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李一能)昨天,第六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线上线下。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死亡是多彩的”,旨在从濒死意象到人类学、叙事学、语言学、美学、殡葬实务的路线角度,探讨生死观念和纪念文化的多样性。
图说:第六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线上线下举行。主办方供图(下同)
医疗、殡葬、教育等行业从业者,相关专业领域师生以及网上报名的公众人士逾300人来到论坛主会场,并有超过15万网友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及视频。与会专家围绕人类不同的死亡认知和实践,从人类学、语言学、生死教育、艺术设计、人文科技等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类对死亡问题的多元、多角度认知和习俗,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丰富的死亡影像。
北京大学清明论坛是一个以生命、衰老、死亡、纪念为主题的公共性、学术性兼备的生命文化研讨平台,获得广泛社会关注和好评。论坛借清明节之特殊氛围,研讨“死亡辅导”“死亡关怀”“医疗·殡葬一体化”“生命教育与死亡审美”等话题,以期打破避讳死亡的语境与禁忌思维,丰赡国人的精神家园,让生死两安,生死两悦。
图说:活动现场发言
论坛汇集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原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等一批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与媒体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深入探讨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关怀,为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提供全新的理念与指导。
目前论坛已举办六届,累计共有近2000人参加论坛现场,网上直播观看人数近40万。未来北京大学清明论坛还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持续举办,并不断跨界、跨地域、跨学科运作。
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协办,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礼济学院支持。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在主论坛环节中,发表了题为“殡葬服务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演讲。他首先借用CHATGPT对主题的诠释:“死亡可以被视为一种生命经历的延续,不同的文化和个人也可能对死亡有不同的看法和体验,使死亡变得多彩。”然后他提出殡葬是人类对自身进行终极关怀的重要行为,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进步进入新阶段,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成为生命科学新的研究新领域,殡葬也将改变人们的观念,成为昨天与明天的媒界场景,为人类的数字永生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