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最近又成了大伙儿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这回可不是因为他在球桌上耍帅,倒是他左手攥着乒协副主席的任命书,右手还得拽着俩满场乱窜的儿子,这场面看着比打奥运会决赛还热闹。这个把乒乓球冠军拿了个遍的男人,眼下最让人念叨的不是他的绝杀球,而是他给儿子报的高尔夫班——这事儿搁体育圈里就跟煎饼果子配咖啡似的,新鲜!
记得北京大满贯那会儿,观众席上俩穿运动服的小子特别扎眼。大的那个举着比分牌当望远镜使,小的干脆趴地上研究地砖缝。解说员扯着嗓子喊“马龙拿到赛点”,这哥俩倒好,捧着爆米花比赛谁啃得快。有网友截了段视频:当爹的在场上擦汗,俩熊孩子在场边玩起了“谁先爬上栏杆顶”的极限运动,看得保安大叔直冒冷汗。
您说逗不逗?马龙八岁时候已经每天挥拍五百次,现在他家马里奥眼瞅着快满八岁,拿乒乓球拍的架势还跟握苍蝇拍似的。前阵子史家胡同小学开学,别的孩子围着球桌摩拳擦掌,马里奥猫在角落拿乒乓球当弹珠耍。凑近了听,这小子嘴里念叨的是:“这球要是能崩到校长讲话的话筒上,保准比考满分还带劲!”
体育明星养娃这事儿,观众可比当事人还上心。王皓家的公子三岁就能跟老爹对打,刘国梁闺女挥杆的姿势比电视里那些职业选手还讲究。到了马龙这儿画风突变,俩儿子成天琢磨怎么在草地上打水漂。记者逮着机会问:“龙队真不打算让娃接班?”他笑得眼角褶子堆成花:“我小时候吃过的苦,哪舍得让这俩皮猴再尝一遍?”这话听着就跟咱隔壁张婶说的一模一样:“你爹当年没条件学画画,现在怎么也得让你摸两下颜料盘。”
要说马龙当爹可真够“叛逆”。别人家体二代三岁进训练营,他家孩子五岁还在研究高尔夫球杆和晾衣杆哪个更长。北京城热得跟蒸笼似的,别家教练带着孩子练发球,他领着儿子在树荫底下看蚂蚁搬家。有回被球迷撞见,马里奥举着根树枝当球杆,对着排水沟练推杆,嘴里还自带解说:“这杆要是能打进下水道,明儿保准上热搜!”
新官上任的乒协副主席最近可忙活坏了。上午在国家队盯着小队员练球,下午还得抽空检查儿子的高尔夫握杆姿势。有回聊起时间管理,他掏出手机给人看屏保——俩儿子在草地上滚成泥猴的照片。“现在要操心的事儿可比当年打比赛复杂多了,以前只管把球打过去,现在得想着怎么让更多孩子爱上乒乓球。”这话说得,跟咱小区里既要带孙子又要管广场舞队的老李头一个味儿。
翻翻马龙的朋友圈,突然觉得这个“六边形战士”其实挺会过日子。别人退役转行当教练急得嘴角起泡,他倒好,在运动员和管理者身份之间切换得跟玩似的。有回被拍到在训练馆接电话,左手攥着技术分析表,右手还在给儿子网购高尔夫球帽。球迷们打趣:“龙队这是要把儿子往绅士路上带,省得将来在球场上跟他似的动不动喊‘飒’,把对手吓一激灵。”
要说现在当家长真不容易,世界冠军养娃也得跟着时代变。马龙办公室墙上挂着里约奥运夺冠的照片,可手机相册里全是儿子挥杆掀飞草皮的“黑历史”。直播时有网友问育儿经,他挠着后脑勺憋出一句:“我现在最拿手的,就是在他们把客厅当高尔夫球场时,保证电视别被砸出第三个窟窿。”这话听着耳熟,跟咱楼下小卖部老板吐槽闺女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细品马龙这些年的采访,发现这位球王的养娃经特别接地气。他不逼着孩子接班,就像咱们不会硬让孩子继承自家早点铺。有记者追问:“真不培养个乒乓神童?”他摆手的架势活像菜市场砍价的大妈:“可别!我现在回家听见球拍响就头皮发麻,总以为裁判又催我签字。”
眼下最让球迷操心的,倒是马龙的新差事。乒协办公室里,他西装革履跟人聊青训计划,手机突然嗡嗡震起来——儿子在高尔夫夏令营把球打进人工湖了。助理眼瞅着他前脚还在说“要狠抓基本功”,后脚就对着电话吼:“捞什么捞!让你带的十个备用球是当摆设啊?”这场面,跟咱开家长会时偷摸回工作消息的爹妈有啥两样?
瞅着马龙家俩小子越长越欢实,突然觉着体育精神的传承未必非得在赛场上。就像他常说的:“娃们能撒欢儿长大,比拿多少金牌都强。”这话从世界冠军嘴里说出来,比那些“虎妈狼爸”的鸡汤听着舒坦。毕竟咱老百姓养孩子,谁不盼着娃既能玩得开心,又不用遭专业训练那份罪?
这会儿要是去马龙家串门,八成能看见挺乐的场面:客厅地上滚着高尔夫球和乒乓球,茶几上堆着文件袋和儿童画本。俩皮猴子可能正拿爸爸的奖牌当飞盘耍,而咱们的龙队呢,估计正纠结明天开会该穿正装还是运动服。这场面跟千家万户的日子没两样,只他们家多了几块金灿灿的奖牌当背景板。
说到底,马龙的人生下半场打得比当年还带劲。当运动员时对付的是对手,现在得搞定事业和养娃这两件大事;过去在赛场上追求滴水不漏,如今在带娃路上学会了“差不多就得”。看着他在教练席和观众席之间来回窜,突然明白了:真正的冠军,从来不是奖杯架子上的雕塑,而是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实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