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您分享更多内容,请在浏览文章前关注作者,感谢您的支持!
“今年过年真高兴啊!”
2021年春节前夕,浙江丽水90岁高龄的陈金英高兴的说道。
陈金英之所以这么开心,不是因为春节在即,也不是因为子孙满堂。
而是因为自从2011年开始,这一年她终于还清了2077万元的所有债务。
陈金英老人为何欠下了如此巨额的债务?
明明是垂垂老矣的老年人,陈金英又是如何在10年间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1931年,陈金英出生在浙江丽水的一个中医世家。
自小受到家庭的影响,陈金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成为一名中医。
陈金英刻苦学习,毕业后顺利进入浙江丽水的一家中医院工作。
1984年,54岁的陈金英正式退休。
然而,退休并不是她人生的终点。
陈金英无法适应清闲的生活,于是她重新为街坊邻居看病。
为了更好地帮助中老年人,她开始设计一种便携式护具。
护具内填充保暖柔软的羽绒,以保护腰部、腿部和肩部。
尽管家人反对她创业,陈金英仍坚持自己的想法。
陈金英前往上海寻找商机,虽然护具开发计划未能实现,但她却发现了服装业的潜力。
当时正处于商贸高峰期,她决定专注于生产老年羽绒服。
就这样,陈金英创立了一家仅有十个工人的服装厂——兴华羽绒服。
虽然服装厂规模小,但陈金英对销售老年羽绒服的市场定位非常明晰。
由于定位准确,市场空缺较大,她的羽绒服一上市,就受到了老年消费者的喜爱。
兴华羽绒服厂生产的羽绒服,一度达到了年销量千万元的体量。
成功的背后,陈金英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短短几年间,陈金英便从普通的退休工人,一跃成为了千万富翁。
然而商场如战场,一时间风云变幻,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随着羽绒服业务的不断壮大,陈金英也开始面临许多困难。
由于工厂规模有限,仍无法满足国内外大量的订单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金英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无法克服这一难题。
堆积的订单像山一样高,眼看着交货期限即将到来,服装厂却拿不出足够的产品。
在这个关键时刻,陈金英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她决定买地建厂,扩大生产规模。
由于资金不足,陈金英开始向亲朋好友和银行寻求借款。
然而,筹集到的资金依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建厂需求。
于是,她又想出了一个创新的办法——民间融资。
2004年,陈金英筹集到了1600万元资金,并在丽水水阁开发区购得了一块土地。
一年后,两栋四层楼高的厂房拔地而起,总面积达到了6000平方米。
2005年,陈金英的事业达到了巅峰,她不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厂房,员工数量也增加到了一百多名。
然而,就在陈金英认为事业即将蒸蒸日上之时,危机却开始悄然降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老年羽绒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兴华羽绒服依然保持着老旧的款式,没有跟上市场的新潮流。
其他厂家纷纷调整经营模式,推出多元化产品和不断更新款式。
而陈金英却依然坚守传统,尽管她的产品质量上乘,但市场销量却逐渐下滑。
尽管陈金英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但外界对她的质疑和嘲笑却愈演愈烈。
到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外贸订单大幅减少。
兴华羽绒服厂的产品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陈金英的企业开始陷入困境。
尽管她曾多次尝试改革创新,但最终还是无法逆转颓势。
2011年,陈金英创办的兴华羽绒服厂在多年的苦心经营后,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宣布停产关闭。
2011年工厂关闭时,陈金英背上了高达2077万元的债务。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面对这样的创业失败和巨额债务,恐怕都会感到心惊胆战。
更何况此时的陈金英已经是80岁高龄的老人。
面对企业突如其来的倒闭,有人善意地建议陈金英申请破产,以逃避巨额债务。
然而,陈金英却一口拒绝了这个提议。
“我从未想过用申请破产的方式来逃避债务”她说。
“我们家乡人和整个家族都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
陈金英坚信,欠人家的钱一定要还,不能让别人吃亏。
在面对巨额债务时,陈金英本可以选择宣告破产以卸下重担。
但她并未这样做,因为这会让她失去继续做羽绒服的机会。
陈金英从未想过要逃避任何一笔债,她勇敢地承担起了这笔债务。
为了尽快偿还欠款,陈金英变卖了自己的地皮和两套房,但债务依然高达350多万。
陈金英的工厂倒闭后,她并未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每当有促销会或集市,这位80多岁的老人便背着沉重的羽绒服,赶赴各处摆摊销售。
不管是阴雨天气还是寒冬腊月,陈金英都坚持前往,哪怕有时候并卖不出几件羽绒服。
在寒冷的冬夜,为了第二天早市开市,陈金英便裹着羽绒服在地摊儿旁蜷缩着过夜。
经过无数艰辛和努力,陈金英终于将库存的羽绒服销售一空。
