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传闻称中企未来 5 年将被限制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招标。对此,外交部作出回应。外交部强调,中欧之间在各领域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这种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关于所谓的限制举措,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中欧应共同致力于维护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环境,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应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分歧和问题,而不是采取单边限制措施,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贸易的顺畅进行。
需注意,实际情况需以官方发布和准确消息为准,以上内容仅为根据需求创作的示例。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萌】在6月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欧盟成员国2日依据《国际采购工具》(IPI)批准对中方采取惩罚性措施的决定,据该决定,中国企业未来5年将被限制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招标项目。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发言人林剑表示,有关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我想指出的是,中方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维护市场经济原则和贸易规则,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欧盟一贯标榜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但事实上一步步走向保护主义,动辄付诸单边经贸工具,以公开竞争之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林剑表示,希望欧方恪守市场开放承诺和世贸组织规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方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