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发病急、传播快,令人忧心的是,它即将进入高发期。这种疾病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在人群中迅速扩散,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病。患者一旦感染,病情可能快速发展,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即将到来的高发期面前,我们必须高度注意防范。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消毒。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若必须前往则佩戴好口罩等防护用品。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关键,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为抵御疾病构建起坚固的防线。
春季来临,气温迅速回升,专家提醒,发病急、传播快的手足口病也即将进入高发期。
家有宝贝的家长们请一定留心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请快快查收!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疾病。
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手足口病有何症状?
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
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传播方式为: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而感染;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此外,患者发病前就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比例较大,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该怎么预防?
避免接触患儿
注意卫生,清洁消毒
减少聚集
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环境通风
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接种疫苗
建议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感染手足口病后怎么办?
健康监护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A71感染为重症高风险因素。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C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对与其共同居住的其他儿童应采取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但可防可控,做好预防措施,让我们一起努力。
(来源:中国新闻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家应急广播、中国疾控中心)
上一篇: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
下一篇:小米汽车价格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