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在赶走高拱登上首辅宝座后,上有皇帝和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撑腰,皇宫内有他的亲密盟友冯保坐镇,俨然一副天下无敌的姿态。
当然了,也有不怕死的,时不时的跳出来恶心他一下,当中就有一个叫刘台的人,虽然官小,但是他的一个举动,使得张居正颜面尽失。
在这之前,张居正和刘台是师生关系。
隆庆五年,作为当年的考官,张居正录取了一个叫刘台的人,按照当时的规矩,刘台作为张居正的门生,双方确立了师生关系。
之后刘台的官运还不错,被分去了辽东,成为了一名御史,虽说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小官,但在明朝,御史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官职,只要在任上没有太大的过错,混个四五品的官员当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也证明,刘台是一个工作积极的御史,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他的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的,毕竟他的老师是当朝第一号人物。
可惜,事情坏就坏在工作积极上,正因为他太积极了,所以坏了官场的规矩,最终惹了祸端。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万历三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骑兵,史称“辽东大捷”。消息传来,巡抚张学颜十分高兴,急忙派人向朝廷报喜邀功。
因为这是他的工作。
结果到了京城,报信的人才发现,张巡抚的工作已经有人替他做了,原来朝廷早就知道“辽东大捷”的消息了,害得他白高兴一场,还自讨了没趣。
而提前替巡抚大人把工作做了的人就是这位积极的御史刘台。
对此,张学颜很生气,因为按照规定,但凡捷报,只要是他的管辖范围内,必须由他向朝廷报告,连李成梁本人都没有资格抢,你一个小小的七品御史,竟然敢抢生意,还不得好好整治一下!
然而,张学颜还未动手,就有人先发作了,这个人就是张居正,他得知此事后,对自己这个不讲规矩的学生当众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搞得刘台狼狈不堪。
张居正认为,经过这次教训,刘台应该会有所收敛。
然而令张居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位学生被批评了之后,竟然不服气,一气之下,竟然干出了一件空前绝后的事情,他居然写了一封奏折弹劾自己的老师。
张居正震惊了,全天下的人都可以骂我,只有你刘台不行!
自明朝开国以来,对历代言官们来说,上疏弹劾骂人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只要想得出理由,都可以骂,甭管官大官小,官越大的骂得还越起劲。
但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骂自己的老师。
因为说到底,皇帝和大臣之间就是简单的老板与打工者的雇佣关系,而大臣之间纯粹就是同事关系,骂了也就骂了,不存在任何的政治问题。
但骂自己的老师就不是了,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尊师重道的问题,我国历来都是礼仪之邦,极重礼义廉耻,如果一个老师连他自己的学生都骂他,师道尊严何在?他将颜面何存?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连自己的老师都骂,那么多的圣贤书都是白读了吗?这是一种毫无礼义廉耻的表现。
张居正算是彻底丢面子了,事到如今,至于骂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连自己的学生都骂自己,他将颜面何存?
因此张居正提出了辞职,当然,是真心还是假意我们不得而知。
张居正要辞职,皇帝和太后当然不同意,孤儿寡母的,国家大事全靠张首辅撑着,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
因此,皇帝坚决不同意张居正辞职,并且驳回了刘台的奏折,免了他的官职,还准备棒打一百棍充军。
关键时刻,张居正站出来求情,刘台最终得以免受皮肉之苦,只是被削职为民。
顺便提一下刘台的最终结局,几年后,刘台被现任巡抚张学颜以贪污罪揭发,最终被依法逮捕,并被充军。当然了,这是真有其事还是张首辅秋后算账就不得知了。
刘台也算是为自己不讲政治规矩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