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里蜀国为何一直攻打强大的魏国,从刘备出场时就决定了
创始人
2025-06-09 07:02:11
0

说起三国,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段历史,都能说出其中一二。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对其中的人物都比较熟悉。诸葛亮、关羽、刘备、孙权、曹操等。而且大家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普遍支持刘备和诸葛亮。这里面尤其是蜀汉建立后,一直在北伐魏国,大家都是支持蜀国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三国里魏国是最强大的,蜀国最弱。蜀国为什么要一直进攻魏国呢?其实,这个很简单,从刘备出现的时候就决定了。

刘备在三国里刚出现的时候到处都说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说真的这件事有待考证。毕竟中山靖王儿女非常多,到了东汉时期,后代更是多得不可胜数。但不管怎么说他姓刘,这样说你也不能反驳。不过,这样说就注定了一件事,刘备一辈子不能反对汉朝,只能匡扶汉朝。不管是谁只要反对汉朝,刘备就要和谁对立。我们再看一下三国。

三国是魏、汉、吴三国,没有蜀国。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刘备以为汉献帝去世后,所以立刻建国,国号为汉,就是为了体现自己是在光复汉室。只不过统治领域主要是蜀地,所以被别人称为蜀国。刘备建立的是汉,那自己就是正统。而曹丕的魏国是汉献帝禅让的,合乎立法的,而且人家还有传国大印。所以这两个政权都说自己是正统,那么,他们连肯定是水火不容的。不管是谁都要灭了对方。毕竟,只要对方存在,都一直反对自己。所以之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和姜维一直都在北伐魏国,一直到灭亡都没有放弃。蜀国在之所以灭亡,和自己连年对外战争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因为刘备说自己是汉室后人,自己是正统。

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刘备这种说法确实笼络了一批人在身边,比如张飞、关羽、诸葛亮等。但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就是蜀汉不得不一直去攻打魏国。毕竟对于蜀汉来说魏国是贼,吴国只是割据政权。所以攻打魏国是根本国策。不过双方实力太过于悬殊了,这对蜀汉来说是很大负担,最后亡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也算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相关内容

四川旅游3-4天攻略九寨沟...
【四川旅游3天怎么玩?超详细攻略带你嗨翻天府,避坑省钱两不误!】 ...
2025-09-18 00:42:58
探索冰岛维克黑沙滩玄武岩柱...
在北大西洋的孤岛上,冰岛以其奇特的火山地貌、冰川河流和荒原风光闻名...
2025-09-18 00:41:37
游客反映青海一酒店矿泉水瓶...
9月17日,来自北京的白女士向封面新闻反映,10日在青海旅游时,入...
2025-09-18 00:40:12
原创 ...
泰国旅游业正在经历显著复苏,旅游和体育部宣布,今年外国游客人数已超...
2025-09-18 00:38:29
原创 ...
当然可以,我会帮你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和表达,让文章更...
2025-09-18 00:33:06
原创 ...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晁盖和王伦并未列席,尽管他们在《大宋宣和遗事》和...
2025-09-18 00:32:42
原创 ...
引言:古战场上的地理决定命运 自古以来,战争的焦点常常聚集在奇谋猛...
2025-09-18 00:32:22
原创 ...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位高达一品,曾先后担任湖...
2025-09-18 00:32:07
原创 ...
许多人或许都看过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不论剧情如何发展,总能听到从日本...
2025-09-18 00:31:57

热门资讯

原创 多... 斯蒂芬·库里和奥斯汀·里夫斯备受其他NBA球员认可,被誉为“NBA最佳高尔夫球手”。 众多NBA球...
挥杆见未来!2025斐乐中国青... 2025斐乐青少年高尔夫球系列赛历经5站城市挑战赛、2场区域资格赛的激烈角逐,即将迎来年度中国青少年...
原创 美... 好的,下面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改写,保留了原文的主要信息并加入了一些细节描述: --- 夜谈:美国的危机...
原创 四... 好的,我将按照你的要求,保持原意的同时,丰富细节,改写文章内容,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
原创 满... 头条创作挑战赛 辛亥革命的枪声象征着清朝的灭亡,同时也迎来了中华民国的诞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原创 陕... 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探讨了陕西省各地市的区划情况,比如汉中市、榆林市和延安市等多个城市。今天,我...
原创 秦... 大家好,我是小步。 在《七雄归一》系列的第16篇文章中,我们继续探讨魏冉的战略地位。大家对魏冉的印象...
原创 关... 一、 公元207年,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恢复汉室的智慧。诸葛亮当场为刘备描绘了...
原创 商... 牧野之战的转折与商朝的灭亡 牧野之战,作为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谜团。最大的疑问...
原创 郡... 当某项制度首次出现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将其归功于某位历史人物,仿佛没有这位人物,这项制度就不会出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