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田间送“凉方”应对高温》
高温天气如同火炉炙烤大地,田间作物面临严峻考验。此时,科技特派员犹如及时雨般奔赴田间。他们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依据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农户送上应对高温的“凉方”。这些“凉方”涵盖多方面,可能包括科学的灌溉方式,确保作物水分充足又不过涝;推荐耐热品种的合理种植布局,提高整体抗高温能力;还有指导搭建遮阳设施,降低高温直射伤害。科特派们不辞辛劳,用科技力量为田间降温,保障农作物在高温下也能茁壮成长,助力农户稳产增收。
郑学立(左二)现场指导农户种植技术。记者 蓝瑜萍 摄
连日来,福州气温接连爆表,同样备受高温焦灼的,还有闽侯县南通镇蔬菜种植大户刘宝荘的心。
夏季是本地绿叶菜的销售旺季,由于高温影响,产量比不上秋冬季,但价格总体不错。“现在不怕虫害,就怕缺水,还有就是气温过高,小白菜易‘烧心’。”刘宝荘说。
19日上午8点半,在宝荘农业基地外,一位老熟人提着蔬菜新种子准点“上门”。听到声响,刘宝荘立刻出门招呼:“就等着你来了,快帮我看看。”
来者是长期挂钩帮扶宝荘农业的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特派员郑学立。他经常将自主选育、适合夏季高温种植的最新小白菜品种推荐给刘宝荘,并开展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指导服务。
烈日当头,郑学立戴上草帽,踩着田埂,熟门熟路地钻进其中一座大棚。大棚里,热浪扑面而来,郑学立蹲着仔细“看诊”。眼尖的他很快发现了几棵“烧了心”的快白。“快白叶子偏薄,内里更嫩,连续高温缺水容易‘烧心’,叶片呈现卷曲萎缩、焦黄等状态。”郑学立说。
“白天及时遮阳,遮阳网放下和掀开的时间都要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早晚要各喷一次水,温度太高时多喷几次降降温,还可以增施钙肥、有机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郑学立现场支招。
“没有水啊!”刘宝荘叫苦道。宝荘农业基地占地200多亩,紧邻内河,可如今河道都快干涸了,灌溉也成了问题。“那先把水高效利用起来,一定记得要及时通风散热,控制好棚内的温度,避免过度蒸发。”眼看硬件问题一时难以解决,郑学立再支一招。
其实,郑学立此行还有另一项任务,就是完成“苔鲜”等新品种小白菜的播种。“宝荘基地特意提前腾出两块地,供我们当试验田,产研协同发展,对于育种人来说更有方向和动力。”
上午10点,日头渐高,搭伙采摘的工人们忙着从一个棚转移至另一个棚,其间还到基地的遮阴休息区猛灌了几大口凉开水。
“我们工人早上5点半就开始干活了,10点半下工。”刘宝荘说。记者现场看到,应对极端高温,工人们各有妙招应对:有的穿上特制的“空调服”,腰间自带小风扇,吹得衣服鼓鼓囊囊;有的利用废旧遮阳伞做“防晒衣”,行动比撑伞更方便自如。
“这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郑学立说。(记者 蓝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