看到积压的羽绒服终于卖了出去,她又带着几名忠诚的老员工重新开始生产。
许多老员工听说陈金英仍在努力偿还债务,都感动万分,纷纷回来帮忙。
为了能攒到更多的钱,陈金英生活极度节俭。
逢年过节时晚辈孝敬的红包,她都小心翼翼地存下来用于还债。
然而,生活中总有些不堪的时刻。
当债主上门逼债时,陈金英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债主的威胁和辱骂,陈金英始终坚定地承诺一定会还钱,只是请求再多一些时间。
有一次,一个债主带着十几个壮汉闯入陈金英的家,将她团团围住逼她立刻还钱。
面对这样的险境,陈金英坚决地表示,如果自己被打,那欠下的钱就真的无力偿还了。
为了能顺利讨回欠款,这一行人才怏怏离去。
令陈金英最为痛苦的是2014年除夕夜,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团圆饭时,债主突然出现讨债。
陈金英刚从外孙那里得到的2000元钱还没捂热,就不得不给了债主。
面对种种困难和委屈,陈金英始终选择独自承受。
她从未在困难面前流过泪,但有一次却例外。
在2011年11月,陈金英的伴侣因肾衰竭离世。
她的老伴儿生前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前往毛主席的故乡韶山看看。
然而,陈金英总是想要尽早把债还清,她担心欠着钱出去玩会被别人指责。
因此,虽然老伴儿时常提起这事,但她总是劝说老伴再等等。
然而,这却成为了陈金英心中最大的遗憾。
在伴老伴儿去世后的十年里,陈金英的生活里除了挣钱就是还债。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寒冬腊月,陈金英每天早晨5点起床,出门摆摊一整天。
有些债主看到她如此辛苦,便主动提出放弃债权,但陈金英坚决不同意。
她坚信,无论多苦多累,都要把债务还清。
2013年,陈金英开始摆地摊卖羽绒服。
虽然一开始生意并不理想,但她并没有放弃。
那年她已经83岁,每天早上5点起床,拿着一个馒头作为早餐,辗转在各个街头。
很多人看到她如此拼命,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
这个年龄的陈金英本应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却依然饱受着生活的艰辛。
她从未吃过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每天的三餐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冷馒头。
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陈金英始终坚守在街头摆摊卖羽绒服。
2021年2月5日,陈金英来到金华老家的侄子家中。
她将手中的7万元现金,亲手交到了侄子手中。
这是自2011年负债以来,陈金英偿还的最后一笔欠款。
经过十年的努力,陈金英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她亲手撕掉了那一张张曾经困扰她的欠条。
“今年过年真高兴啊!”
这个春节,陈金英终于感到如释重负,她终于不用再被巨额的债务压着了。
陈金英,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医生。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成年后的她继承了家族的医术,成为了老竹畲族镇卫生院的中医学专家。
在长达28年的医生生涯中,她以精湛的医术治愈了无数患者,赢得了远近的赞誉。
同时,与患者的深厚感情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退休后,陈金英创办了兴华羽绒厂,希望将中医的理念融入到服装中,为老年人提供舒适且具有保健功能的衣物。
羽绒厂的创办,是她对社会的回馈,也是她对家族传统的延续。
在兴华羽绒厂的鼎盛时期,年销售额超过了千万元。
然而,市场变幻莫测,由于对市场变化的误判,兴华羽绒厂在扩张中遭遇挫折,最终遗憾地退出了市场。
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陈金英始终坚守着“做人要讲诚信”的原则。
有人曾劝她放弃偿还债务,但她坚定地表示:
“我这一生,就是要做个人样。背能驼,但腰不能弯。”
陈金英深知,自己淋过雨,更应该为他人撑伞。
从1996年开始,她投身于慈善事业,从未间断。
她和老伴照顾过金华龙泉的一位老奶奶,连续6年为她提供买米钱。
多年来,她捐出去的钱物已超过百万元。
2023年1月31日,陈金英又向丽水市慈善总会捐出了14800元。
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后,陈金英想要弥足自己此生最大的遗憾。
那就是陪“老伴”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看一看。
在3月1日的那一天,陈金英带着老伴的遗照,领着儿女踏上了韶山的旅途。
大儿子用轮椅推着她,每到一处景点,女儿就拿出父亲的遗照。
这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也令大家对陈金英和丈夫之间的感情为之动容。
2021年11月,陈金英老人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她还被誉为“诚信奶奶”,陈金英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这份荣誉是对她一生坚守诚信和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
你对陈金英老人拒成老赖,摆摊10年还清2077万债务一事有何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