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世界名流的聚集地。在这里鱼龙混杂,市井流氓、达官显贵什么人都有。
杜月笙就是在这样一种混乱、复杂的环境下发迹的。14岁就来上海求生,18岁进入黄金荣的门下。凭借自己察言观色、机智果敢的能力,深受黄金荣夫妇的赏识。
不出几年就在上海站住脚跟,并在后来接手了青帮组织,成为了上海“土皇帝”,就连当时的蒋介石都要敬他几分。
杜月笙虽然靠黑帮发家,但骨子里并不喜欢黑帮的风气,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穿长布衫,一身文人打扮。对他的子女也是要求十分严格,不许他们沾染黑道上的事情,而是专心学习,做一个清白的正道之人。
因为学习不认真,他的那些子女没少挨过打。不过在杜月笙这种严格的教育下,杜月笙的子女确实受益匪浅,但是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幼子杜维嵩。
杜维嵩是杜月笙和四太太姚玉兰所生的儿子。他被生下来时,杜月笙都已经年过半百,实属老来得子。所以备受姚玉兰和杜月笙的疼爱,舍不得打,舍不得碰的。杜维嵩就是再这么一种溺爱的环境下长大,哥哥姐姐们百般忍让,外人奴仆们千翻讨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这一切都在杜月笙死后成立破碎的泡沫,化为乌有。没有了杜月笙的呵护,杜维嵩很快就慢慢淡出了众人的视野。
再也没有兄弟姐妹的迁就,也没有众人的追捧,似乎失去了价值,没有人把他再当回事。这使年幼的杜维嵩备受打击。15岁那年,无法接受生活发生巨变的杜维嵩服药自杀。
相比于杜维嵩,他的兄弟姐妹们因为自小接受严格家训,受挫能力倒是强不少。都在杜月笙死后积极谋生,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其中还有许多人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首先看看老大杜维潘,其实杜维藩是沈月英和杜月笙领养的孩子。由于沈月英无法生育,要子心切,就领养了一个。虽说没有血缘关系,但杜月笙待其视如己出,提供他良好的教育和物质生活条件。后来,杜维藩去上海沪江大学读书,学习金融专业。杜月笙死后便迁居台湾任银行经济研究员。
杜维善、杜美霞和杜美如是杜维嵩的同父同母的哥哥姐姐。在杜月笙死后,所分到的家产甚少。此时的大哥杜维善开始当家。先是寻求老爹的朋友帮助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得体的工作,但是世态炎凉,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无奈,杜维善决定将父亲留下的这点钱用来投资自己去出国留学。这一决定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因此杜维善只身一人前往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毕业后回国,在台湾的一家石油公司做低质师。后来还为上海捐赠了价值18亿的古铜钱。
大姐杜美如也是学业有成,毕业后就遇到自己的丈夫,并且有一个美好的婚姻。后来,杜美如和丈夫前往约旦担任外交官,并且在约旦开设了一家极具中国特色的餐厅。也算是人生美满了。
二姐杜美霞则是跟着小娘孟小冬学习戏剧,得到孟小冬的真传,深受孟小冬的喜爱。后来成立“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杜美霞则在其中担任董事长,常年投身于戏剧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佳人才子。
杜月笙一生娶了5个老婆,有10个孩子,却没有一个跟黑道有所沾染。向杜维嵩这样英年早逝的就他一个,大部分后来都成了社会名流,像杜维善这样的就是众子女中的典型代表。
子女们取得如此成就,杜月笙也算是了结了生前的一大心愿。只可惜他最疼爱的幼子杜维嵩,究其原因竟是葬送在自己的手中。若不是对其过分溺爱,杜维嵩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这可能会是杜家最大的伤痛了。
古人说:严父出孝子。家庭教育的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唯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溺爱只会将孩子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没有经历过流血的手指,又怎能弹出绝妙的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