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协会撤销官宣
近日,象棋界一则撤销官宣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将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传统体育项目的内部生态。这一撤销举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此前震动整个象棋界的“录音门”事件紧密相连。
回溯2023年4月,象棋“录音门”事件曝光,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象棋界表面的平静。随着调查深入,王天一、王跃飞等运动员被查明存在买棋卖棋、操纵比赛等违规行为,其时间跨度长、频次高,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对象棋运动的发展造成极大损害。2024年9月19日,中国象棋协会发布通报,给予王天一、王跃飞终身禁赛、撤销包括特级大师在内的所有技术等级称号的处罚,禁止二人从事和参与相关象棋赛事和活动 。2025年1月12日,协会再次出手,对赵鑫鑫等41人因行贿、受贿参与买棋、卖棋等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涉及终身禁赛、不同年限禁赛以及通报批评等。
然而,如今协会做出撤销官宣的决定,背后原因值得深思。从象棋运动发展角度来看,这些处罚虽然旨在正风肃纪,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象棋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大量顶尖棋手被禁赛,使得象棋赛事的观赏性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商业合作受到影响,赛事赞助减少,青少年参与象棋的热情也有所降低,整个象棋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在社会舆论层面,部分声音认为处罚虽严格却过于一刀切。王天一作为中国象棋界的代表性人物,多年来凭借高超棋艺吸引大量粉丝关注,为象棋推广做出贡献。虽有违规行为,但彻底封杀是否有利于象棋长远发展存疑。从解决问题社会成本维度考量,顶尖棋手集体禁赛导致象棋界人才断层,重新培养棋手、恢复赛事活力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撤销官宣或许是协会基于多方面权衡后的纠错之举。这并不意味着对违规行为的纵容,而是在以更理性、全面的视角审视整个事件。协会可能会重新制定处罚措施,在严惩违规和保障象棋发展间寻找平衡,比如对违规棋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监督,视其表现适度解禁 ;完善赛事监管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和严格裁判制度,杜绝类似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这一撤销官宣是象棋界的一个转折点,未来象棋协会如何重塑赛事公信力,恢复大众对这项运动的信心,构建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象棋生态,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