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而基础教育当为孵化创新人才奠基。新学期,青岛二中王先军校长多次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青岛二中培养创新人才谋篇布局。近年来,青岛二中把目光锁定在“创新”二字,厚植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全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用行动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做好新时代中学教育的“答题人”,走出了一条带着青岛二中特质的发展路径。
全链条培育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青岛二中教育品牌在全国基础教育享有盛誉,而这12个字道出学校的育人目标,勾勒青岛二中人独特的精神特质,也指导学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近年来,青岛二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打造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学校投资近亿元建设科创中心,建成40个创新实验室和功能教室,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与2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参加社会实践……这些资源面向全体学生,系统开设了人工智能、物理创新等创新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方案,搭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平台。
与此同时,学校系统构建“发现—激发—培育”为主线的完整的、相互衔接的、贯穿始终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从贯通融合培养机制、组建专业教练团队、规划顶尖竞赛课程、构建完备培养模式等方面帮助具有学科特殊禀赋的学生在发展优势特长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学校不断加大竞赛教练的引进和培养,逐步构建起老中青结合、专兼职搭配的五大竞赛学科教练团队,目前有资深竞赛教练员14人,其中包含1位正高级教师、8位金牌教练员,成为青岛唯一拥有数学、信息、物理、化学、生物五大学科竞赛独立培养能力的学校。
一流师资保障育人质量
厚植教育的“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优质的教师队伍。目前,青岛二中共有教职工252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岗教授2人,正高级、特级教师15人。记者从青岛二中采访了解到,全校200余名一线教师2023年度获得的标志性发展成果共计500余项,彰显了无与伦比的育人实力。
近年来,青岛二中厚植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学校整合了名师资源,厘清教师梯队发展路径,建设名师名课等资源库,全面实施“超带动计划”、“名师领航计划”和“尖兵教师培养计划”三大教师计划,全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激发骨干教师发展活力,实现由高原到高峰的发展突破,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教师团队立足课堂主舞台,理念从“教书”转向“育人”,打造“星光课程”体系,擦亮“二中金课”金字招牌,开设了30多门高端创新课程、100多门选修课程,依托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学科竞赛教练团队优势,助力青岛二中学子全面发展。2023年高考,青岛二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辉煌,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大跨越:全省前10名有2人,前50名有3人,前100名有6人,前150名有8人;共有13位学子进入清北,其中清华8人、北大5人,位次和数量全市遥遥领先,全省名列前茅;“双一流”高校及专业录取人数再创新高;成功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四星级共育基地”,为本轮最高星级;连续两年被清华大学授予岛城唯一优质生源基地。
以学生为中心唤醒潜能
“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教育为同学们拥抱未来赋能助力?”在青岛二中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王先军校长阐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向青岛二中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希望,二中学子解锁潜能充分激发思维活力,努力成为具备高阶思维的终身学习者;培养创新意识发掘自身“新质生产力”,努力成为人生路上的领导者;筑牢理想信念践行报国之志,努力成为不负青春、持之以恒的奋斗者。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创新思维,青岛二中落实国家强基计划,培养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始终走在创新教育发展的前沿。全国18所中学授牌“丘成桐少年班”,青岛二中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授牌学校;国防科技大学批准青岛二中开设“国防科技育英班”;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在青岛二中设优质生源基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林林总总都在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铺平道路。
近年来,青岛二中创新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仅2023年度五大学科竞赛,学校就有8人获决赛银牌,31人获省一等奖,63人获省二等奖。2024年,青岛二中实现了学校和青岛市历年来的新突破:高三陈思宇同学作为省内首位成功入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预科班的高中学生,提前被清华大学录取;高二张嘉珂同学作为山东省历年来首位女生已获得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入选资格。
近百年的青岛二中,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坚定地走在“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道路上,愿与你一同以梦为舟,奔向星辰大海。
上一篇:如何把阳光带回酒店?
下一篇:学校劝学生放弃中考,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