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伊始,很多人发现,周围的咳嗽声也此起彼伏。3月30日,#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登上热搜第一,并引发热烈讨论。中国疾控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报告的百日咳案例高达17105例,是去年同期的31.8倍。
百日咳到底是什么?哪些人易感?如何辨别?4月1日,南都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王轶。
她提醒,百日咳作为一种乙类传染病,其影响范围并不仅限于儿童。虽然青少年和成年人在感染百日咳后,出现重症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他们容易成为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者,一旦将其传染给婴幼儿,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广州某医院儿科门诊候诊室。
百日咳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4岁的小雯10天前开始咳嗽,开始的时候只是单声咳,后来出现十几声连续不断的咳嗽,还有点气喘,妈妈带她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用了止咳平喘药物,效果不佳,夜间依旧咳嗽频繁,还是长吸气式的咳嗽,影响睡眠,只好再来医院,经医生检查和做化验,发现她患的是百日咳。
百日咳,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反复剧烈咳嗽为特征,病程长达1-2月甚至更久。人作为百日咳杆菌的唯一宿主,普遍易感,尤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感染早期传播风险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染。
久咳不愈 当心百日咳
“百日咳的潜伏期平均7—14天,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尤以发病前后数周为甚。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且一生可多次感染,而自然感染不能产生终生免疫,保护年限仅为4—20年。”王轶介绍。
典型百日咳病程约6~8周,分为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等三期。
卡他期:一般1~2周。开始症状类似感冒,除咳嗽外,可有流涕、喷嚏、低热,也可只有干咳。当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时,咳嗽反而加重,日轻夜重,渐呈痉咳状。
痉咳期:持续2~4周或更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咳嗽剧烈伴随多种痛苦表情,及鸡鸣样吸气吼声,夜间及受到奔跑、进食、受凉、烟熏、哭吵刺激时易诱发。
恢复期:一般为1~2周,咳嗽减轻,但遇浓烟等刺激仍可复发,如有呼吸道感染时,会重复出现阵发性痉咳。
怀疑为百日咳要做哪些检查?王轶表示,如果已经出现上述典型表现,特别是有明确接触史的话,那就可以进行疑似诊断了。
“如果进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可以进行临床诊断。目前确诊主要进行鼻咽拭子百日咳核酸检测,当然呼吸道病原体基因测序,也可以是辅助检查的手段,不过成本较高,一般门诊少用。”
新生儿“百日咳”须警惕
王轶特别提醒,新生儿和幼婴儿常无典型痉咳,往往咳嗽数声后即出现屏气发绀,易致窒息、惊厥。呼吸动作可停止在呼气期,心率先增快,继而减慢乃至停止。若不及时进行人工呼吸、给氧等积极抢救,可窒息死亡。
如何照顾百日咳患儿?王轶也给家长们支招:
(1)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不要在室内吸烟。
(2)避免跑动、哭叫、煤烟等不良刺激,减少痉咳的次数。
(3)给患儿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面条、蒸蛋、米粥等,品种要多样。
(4)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喂食不可过急,食后少动,以免引起呕吐;饮食不可过凉或过热,以免刺激气管而咳嗽。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也要做到清淡饮食,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5)痉咳发作时协助侧卧,坐起或抱起,轻拍背部,助痰排出。咳嗽引起呕吐时,要让孩子把头扭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呕吐完了要给孩子漱口。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魏星 吴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