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在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巴基斯坦的空间与上层大气委员会正式签了一份合作协议。这可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帮外国选拔和训练航天员,中国空间站也会迎来第一位外国航天员,就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接下来的一年左右,双方会一起完成选拔工作,巴基斯坦的航天员还会到中国来接受全面的系统训练。这可是两国航天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开放合作的一个展示。
此次合作引发国际航天界高度关注。美国宇航局前工程师汤姆森分析称:"中国空间站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快速扩展能力,这为多国联合实验提供了独特平台。"数据显示,中国空间站规划有11个标准实验舱位,目前已有瑞士、德国等17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此次巴方加入使"国际乘员"计划实质性提速。不同于传统国际合作模式,中国采取"联合培养+任务共享"的创新机制。巴基斯坦航天员不仅学习中文操作指令,还将参与空间站机械臂维护、生物再生生命系统调试等核心工作。
此次合作深度践行了"和平利用、平等互利"的航天外交理念4。不同于国际空间站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门槛,中国以发展中国家优先的原则,为巴基斯坦量身定制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参与路径。航天专家指出,这种"技术共享+联合培养"模式,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技术垄断,为埃及、阿联酋等"一带一路"国家参与太空探索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值得关注的是,协议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中巴联合研发的太空科技成果将建立双向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