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起,网信办展开严打行动,对 AI 水军予以强力打击。AI 水军曾在网络舆论场中兴风作浪,严重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生态。如今,警方依据新罪名果断出击,对黑公关组织的参与者进行抓捕。这一举措彰显了国家维护网络环境清朗的决心和力度。通过打击 AI 水军和黑公关,能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让网络空间回归真实、健康、有序的状态,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网络生活环境。
5月起,中央网信办聚焦利用AI技术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从事网络水军活动等突出问题,在全国范围部署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七类突出问题。以下三类,与企业关心的黑公关问题密切相关——
利用AI从事网络水军活动的行为。具体包括利用AI技术“养号”,模拟真人批量注册、运营社交账号;利用AI内容农场或AI洗稿,批量生成发布低质同质化文案;使用AI群控软件、社交机器人批量点赞跟帖评论,刷量控评,制造热点话题上榜。
利用AI制作发布不实信息的行为。具体包括将无关图文、视频拼凑剪辑,生成虚实混杂、半真半假的信息;模糊修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翻炒旧闻。
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的行为。具体包括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涉社会民生、突发事件等各类谣言信息;利用AI认知偏差生成的内容进行恶意引导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五一前,上海警方网安部门通报的一起利用AI造谣案。警方查明:王某某等3人成立工作室,控制500多个自媒体账号,引导AI软件自动生成并发布不实帖文30余万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警方以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将3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自媒体账号被封禁。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的MCN有4个“大号”,500多个“小号”,“大号”可以添加“小号”作为子账号,子账号获得的收益可以流转到母账号,每个月可以提现获益(做新媒体的人和屡受AI黑公关伤害的PR,应该能猜出是谁家了)。
一直以来,打击黑公关的难点之一在于罪名不够用。将网信办的通报和上海警方的通报结合起来看,未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很可能成为对黑公关组织者参与者定罪量刑的一项新的常用罪名。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是《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这些行为,包括“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
有些“黑色幽默”的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以前主要适用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如今,办案机关靠一个“等”字,给黑公关组织者和参与者套上了新的枷锁。
根据《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就算“情节严重”,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注册账号数累计达到2000个以上;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通讯群组,数量达到5个以上或群组成员账号数累计达到1000个以上;在网站上发布有关信息100条以上;向2000个以上用户账号发送有关信息;向群组成员数累计达到3000以上的通讯群组发送有关信息;利用关注人员账号数累计达到30000个以上的社交网络,传播有关信息;违法所得10000元以上。
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自然就有“帮信”罪。这个听着就更耳熟了吧?以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几乎都用在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上。
根据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根据前述司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为3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支付结算金额20万元以上的;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5万元以上的;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
如果打前站的AI水军黑公关,将被追究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刑事责任,那么他们的金主,将有可能被追究“帮信罪”的刑事责任。这也是新罪名可能带来的新的变化。
根据刑法规定,“帮信罪”可以是单位犯罪,对单位处罚金刑,对单位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9年11月1日开始施行。
根据刑法规定,再结合上述司法解释,2019年11月1日之后发生的涉及上述两项罪名的犯罪行为,追诉期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