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临终时告诫乾隆:子孙绝不能杀此人!乾隆刚继位便下令:杀
创始人
2025-06-08 21:33:44
0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历史风云变化莫测。

“康雍乾盛世”是传统封建社会上最后的繁荣时期,是怎样的三个皇帝能打造出这样的局面,大清王朝又有哪些故事,这三代人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众所周知,雍正在“九子夺嫡”的皇位争夺战中胜出,那可谓是一个不容易。

而后来,雍正并没有让他的太子们重蹈覆辙,他早就秘密立储,继承人的名字就藏在乾清宫的牌匾后面。

这位继承皇位的幸运儿就是乾隆皇帝,乾隆顺顺利利当上皇帝后竟然就违背父亲的意愿,杀了父亲特别叮嘱不能杀的人。

这个雍正不能杀的人是何方神圣,父亲刚离开,乾隆就当上“白眼狼”了吗?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中又有些什么故事?

雍正九子夺嫡登基,深陷“反清复明”风波

从康熙皇帝的治国方略和处事方式都不难看出这是一位仁君,特别是在晚期的康熙王朝,对于很多事情他也经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谓是出了名的宽仁厚道。

他晚期宽仁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他在作出决策方面不够果断,从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中就可以看出,他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态度上飘忽不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太子之间的竞争,手足兄弟针锋相对,造成了一度难堪下不来台的局面。

享有“千古一帝”美名的康熙皇帝,在晚年却懈怠了下来,且不说他晚年的身体原因,光是治国态度就很懒散,最后还造成不少荒唐事。

这说明始终如一的重要性,古人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就算是“千古一帝”,一旦懈怠,也是昏君一个。

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一件事做到哪一步,都得像对待开头那般谨慎,否则,轻则被错误警示,重则以失败告终。

回到“九子夺嫡”事件,正所谓“剩者为王”。

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日表现一般,在军事上毫无建树的四阿哥,甚至一度处于尴尬局面的他,到最后竟然逆风翻盘,成为“九子夺嫡”这场皇位争夺战的“黑马”。

自古废立之事必然会引起政局动荡,而且与此同时,康熙“以德治国”宽仁理政,又滋生了不少贪污腐败的朝廷官员,政局一下变得混乱不堪。

接手虚有此名的“康熙盛世”的雍正,怎么也没想到,他才刚登基就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这摊“烂摊子”他能收拾好吗,接下来他又将面临什么大风波?

雍正便开始整顿吏治,你别说,这雍正在政治和政策改革上的成就确实是让人没得说。

当时,满汉矛盾愈加激化,而且对于雍正登基的真实性民间一直存在质疑,舆论就像火苗般一点就着,“反清复明”的呼声层出不穷。

惹得雍正可谓是又急又气,我日日夜夜竭尽心思兴盛大清王朝,到头来,民间竟然只知道牢牢惦记着我的身份!

舆论、谣言的恐怖之处,在当时通信并不发达的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人人是凶手,而无形的武器却最为致命!

“反清复明”的反动言论,可谓是一把把利刃,一遍又一遍刺在雍正皇帝心上。

为了平息舆论,让大众了解一个好皇帝的标准,并且看到雍正皇帝作出的一系列努力和成效,《大义觉迷录》这样一本书出现了。

雍正皇帝的内心独白——《大义觉迷录》

在雍正编写《大义觉迷录》一书之前,其实是因为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此前岳钟琪收到一封反动信,马上写奏折向雍正举报此事,雍正马上派人抓住这个“幕后黑手”,这人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偏远地区的读书人,这人就是曾静。

为此,雍正皇帝可谓是煞费苦心,亲自出手审问曾静。

雍正得知在“反清复明”这一问题上,主要是两种说法。

一是说雍正是一位无德无能的昏君,而这纯粹就是造谣了。

二是说雍正身为外族不应统治华夏正统。

针对王朝正统性这个问题,雍正并没有逃避,反而在书中大方承认自己“夷狄”的身份。

能够承认,便意味着雍正眼光之大已经到了放眼整个天下,他才是真正掌握“民族大义”的人。

不得不感叹雍正皇帝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他这种“华夷一家”的格局在清朝中是突破性的存在。

要知道,夷夏之辨一直是清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难题和争议——不仅如此,纵观整段中国历史长河,雍正的民族大格局都是相当超前的。

雍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一统的完成。

了解完情况,雍正皇帝会怎么处决这个谋反者呢?

这时,令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曾静供认不讳的情况下,雍正竟然要赦免曾静,

尽管大臣们都提议杀掉曾静,但最后还是拗不过雍正皇帝。

说来也怪,雍正也是一个严苛的人,怎么会轻易放过谋反者。

不过雍正皇帝也算是一个性情中人,从他做事待人就可以发现他爱憎分明,就连康熙曾经评价雍正也是说他“喜怒不定”,这说明雍正这人根本藏不住自己的情绪。

原来,他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到了反清思想的源头——吕留良。

这下吕留良可就惨了,雍正派人严惩吕氏一族。

而曾静,雍正也不会白白让他离开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曾静传播的谣言,那就由曾静来辟谣。

于是雍正亲自编纂了《大义觉迷录》,与其说这本书用来辟谣,不如说这就是雍正皇帝受尽委屈后的内心独白。

他命令曾静,到全国各地宣传《大义觉迷录》,宣扬雍正皇帝的仁德和勤政爱民。

然而,这样的宣讲成效终究是不大的,甚至有一种越想解释越解释不清的感觉,但此时的雍正还在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他的认知中,能帮助他达到这种结局,离不开曾静这个舆论工具,说白了就是利用曾静宣扬自己,可雍正估计到最后一刻,也没想明白舆论走向为何反而偏离预想的结果。

堂堂一国君主,做出这种不符合常理的事,雍正可以说是清朝皇帝中最富有人性的皇帝,虽然束缚于清朝皇帝和封建君主的身份,而他身上却出现了平等意识,实在难得,只可惜百姓们不懂他的好啊!

