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保洁闪婚20岁霸总——微短剧是如何精准“围猎”老年人的?
创始人
2024-12-18 22:41:22
0

谈股论金,侃天侃地,大家好,我是格隆。10月份,一条75岁老人在手机上刷微短剧,两个月花费9000元的新闻引发了诸多讨论。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或许是杞人忧天的忧虑:随着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微短剧开始井喷——近3亿追着刷剧的中老年用户,以及2024年差不多500亿元,有望首次超过电影票房的市场规模——这究竟是银发经济的好事,还是继P2P、保健品之后收割银发族的又一陷阱?

而之所以要严肃认真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都有父母,而且终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老去。中老年群体有一个天然的弱势,就是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背景,都会不可避免地逐渐与这个社会脱节,这使得中老年人在整体上成为特别容易受蒙蔽、受伤害的群体。我们整个社会有义务,也有责任让他们有尊严地老去。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人口的老龄化。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高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1.1%,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4%,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而且,我们这个老去的速度在加速:2016年,我们60岁以上人口数量超越了14岁以下人口。短短两年后,2018年,我们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就超越了15岁以下人口: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嗅觉敏锐的资本开始在银发经济里寻觅商机。但诡异的是,养老院、陪护中心、保健品、旅游等传统指向银发经济的领域,都雷声大雨点小,唯独针对中老年的微短剧,异军突起,甚至井喷,以致现在如是概括老年人的三大爱好:广场舞、旅游,刷爱情微短剧。

所谓微短剧,是基于它的几个特征:一,制作周期短,往往由数天至两三周不等;二,制作成本低,一般是人民币数万,至多上百万元。三,每集都超短。这些短剧以方便手机观看的垂直视频方式拍摄,总长往往不到两小时,会分成数十至上百集,每集只有1至5分钟不等,以频繁的推进和密集的情感刺激来吸引受众。四、付费门槛低。在终端,它们以类似2元一集或49.9元一套这样的收费,像零食一样喂给点击它们的手机用户。而在内容上,则往往极端夸张、荒诞甚至狗血,人物也非常脸谱化,因此也站在了电影、电视剧所有的鄙视链最底端。

这类微短剧,对深陷现实压力、高节奏工作的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小,但却在退休后有闲、有退休金的中老年人群中,获得了高度追捧。

尤其自2024年以来,以中老年为主角、瞄准中老年用户的“银发”短剧异军突起,霸榜短剧榜单,近三个月来,投流热度月度榜单的TOP10中,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已占据4至5席。比如,情感类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全网播放量超10亿,话题量超25亿。其他如《半生夫妻终成陌路》、《团宠老妈惹不起》等市场成绩也表现耀眼。

那么,有多少中老年人在刷这类短剧呢?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超过5.7亿。而这其中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两者相加,为49.4%。

这意味着,中国看短剧的人中,一半以上(大约2.8亿人)是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用户大约0.7亿人,占全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23.2%,差不多每4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他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就有一个在刷短剧。

到底是什么样的短剧剧情,让他们如此“上头”呢?

看这些微短剧的名字你就知道了。

诸如《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50岁》、《一夜幸孕,闪婚老伴宠上天》、《保洁老妈无敌归来》、《团宠老妈惹不起》等等,剧情那叫一个狗血,主打脑洞大、反转快、爽点高、结局“嗨”,如一些老年网民所形容,“刚开始看很羞耻”,却会“越看越上头”:诸如农妇在大城市街头救了哮喘发作的富家千金,由此成为首富妻子,而且她每次遭亲家或丈夫的商场对手欺凌时,富豪老公总会适时霸道登场为她“报仇”,再比如“绝经”的女人被呼风唤雨的富豪爱上,再或是像《保洁老妈无敌归来》那样,50岁女性和20多岁男子谈恋爱……等等。至于剧情结果,毫无疑问,肯定就是年轻的霸总不惜和家族决裂,也要坚决跟绝经的保洁大妈在一起。

这些无脑又狗血的剧情,给予中老年人极大的情感诱惑和吸引,成为他们越来越孤寂的情感生活的安慰剂和止痛药。

那些平常买菜为了一毛钱都要讨价还价的老年人,对这类短剧却极少有抵抗力,甚至连周鸿祎这一的大咖都抵御不了对这类短剧的诱惑。

而且这些老年人的氪金能力,甚至丝毫不逊色于追星的年轻人。

根据秒针系统数据,在所有为短剧付费的用户中,35—44岁的付费用户占比最高,45—64岁的用户付费也高于整体水平且迅速赶超。如果单看霸总类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在这部剧的小程序投流付费用户中,有60%-70%为男性用户,其中年龄在41-50岁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占了多少呢?

占了其中的七至八成。

是不是很恐怖?

在中老年人群体的疯狂追捧之下,短剧市场规模一路飙升。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0亿元,有望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未来更有望突破千亿。

而在四年前的2020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还仅仅只有9.4亿元,而那一年电影票房为203.1亿元,微短剧市场规模不足电影票房的二十分之一。短短4年之后的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会飙升至504.4亿元,4年时间增长了53倍,年均增速高达121.8%。

这些,全赖中老年这个群体退休金的消费所赐。

制作《闪婚老伴是豪门》的听花岛,其母公司的实际掌控者是中国知名网红。她在微信公众号时代以精准把握受众痛点并凭借“什么东西‘火’,什么东西能够迅速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就去生产什么样内容”的“流量密码”变现著称,也曾因“爆款”文章引发负面舆论而遭到监管部门封杀。转战微短剧之后,这家厂牌先后出品过《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多个爆款微短剧。该公司的宣传资料显示,他们在2024年春节之后发现40至60岁的中老年渐渐成为微短剧的主要付费人群,于是《闪婚老伴是豪门》便应运而生——在为该剧宣传时,其剧本监制曾毫不掩饰地说:“夕阳产业才是朝阳产业”。

这就是诸多子女战战兢兢,包括社会也在担心的事:这类短剧,究竟是中老年人贫瘠感情生活的救治,还是收割他们退休金的上瘾毒品?

