?

那是有士人心结之人的不得已的生活:宁可要饭,也不劳作。

韩信钻人裤裆那是韩信当时的无奈之举,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跟一帮无赖打起来,很可能自己会吃大亏,也会吃官司,因为秦朝的法律是非常严苛的。

龙且在军事上没有跟韩信较量过,只不过跟韩信共过事而已,就已经完全不把韩信放在眼里,就算跟章邯、陈馀等人比划,他也未必能得胜。

骄傲乃是用兵者之大忌也!

项梁兵败被杀也不正是骄傲的缘故吗!

用兵之道,要狡不要骄!

龙且不听人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跟韩信相仿,就是贪功心切。

他觉得如果不跟汉军硬战的话,就显不出自己的功劳来,我只要在硬战中打败韩信,就有获得封赏的资本了!

龙且不知彼,也不知己。他把自己高估了!

如果把龙且换做章邯,章邯一定会听取门客的意见,做持久作战的准备。

两年前,单单一个废丘城,章邯就坚守了十个月,弄得韩信很没有面子。

如果章邯在齐地跟韩信对打,韩信绝对不会胜得那么容易!

齐地的战争将进入旷日持久的拉锯当中,到时,韩信会吃不消的!

但是,龙且缺少章邯的以退为进的本领,对付韩信,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跟他打,让他的谋略用不上,你一跟他对打,他对战场的掌控能力,远超过你的想象。

撇开荥阳-成皋前线的重要性不说,如果这一次是项羽挂帅去了齐地呢?

如果项羽去了齐地,根据项羽、韩信出道以来的战绩来看,两个大咖会陷入到战略僵持阶段,谁也吃不掉谁。

韩信在淮水布阵可以糊弄龙且,未必能糊弄得了项羽。

项羽要是跟韩信硬战的话,韩信是抵挡不了的,但韩信可以退到坚固城里,坚守不出。

这样谁胜谁负,很难预料。

公元前二零三年十一月,齐、楚两国军队与汉军隔潍水摆开阵势。

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子,投堵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随即假装战败,往回奔逃。

韩信用兵,一贯的方法是先示弱,骄敌兵,这一点跟章邯相仿。

青蛙、蛇、鳄鱼等动物吞吃猎物的时候,都是先缩一下脖子,弓箭射出之前都是先往回拉,人要克敌制胜,先要退一步。

战场上不光斗勇,也斗智。

看到韩信退却了,龙且得意起来了,他不知道在自己沾沾自喜的时候,已经落入韩信布置的网罗里面了!

龙且跟身边的人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嘛!”

于是渡潍水追击韩信。

韩信随即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

韩信迅速组织反击,以多击少,杀了龙且。

看见主帅被杀,阻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四散奔逃,齐王田广见大势已去,也逃走了。

韩信剧照

如果韩信跟龙且硬战的话,韩信真不一定打得过龙且,项羽手下的大将都是勇猛如虎,以一当十,黥布那么骁勇,龙且都打败了他,龙且的野战水平一定很高。

但韩信厉害的地方就是不跟你斗勇,跟你斗智。

我跟你硬碰硬可能占不到便宜,我的兵也不比你的兵更精,当时龙且率领的乃是楚国精锐部队,跟随项羽没有打过败仗的!

但韩信厉害之处在于他善于把自己的劣势转换为优势,你龙且再厉害,你就算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能抵得过我千军万马吗?

你手下的兵再精锐,我就让他们使不上劲儿!

擒贼先擒王,杀人先诛心。

我把你骗过河,斩了你的头,没了主帅,军心就会打乱,你手下多少兵我都能拿下!

龙且有勇无谋,上了韩信的当,当淮水奔泻而下的时候,即便是龙且再骁勇善战,也挡不住千军万马的威势,想后撤又没有退路,龙且终于战死沙场。

龙且败亡

韩信随即追逐溃散的军队,直到城阳(今山东省莒县),并成功地俘获了田广。

汉军将领灌婴这时追击并捉住了齐国守相田光,进军到博阳(今山东省泰安市)。

田横听说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回头迎击灌婴的队伍,灌婴在嬴城下(山东省莱城区)打败了田横的军队。

田横逃往梁地,投靠了老朋友彭越。

灌婴接着又进军到千乘(山东省高青县东北)攻打齐将田吸,曹参则在胶东(山东省平度市)进攻田既,将田吸、田既都杀掉了,全部平定了齐地。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三国杀:有时候拉胯反而胜率够高...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在三国杀的对局中,排位由于不能刷牌,所以往往对局的实战发挥,很多强...
原创 刘... 好的,这篇文章的重写是相当有挑战性的,但我会尽量保持原有的语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来丰富它。这里是改写...
原创 辽...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曾和大家讨论了我国东北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区划变化,包括沈阳市、长春市、大连市等...
原创 战... 有人曾经说过:“欧洲是没有统一的中国,而中国是统一了的欧洲。”这一说法揭示了两者之间在历史背景和发展...
原创 公... 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南乌拉尔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斯基泰民族的到来,对这一地区的文化...
原创 不... 当我们谈及中国对世界的原创发明与贡献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四大发明”。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其他可以...
倪瓒和元代墨竹——从佛利尔美术...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 清 徐璋绘《倪瓒...
原创 朱... 明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中的一大转折点,给无数人带来了深深的惋惜与遗憾。毕竟,清朝末期的历史,几乎就是...
原创 国... 1902年,山东菏泽的田野上,春寒尚未退尽,一个农民家庭迎来了新生命。这个孩子名叫管松涛,自幼家境贫...
原创 两...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具备非凡才能的臣子与皇帝之间,总会有一个类似“魔咒”的存在,那就是:“飞鸟尽,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