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生文治武功,其中最为出众的一点,就是主导了汉匈战争,并且将匈奴几乎打到灭国。匈奴,可谓是汉武帝的一生之敌,但是非常有趣的是,汉武帝在临终前托孤时,托孤大臣中就有一个匈奴人,此人便是金日磾。
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休屠王和浑邪王在同霍去病的战争中惨败,还被缴获了匈奴人在祭祀仪式上所使用的祭天金人,这个玩意就相当于是匈奴的传国玉玺,属于是犯了大罪。而当时的匈奴单于就表示,要把打了败仗的休屠王下狱,主责的浑邪王直接处死。
休屠王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其实是非常的无所谓的,因为作为匈奴的王,即便是被关了监狱,又能待上多久?但是浑邪王就不同了,他是真的要被处死的,是个人那就都不想死,所以浑邪王就希望投降大汉。
但是问题在于,你哪怕是投降,也得有投名状才行。当时浑邪王的部众几乎都被杀了个七七八八,很多人都被霍去病给俘虏了。浑邪王领着几个阿猫阿狗去投诚,肯定也不会太受重视,所以浑邪王就打算拉着休屠王一起投降,一方面俩人有个照应,一方面休屠王实力受损不严重,俩人领着一大帮子一起去,也多少好看点。
休屠王本身不想投降,但是浑邪王劝他说,咱俩都是打了败仗的人,我是要死的,你还能活,但是你哪怕回去了,且不说你被关监狱的时候单于会不会吞并了你的部众,就算是你保住了部众,以后还能在匈奴抬得起头吗?还能受重用吗?还有部众愿意跟随你,投奔你吗?
但是要是投汉的话,那就不一样了,一来没有匈奴王带头投汉的先例,咱俩去了就是典型,你还是你的王,你还带领你的部众,他们也没地跑。至于我,皇帝能给我分点匈奴俘虏,我也就知足了。
休屠王一寻思,确实是这么个事,而且大汉对待匈奴俘虏的政策其实不错,霍去病的军队中其实就有不少匈奴人,汉军连匈奴人将军都有。但是休屠王走了一半的时候,就想明白了,你浑邪王确实是没退路了,但是我不是啊,我这么多人呢,我就算是回去了也能和单于讨价还价,其实他不敢把我怎么样。
所以休屠王就不乐意了,要回去找单于,不投降了。浑邪王一听,你走了我上哪找投名状去?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把休屠王给宰了。随后浑邪王裹挟着休屠王的部众一起找霍去病投降,结果刚到地方,休屠王的部众不干了,要跑路,于是发生了“营啸”。
浑邪王是铁了心的一定要当带路党,所以就配合着霍去病一起镇压了休屠部,杀了好几千人。浑邪王这一次算是立了大功,被汉武帝重赏,还被安置在了大汉帝国境内,浑邪王一部也就成为了后来的“南匈奴”。
当时的休屠王有一个儿子,此人便是金日磾。浑邪王投降后成为了列侯,基本上还是个王的待遇,但是休屠王的家族却被抓了典型,一大家子人要么死了,要么逃了,要么就被大汉拉去干些扫厕所之类的活。
比如金日磾,就被分了“黄门署”,其实就是个弼马温,负责在宫里养马。当时的金日磾,年仅十四岁,不过这份工作也算不错,远离了纷争,远离了勾心斗角,安心养马,倒也能安度余生。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他就是比大多数人赢在了起跑线上,比如说金日磾。他是王的儿子,哪怕现在就是个养马的,他也是王的儿子,他是吃过见过的,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动,知道什么时候该静。
这种人一般不会跌落凡尘,但是如果万一就是倒霉,就是跌落了,人家差的其实也就是个机会,只要机会到了,这种人就一定还能上去。金日磾的幸运之处,就是他得到了一个机会。有一次汉武帝兴头上来了,就想看看自己养的那些马,于是就让人把宫里的马都牵出来溜了一圈。
汉武帝身边当时带着一群嫔妃,那个个都是国色天香,马夫们牵着马来了之后,那真是眼睛都看直了,但是唯有一人,目视前方,什么都不看就只管牵马,此人就是金日磾。金日磾本身就长得不错,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看着就很正派。
汉武帝慧眼识才,当场就让这个人当了马监,成为这群马夫的头子。后来一查,发现金日磾还是休屠王的儿子,就更是欣赏了,这说明啥?血统好啊!后来金日磾被一路提拔,当了很多御前的官,金日磾和霍光一样,是那种少有的能给汉武帝伺候舒服,不让他发火的人。
武帝的脾气,史书上多有记载,能在汉武帝身边长时间待得住的人,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人精。金日磾最大的一个性格优势,就是金日磾懂得取舍,还对自己非常的狠。汉武帝很宠幸金日磾,但是金日磾却从不肯恃宠而骄。
金日磾本人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很可爱,汉武帝喜欢小孩,看见这俩孩子在宫内忙前跑后的也不知道干啥,就经常叫来逗他们玩,俩小孩说了什么僭越的话,汉武帝也不恼,总是一笑了之。但是这两个孩子却因为皇帝的恩宠,逐渐的有点恃宠而骄了,尤其是长子,竟然和宫女嬉戏打闹,这是宫中的大忌!
