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初冬的寒风袭来,我们习以为常地取出厚实的羽绒服、棉袄,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然而数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缺乏这些现代保暖措施的年代,又是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熬过漫长寒冬的呢?
一、炕火温暖,驱散严寒
北方农户的居所中,常见一种叫做“炕”的建筑。这是一种利用火烘烤的取暖方法,将一处高出地面的平台围以砖或土块,在下面留出空间设置火口,用来燃烧柴火。
李阿妈是村里六十多岁的老伯母,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土炕上。一到冬天,她就搬出收藏已久的柴火,仔细堆放在炕洞下。等着火烧旺了,她便披上里衣,躺在炕上取暖。“真是个烘人的好东西,早晚都烤得我暖烘烘的。”李阿妈感叹道。
然而,这取暖方式也十分考验耐力。要让炕保持温暖,每天都需要不停添加柴火。对于70岁的李阿妈来说已是过于繁重。她起身添柴时腰背酸痛,几乎站不稳,只能小心翼翼地抱几根细木棍丢入炕洞。可那点燃料很快就烧尽了,炕上的暖意渐失,冷风从砖缝里灌入,让她打起寒战。李阿妈不得不咬牙忍着背痛,再次起身添柴。
“我老了,真是折腾不动了。要是我儿子在就好了,他年轻力壮,把柴堆得满满的,炕上铺好厚实的草席,那该多暖和啊。”李阿妈轻声叹息。她的儿子刘强外出打工许久未回,恐怕这个冬天也无望回来。
李阿妈的邻居张伯伯见她独自辛苦,时常来帮忙。“阿妈,您休息着,柴我来添。”张伯伯提着捆得结结实实的柴火,往炕洞里添去。柴火蓬勃燃烧后,炕上再度暖意融融。李阿妈对张伯伯的帮助深感欣慰。
二、手炉温暖,富贵之家取暖法
与普通百姓相比,古代富贵人家的过冬方式要温暖舒适得多。他们有僮仆在屋内燃起熊熊火盆,让屋内充满暖意。这种火盆多以瓷质或铜质制成,在盆中置放木炭,可长时间释放热量。
一些大家子还会使用稍小的手炉取暖。这是一种手持式的小火盆,内置木炭。贵妇们便携手炉四处走动,享受其中源源不断的暖意。
赵思远是一名朝廷官员,他的夫人黄氏便有一只精致的手炉。这只手炉以纯银打造,表面雕刻着精美花卉。黄氏最爱在冬日里轻捧手炉,欣赏银器上的花纹,时不时将手覆上,感受暖意。“这手炉简直是我的知己,我外出在先,它紧随其后。只要有它在,我便不再惧怕寒冷。”黄氏如是说道。
这一日,赵思远需到邻县处理公务,黄氏便提着手炉与丫鬟同行。马车行至山路时,风雪夹杂,寒意逼人。黄氏忙取出手炉,轻轻抚过银器花纹,将手心覆上。暖意透过手炉传来,驱走了风雪带来的寒冷。
“夫人,您手好暖和啊,让我也取些暖气吧。”丫鬟红玉伸出冻得发紫的手,想贴上手炉。黄氏犹豫了下,还是没舍得拿开自己的手。红玉只好缩回手,默默忍受着寒冷。
三、麻衣纸被,穷人的保暖法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麻衣和纸被是穷人们的常见保暖用品。麻衣以麻布制成,虽然粗糙难看,但意外地耐磨且保暖。穷人们穿上几件麻衣,勉强可挡寒。但这衣服沉重厚实,也大大限制了行动。
“我那麻衣硬邦邦的,穿上跟木桩子似的,两臂都抬不起来。”村里的老张说。更要命的是,这些麻衣经年累月也会磨损。老张穿的那件麻衣,背后已经磨出一个大洞,寒风直灌其中。
“上个月我穿着它去林子里捡柴,回来的时候背上凉飕飕的。我用手一摸,原来后背的麻衣都磨破了,我都没注意到!”老张懊恼地说。他赶紧找来针线补上了洞,但时该宁横义时发精]补得很糙,防寒效果大减。
除麻衣外,纸制的被褥也为穷苦人们提供了简陋的保暖。这种纸被厚实而柔软,制作简便。但其效果有限,往往需要多层叠加才能御寒。“我睡觉要盖三四层纸被,脚下还压几块砖,这才到天亮不冻醒。”村民马大叔说。
然而马大叔家的纸被使用了一冬已然破损不堪,洞处数不胜数。北风从破损处穿过,让他冻得直瑟瑟发抖。“我那被子破成筛子了,根本挡不住风。我儿子说等他挣了钱一定给我换新的被褥,但我看他打工远,这个冬天只怕是熬不过去了。”马大叔担忧地说。
四、皮革御寒,富人的冬装
相对于麻衣纸被,皮革制成的衣物为富人提供了更好的保暖效果。足以抵御严寒的皮衣,多以兽皮制作,保留皮毛于外,造就厚实的绒衣。官员们出门多披皮袍,贵妇人则穿戴貂皮、狐皮等。
一些达官显贵更会使用稀有的皮革,如犀牛皮,以彰显身份。这些皮革跟普通牲畜皮不同,皮质厚实,皮毛柔顺厚密。一件犀牛皮袍子,可为主人带来持久温暖。但这等奢侈服饰,也昭示着穷人和富人在取暖资源上的巨大差异。
赵家大少爷赵富贵刚从外地考中了进士,回乡探亲。他身着价值连城的犀牛皮袄,大摇大摆地走在村子小路上。
“我这件袄子是我老爹从西域进贡的皮货做的,比你们的粗布袄子暖和多了吧?”赵富贵得意地对路过的村民说。
“少爷是穿得起这好衣裳,我们穷人只能忍辱负重,熬过寒冬才行。”村民小声嘀咕道。他们不敢公开表达对赵富贵的不满,只能忍气吞声。
五、纸张用途,造就交子的诞生
尽管在穿衣取暖上不尽人意,麻纸材料的独特性质还是被古人发掘出更多用途。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宋朝的交子,世界上第一种纸币。
交子发行之初,曾遭到部分人的非议。他们认为纸张太过脆弱,不像金银实在,怎能作为货币?但交子的抗磨性远超普通纸张,不易损毁。且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这些特质使它成为流通的理想工具。
“不看它的质地,只看它的用处。”提倡交子的官员如此说道。这些官员巡视各地时,身上常带些交子以资流通。富商看到交子的便利,也纷纷接受了这一新货币。
交子的出现,推动了宋朝商业的繁荣。可以说,麻纸这一古老材料,也造就了货币文明的进步。即使在保暖功能有限,它都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结语
看似脆弱的麻纸,拥有出人意料的坚韧耐用。我们的祖先正是依靠这种创造力和耐力,在严寒中开拓出取暖的方法,构建出文明的基石。当我们披上轻薄的羽绒服,享受现代取暖方式时,不应忘记为这份温暖付出过辛劳和智慧的祖先。唯有感念过去,我们才能更珍惜现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