事实上,中老年群体内容为主的各种微短剧,除了其一看就“有毒”的内容外,其消费套路,也确实洗除不了专盯中老年人钱包的嫌疑。

这类短剧往往以免费为“诱饵”,前几集免费观看,在剧情关键处戛然而止,吊足胃口,让你欲罢不能,花钱充值。而在充值的同时,利用中老年人对电子付费的知识盲区,平台会进行续费“无痕化”处理,自动开通“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免密快捷支付”等功能,之后自动播放后续内容,自动收费。

原本只想支出1元、3元看剧的老年人,后面莫名其妙地变成了19.9元、39.9元不等,而一部短剧有上百集,越往后看收费越贵,大量老年人根本无法算清自己追剧所花费的金额,不知不觉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澎湃新闻》报导,不少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发现自己退休的父母在这些平台上追短剧花费数百元至数千元。其中一名老年男子使用过的微短剧小程序,多达62个,累计消费上万元。

如果说这几千元看剧花费是“小钱”,那么更为严重的是,无脑的爱情短剧再次打开了中老年人对爱情第二春的幻想,被洗脑的他们极可能落入“杀猪盘”陷阱。

据统计,目前以交友、恋爱等为诱导的投资理财诈骗,受骗金额50万以上的,女性受骗人占90%,百万元以上的,女性占95%。而这其中,爱刷短剧的中老年女性遭遇杀猪盘的比例快速提升。

看到了吗?

荒诞不经、“老年擦边”的中老年爱情爽剧,极容易让老年人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之中,难以分辨现实和虚构,极易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正常的生活,最终掏空他们的养老金。

所以,怎么办呢?

其实,老年人沉迷短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老年人贫瘠的情绪价值供给。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并没有被很好地照顾到。

很多老年人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一片荒芜。伴侣或已离去,子女往往不在身边,一年也就只能见一两次,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还有数以亿计的空巢老人、鳏寡老人,靠着一台又一台老旧而闪烁着雪花的电视机,等待死亡。在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在手机屏幕前突然出现一个填补内心空虚的情绪价值产物,甚至说老人在子女那里缺失的陪伴,都在短剧里得到了满足。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所以,我们谁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去嘲笑老人们刷狗血剧的行为,也无法一味抨击那些专为收割中老年人而设计编造荒诞夸张短剧的人。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检讨,在日益步入老龄化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在为他们提供情感陪护上,有哪些缺位与失责。

从监管层面而言,毫无疑问应该加强对短剧制作方,尤其发行平台的监管,因为制作方在制作微短剧时在充值收益中只能收到5-7%,当中更多的钱是流向了平台。平台需要加强对诱导老年人消费行为的打击,还要优化支付流程,降低老年人群被骗的几率。从短剧出品方来看,则应该加强对内容的创新,减少“毒品”的生产,输出更多高质量,符合正常、普适价值观的作品,否则触犯众怒是迟早的事。最重要的,是对于家人而言,应该给与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怀,让他们的情感需求从现实中,而不是从虚幻荒诞的微短剧里到满足。

文章最后,我打个小广告:格隆汇一年一度的“全球投资嘉年华”,将于下个月,也就是12月5日—7日在深圳举行。我们邀请了高善文、周鸿祎、陈洪斌、但斌、林园等一种大咖来分享对2025年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看法,同时也邀请了200家上市公司做现场路演,热烈欢迎诸位登录格隆汇APP扫码报名。

我是格隆,关注我,做一个清醒的人。虽然有时候太清醒了,也会面临很多苦恼,但我向你保证,稀里糊涂、随波逐流的代价一定会更大!(全文完)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曼联旧将瓦伦西亚遇球迷跳桥轻生... 前厄瓜多尔国家队队长、曼联球星安东尼奥-瓦伦西亚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深刻且令人动容的经历。他透...
看!南昌这些动物们如何花式“避... 三伏天的热浪席卷而来,南昌动物园为动物们启动了清凉消暑模式。8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南昌动物园,探寻动...
高温津贴如何贴心发放 7月31日,郑州市金柳南路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人走出工地。本报记者 王向前 摄 7月23日,正...
阿里巴巴联合多所高校突破性研究...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医生,面对一个生病的病人。传统的治疗方式是直接开药,希望药到病除。但是,如果你在开...
马铃薯“身世之谜”如何被解开? 马铃薯是全球第三大主粮作物,它是如何起源的呢?没有人能想到,约900万年前,一场远古的基因“联姻”会...
传统农业如何破局?巴渝农业经理... 当农产品遭遇同质化竞争,如何跳出价格战泥潭?技术创新能否打通堵点? 8月5日,带着这些关乎农业未来的...
现场实拍红军16岁小将恩古莫哈... 现场实拍红军16岁小将恩古莫哈一条龙推射建功
友谊赛-16岁小将一条龙维尔茨... 友谊赛-16岁小将一条龙维尔茨破门 利物浦3-1横滨水手
没看够!利物浦vs横滨比赛结束... 没看够!利物浦vs横滨比赛结束后球迷久久不愿离场
从5台无人车追加到35台无人车... 近日,有媒体探访了浙江余杭瓶窑的一家共配中心。探访后记者表示,“虽然我从2019年开始看过各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