因为宫女虽然没有名分,但是本质上仍然还是皇帝的女人,你和皇帝的女人瞎闹,那不是在打皇帝的脸吗?但是汉武帝其实不太在意这件事情,汉武帝这人对男女关系看的比较开,这种事情在他看来不属于原则性问题,当然你要是和他没啥亲密关系,他指定给你法办了。
但是打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汉武帝也不想说杀就杀了,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不知道。这其实就是汉武帝在给金日磾机会,等着金日磾自己教训这个孩子,以后别再犯了,这事也就过去了。但是金日磾不一样,他是匈奴人,匈奴人对亲缘关系不是特别看重,所以直接就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
金日磾就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对皇帝忠心不二,汉武帝得知此事后,给金日磾叫来那一通臭骂啊,因为这孩子汉武帝也喜欢。但是这件事之后,汉武帝对金日磾的信任,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顶点,而后来的一件事,更是让汉武帝和金日磾之间,达到了“交心”的程度。
有一日汉武帝在未央宫休息,突然来了一个刺客,照着汉武帝就要刺。金日磾当时没有武器,情急之下直接抱住了刺客,无论对方怎么刺他,咬死了就是不松手。周围的侍卫冲上来之后就要一起砍死两个人,毕竟此时分不开了,而皇帝的安全最重要。
但是汉武帝却大喊:“万万不可伤日磾!”
于是金日磾就这样活了下来,两人对对方互有救命之恩,这个感情自然也就没得说了。
汉武帝为刘弗陵挑选的托孤重臣有三位,霍光,上官桀,以及金日磾。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他刘彻的亲戚,上官桀则是亲家,是刘弗陵妻子的祖父。唯独金日磾,他是孤家寡人,是外国的王子,他在大汉唯一的根基,唯一的指望,唯一的大腿,就是汉武帝刘彻。
而金日磾和霍光一起共事了很久,他对霍光这个人再了解不过了,他清楚霍光是一个城府极深,胆魄极高,智慧极强的人,论文斗武斗智斗,他金日磾没有一个能够斗得过霍光,这是一个能够笑眯眯的弄死你的人。
上官桀,不必说,他是一个想要弄死你就不择手段也要弄死你的人,而且他一点都不藏着,他还偏偏有这个本事和势力。所以对于金日磾而言,这个托孤的重任,不是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而是让他必死无疑的陷阱,作为三个托孤大臣中的一员,他和其他两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没有投降的空间。
所以在汉武帝和他说了这件事的时候,金日磾当场,甚至是当着霍光和上官桀的面惊呼:“臣外国人也!”
当场就给拒绝了,汉武帝是人精,他能不清楚金日磾的意思吗?但是毕竟是救命恩人,只能徒叹金日磾不争气罢了,最后金日磾被换成了桑弘羊。而后来的结果是,桑弘羊和上官桀都被霍光活活玩死了,但是金日磾却得了一个善终...
参考资料:
《金日磾律己律家》 章林
上一篇:正式入驻!莫迪给特朗普送“大礼”
下一篇:李兆基,怎么就成了李嘉诚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