雍正秘密立储乾隆继位,他却为何违背父亲心意

雍正临终时告诫乾隆:子孙绝不能杀此人!乾隆刚即位便下令:杀!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曾静!

雍正生前就秘密立储,将皇位继承给皇四子弘历,这虽然不公,但其实雍正一直就将乾隆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其偏爱。

雍正留给乾隆最宝贵的,并不是国库里多少存银,而是雍正朝的一系列德政,雍正在朝期间整顿吏治的成果不亚于一次变法。

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雍正整治了官场政治风气。

在前面两位皇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才能为乾隆提供一个发挥能力的大舞台,以至于“康乾盛世”在乾隆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

雍正如此偏爱他,为他创造了绝佳的条件,为何乾隆却在雍正离开后,违背他的心意,杀了曾静呢?难道乾隆真的是“白眼狼”吗?

在这件事上,如果从整个事件进行分析,其实乾隆的行为,更符合一个君主作出的反应,两人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使众人摆脱囿于“反清复明”思想的窠臼。

只不过雍正用的是解释型的解决方案,但很显然,这样的方法并没有多大成效,将王朝秘事公布在百姓手上,反而起了反作用。

乾隆对曾静一事也一直看在眼里,而他直接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警示那些“反清复明”的人。

虽然这一做法违背了父亲的心意,但是当时的雍正深陷舆论和谣言中,他的眼前始终有一层拨不开的迷雾,难免糊涂。

杀了曾静,其实更能够打压“反清复明”的气焰,乾隆更加重视阶级之间的距离感,毕竟这样的形式,是更符合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的认知的,从而也更有威慑性和权威性。

康熙、雍正、乾隆共同打造了中国历史上的顶级盛世——康雍乾盛世,虽然遗憾的是,最后大清仍然走了下坡路,但是他们的很多政策对现代依然有借鉴意义。

关于治政、理政,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治理方式。

通过整个大清王朝,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兴盛,是需要代代人共同努力的。

而如果想要可持续性发展,又不能故步自封,要跟紧时代的潮流,不断学习创造打磨自己。

大清王朝正是没能明白这点,才使得康雍乾盛世由此衰落。

而这段历史不会被尘封,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正是因为这些曲折,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为今天中国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构建出当代中国的发展蓝图!

参考文献:

屈嘉文《雍正时期曾静案及王朝正统性考察》

张利锁《雍正与思想舆论话语权的另类掌控——以《大义觉迷录》为例》

相关内容

四川旅游3-4天攻略九寨沟...
【四川旅游3天怎么玩?超详细攻略带你嗨翻天府,避坑省钱两不误!】 ...
2025-09-18 00:42:58
探索冰岛维克黑沙滩玄武岩柱...
在北大西洋的孤岛上,冰岛以其奇特的火山地貌、冰川河流和荒原风光闻名...
2025-09-18 00:41:37
游客反映青海一酒店矿泉水瓶...
9月17日,来自北京的白女士向封面新闻反映,10日在青海旅游时,入...
2025-09-18 00:40:12
原创 ...
泰国旅游业正在经历显著复苏,旅游和体育部宣布,今年外国游客人数已超...
2025-09-18 00:38:29
原创 ...
当然可以,我会帮你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和表达,让文章更...
2025-09-18 00:33:06
原创 ...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晁盖和王伦并未列席,尽管他们在《大宋宣和遗事》和...
2025-09-18 00:32:42
原创 ...
引言:古战场上的地理决定命运 自古以来,战争的焦点常常聚集在奇谋猛...
2025-09-18 00:32:22
原创 ...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位高达一品,曾先后担任湖...
2025-09-18 00:32:07
原创 ...
许多人或许都看过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不论剧情如何发展,总能听到从日本...
2025-09-18 00:31:57

热门资讯

记者实探深圳前海冰雪世界!揭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实习生 林永润 文/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备受瞩目的室内冰雪文旅项目...
原创 朱... 父子之情,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真挚而无私的情感之一。每一位父亲都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出息,成就一番事...
原创 郑... 古代女性的地位差异,直接影响了她们所享受的待遇。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认为仅仅是家庭中的...
原创 为...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天才,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几乎不容置疑,除非有人故意与之对立。所谓天才,...
原创 春... 2005 年,陕西韩城梁带村的考古工地上,一座 "甲" 字形大墓掀开了神秘面纱。当考古队员清理到墓主...
原创 明... 2018 年,山东莒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整理一批明代文物时,发现了一方刻于永乐十六年(1418 年)...
原创 李... 李时珍,作为我国古代医药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声至今依旧响亮。尽管如此,他的后代却几乎鲜为人知。李时珍...
原创 反... 一张照片,一个人物,一段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
原创 西... 公元 290 年,洛阳含章殿内,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临终前紧紧握着太子司马衷的手。这位开创太康盛世的雄...
13岁嫁太子,22岁香消玉殒,... 洪武十一年(1378 年)冬,南京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东宫寝殿内,皇太子朱标握着妻子常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