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张“矿产地图”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张地图不仅标注了乌克兰丰富的稀土资源,还直接将其作为筹码,试图换取美国持续的军事援助。这一举动,无疑将俄乌冲突的焦点从战场拉向了资源争夺的暗战舞台。然而,这场“稀土换和平”的戏码,究竟是乌克兰的绝地求生,还是主权让渡的险棋?让我们一探究竟。
俄乌冲突迈入第四年,乌克兰面临兵力短缺、西方援助动摇的双重危机。泽连斯基坦言,乌军当前仅控制全国不到80%的领土,约42%的金属矿产和33%的稀土资源已被俄军占领,其中东部第聂伯罗地区的稀土矿藏尤其关键,但半数位于前线俄控区。
为打破僵局,泽连斯基抛出“胜利计划”,提出向美国及盟友开放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稀土、钛、铀等战略资源,换取持续军援。他强调:“美国人援助最多,理应获得最多优先权。”这一表态直接呼应美方在2月3日的提议,以乌克兰稀土资源置换美国援助。
泽连斯基并非“白送”资源,而是试图争取美国在和谈计划中向乌克兰倾向更强硬的态度,同时构建“互利开发”模式,甚至提议利用乌克兰地下天然气设施存储美国液化天然气,强化其在欧洲能源枢纽的地位。
根据此前的报道披露,美国的和谈计划大概率会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布,核心包括冻结当前战线、默认俄占区现状,同时以“安全保障”换取乌克兰资源开发权。美国特使凯洛格称,停火后乌克兰需重启选举,暗示妥协可能成为交易的一部分。
美国的算盘很清晰:一方面以制裁威胁逼迫俄罗斯谈判,另一方面将乌克兰资源与美国利益捆绑。稀土作为军工、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材料,正是美国供应链“去中化”的关键。然而,乌克兰已探明稀土矿床多位于俄控区,开发需以停火为前提,而持久和平却遥不可及。这场交易实则是将乌克兰剩余资源的“未来收益”提前变现,换取美国短期输血。
泽连斯基为什么肯让步?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泽连斯基的“资源牌”看似求生智慧,实则是主权让渡的险棋。乌克兰钛储量欧洲第一,锂、石墨等资源潜力巨大,但国内采矿技术落后、开发依赖外资。除了依靠美欧企业合作开发,仅靠乌克兰也没有办法开采。
泽连斯基思量再三,还不如以资源为诱饵,将美国更深卷入冲突。就差明说,谁想开矿,谁就派兵夺回矿区了。但专家指出,美俄决策层极可能规避正面冲突,转而通过代理人博弈分食资源。乌克兰的“资源武器化”策略,反而可能加速其沦为大国交易的筹码。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2月14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将成为关键节点。美国派驻调解俄乌冲突的特使凯洛格将携和平计划亮相,而泽连斯基计划与会并与美方会谈,力争在美俄谈判前锁定“乌克兰角色”。然而,俄方早已表态,任何协议须确保其长期安全,且不排斥与美方接触。
从这层方面看,俄方已经占据了先机。所以泽连斯基才会急吼吼地掏出矿产地图,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筹码。这场“稀土换和平”的戏码,本质是弱国在霸权夹缝中的无奈挣扎。泽连斯基的“地图外交”能否换来生机,取决于美俄的战略耐心与利益权衡。若美国为短期资源收益默认俄占现状,乌克兰恐难逃“割肉饲鹰”的命运。
近些年来,中方已经完成对国内稀土市场的整合,并不断完善出口管制制度。美西方已经意识到不对劲,正努力搭建一条绕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此时如果美方获得乌克兰稀土的开采权,对我国的这张底牌,将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的冲击。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忧。一方面,虽然泽连斯基已经松口,愿意拿稀土换取援助,但不少稀土资源都处在东部地区俄方的控制之下。在领土问题上,普京做出让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就算泽连斯基愿意给,美方也未必能够实现开发。
另一方面,稀土之所以会被视为我国的重要底牌,不完全是因为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关键还在我们所拥有的稀土提炼技术。所以就算美国手中拿到了大量稀土资源,最终在提炼阶段,也很难绕开中国。
总的来说,美乌这笔尚未落地的交易,对我们的影响相对有限。然而,这场“稀土换和平”的戏码,却暴露了乌克兰在霸权夹缝中的无奈与挣扎。泽连斯基的“地图外交”能否换来生机,取决于美俄的战略耐心与利益权衡。历史早已证明,在大国角力中,小国的“筹码”往往最终化作祭坛上的灰烬。乌克兰的未来,或许正如这场交易一般,充满了未知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