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翔退休不退场,宛如一颗文化的火种持续播撒光芒。退休后的他没有选择安逸度日,而是积极投身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之中。他可能深入社区,将知识、艺术、传统等文化元素带给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或许走进学校,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滋养着莘莘学子。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一种责任与热爱,那就是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他用行动诠释着退休不是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为构建文化底蕴浓厚的社会环境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国庆长假以后,还要去社区里介绍永续传承文化遗产,让更多市民感受福州的非遗传承!”
年轻时,郑启翔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永泰,参与文化教育事业。40年来,他当过教师,当过文化站站长,也当过县文化馆馆长。2008年退休至今,郑启翔仍然活跃在家乡的文化教育之中。
永泰城区文化底蕴深厚,出过不少历史名人。5年来,郑启翔深入当地社区,挖掘名人故事,在4个社区开辟乡愁文化展示墙、党员书画展示窗,同时坚持在节庆期间义写春联、制作书画展品……在他的影响下,小区文化味浓了起来,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到文化事业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去年5月,永泰县委组织部建立“银发人才库”,郑启翔自告奋勇,担任文化小分队负责人。
“文化小分队共18人,半数以上是省级、国家级协会会员。”郑启翔将队员们分成文史组、书画组、摄影组,各司其职,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
小分队的第一次任务,选在了永泰同安镇西安村。活动当天,书画组挥毫泼墨,绘下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摄影组深入村中,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文史组挖掘当地历史故事,寻找发展文旅产业所需的亮点。“活动结束后,村民们自发组织了送别仪式,让我非常感动。村民们对文化的渴求,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现在,郑启翔依然带着队员奔走在乡镇、社区、学校、军营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专题讲座。他的热情也影响了家人。同样获评县道德模范的大女儿郑莉,常常和他一起开展志愿活动,她还参与各类文艺展演、书画进校园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还在上大学的孙子郑东凯,也常常参加志愿活动,并以年轻人的视角,为长辈的工作出谋划策。
近年来,郑启翔一家先后获得福州市最美家庭、福州市文明家庭、福建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称号。(记者 阮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