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岩
明末清初,有个叫王昌胤的人,因避雍正帝胤禛名讳,更名为王昌荫,字周祯,兄弟排行第七,故号七襄,生于大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崇祯九年(1636年),年十九岁的王昌荫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初任河南固始知县,后升任户部主事,明朝灭亡后,投降了清朝,被列入贰臣行列。
顺治二年(1645年),王昌胤出任陕西按察司佥事,兼任临巩兵备道,不久升任户部郎中,后历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广东道御史、山西巡按御史、北直隶督学使等官职。
王昌胤自幼聪慧,家乡人传说他十来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应州知州王所须一起进京,当时京城正在举行科举考试,王昌胤趁着大人不注意时候,骑马直奔考场。
考官发现王昌胤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于是逗他说:“你若是能和本官对联语,本官就允许你参加考试。”
王昌胤当时穿着一件绿色的外衣,考官就戏弄他说:“井底蛤蟆穿绿袄”,王昌胤随口回怼:“沸锅螃蟹着红袍。”
考官被骂,大为恼火,当时正赶上皇帝巡视考场,考官就用枪扎王昌胤胯下的马,令马受惊冲撞圣驾,不成想,那匹马跑到龙辇前,竟然停了下来。
皇帝发现小孩子穿着绿袄,很像表演杂技的小猴子,于是戏弄说:“引龙猴来也!”
王昌胤翻身下马,跪在皇帝脚下说:“微臣谢主隆恩!”
皇帝一脸懵:“你这小孩子何事谢朕啊?”
王昌胤朗声回答:“陛下方才不是封微臣为引龙侯嘛?”
皇帝无奈一笑,于是宣布口谕:“封这个孩子为引龙侯。”
此时在京城传开,太后感到很惊讶,于是就要亲自看看这孩子。
太监领着王昌胤进了宫中,太后出门迎接,王昌胤过门槛的时候,故意装做要摔倒的样子,于是扑到了太后怀中,太后大惊,说了一句:“哎呦,我的乖儿啊!”王昌胤立即跪下磕头说:“谢皇娘隆恩!”
太后一头雾水:“谁是你的皇娘啊?”
王昌胤回答道:“方才太后不是叫我乖儿吗?”
太后发现这孩子挺机灵的,于是将其收作干儿子。
王昌胤因此成了崇祯帝的御弟,特意取字周祯,不避皇帝年号的忌讳。
据说他后来竟产生了称帝的野心,在淄川白家庄建造宅院的时候,取名“白王庄园”,“白”加“王”即“皇”。
王昌胤逐渐长大后,为人极为阴险。
《原李耳载》记载:王昌胤“险谲人也”,曾向山西巡抚申朝纪举报娄惺伯,说他有不法行为。
申朝纪大为恼火,于是上奏朝廷,结果娄惺伯惨遭弃市酷刑。
当时有很多人为娄惺伯鸣不平,申朝纪冤枉了娄惺伯,不久其家中连连发生鬼怪之事,他的长子大白天活见鬼,后来竟因此而疯癫,得了怪病死去了。
申朝纪自此开始,“每晚见娄公索命,不能安寝”,整天令家人围坐在一起,外面以重兵把守,这才能安稳入眠。
申朝纪升任山西总督,赶赴大同就职,大白天发现“娄公对立案前”,申朝纪吓得精神失常,饮食无法自理,次年病死于任内。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谢迁之变,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扫荡群丑……”
谢迁起义(反对剃发易服)爆发后,官府大肆杀戮义军,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城中官员的宅院都藏匿着大量的义军。
王昌胤负责掩埋尸体,常常在大白天看见鬼魅,夜间听到“墙角鬼哭”,鬼火磷飞床下。
有一天,王昌胤的亲戚王皞迪住在他家,夜间听到床底下有微弱的声音:“皞迪!皞迪!”不久声音变大:“我死的好苦啊!”
王皞迪吓得嚎啕大哭,王府上下听闻此事,“满庭皆哭”。
王昌胤举着一把剑进入闹鬼的屋子,大喊:“你不认识我王学院吗?”屋里传来无数个人狂笑的声音。
王昌胤只好请僧人道士做法事,夜间给鬼怪施舍食物,鬼怪之事才逐渐平息下来。《清实录》记载:顺治十四年(1657年),监察御史王昌胤被免职,不久以“窝盗、杀人及诸不法事”,被判处“弃市”酷刑,死于非命,时年四十一岁,其家被籍没,家人也都受到了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