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坠楼事件时有发生怎样去防范青少年坠楼?如果坠楼不幸发生我们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有关于青少年坠楼的防范
本期嘉宾
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医生吴佳凤
青少年坠楼事件的主要原因
1.心理压力过大: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生理、思想和价值观树立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尚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差,易受外界和情绪的影响。他们可能面临来自学习、家庭、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疏导,可能导致他们选择极端的行为。
2.抗挫折能力差:部分青少年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心理承受力弱,容易走极端。
3.抑郁等心理疾病: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都可能是青少年坠楼的诱因。这些心理疾病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
4.监护人的忽视: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缺乏关注,忽视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也可能增加坠楼事件的风险。
5.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在家庭或学校环境中,如果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如高层建筑的阳台、窗户没有安装防护栏或防护栏损坏,也可能导致青少年不慎坠楼。
6.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欠缺:部分青少年天性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但缺乏安全意识,如果家长未能及时看管或教育,也可能发生坠楼事故。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对青少年坠楼行为的影响
社交比较与焦虑:社交媒体上的完美生活展示可能导致青少年与他人比较,并感到自己不够好,从而增加焦虑和自卑感,进而增加了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
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受害者可能因此感到绝望、无助,甚至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这可能导致自杀行为。
虚拟社交与孤独感: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与现实世界的社交联系减少,增加孤独感和社交隔阂,从而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杀倾向。
自杀相关内容的传播: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关于自杀的内容,包括引导自杀的信息、图片或视频等,这些内容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诱发模仿行为。
获取心理支持的限制:虽然网络上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支持资源,但青少年可能不容易获取到专业的帮助,或者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寻求支持,但这并不总是有效或健康的。
总的来说,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对青少年跳楼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包括负面影响,也可能包括一些积极的影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时,可能会更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监管措施,以减少负面影响并提供有效的支持。
抑郁的典型症状
抑郁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的减退、乐趣的缺乏、包括愉快体验缺乏。如果家长没有捕捉到孩子的这些变化,严重时孩子就会产生无望,无助,无价值感,继而产生自责,自罪,甚至自杀。
家长如何有效监控和防范青少年在家的坠楼风险?
1.安全设施检查:定期检查家中的窗户、阳台等高处是否安装了牢固的防护栏或防护网,并确保这些设施没有损坏或老化。
2.安全教育:家长应定期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高处的危险性和攀爬窗户、阳台的后果。通过故事、案例或模拟情景等方式,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险性。
3.使用科技手段:家长可以考虑在家中安装监控摄像头,以便随时查看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智能门锁、报警器等设备,提高家庭的安全性。
4.关注孩子情绪:除了物质层面的防范,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情绪或行为,应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避免孩子因情绪问题而做出危险行为。
学校如何防范青少年坠楼风险?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
其次,加强安全教育是关键。学校应定期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对于学校内的特殊区域,如实验室、体育设施等,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
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学校应与社区组织、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分享信息和资源,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后,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定期的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安全状况。
青少年自身应该如何提高防坠楼意识?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青少年应主动学习并了解防坠楼知识,包括认识到高楼边缘、阳台、窗户等地方的潜在风险。通过学校、社区和家庭等渠道,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和讲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避免在阳台、窗户等边缘地带嬉戏、打闹或放置重物,以免发生意外。遵守家庭和学校规定,不擅自攀爬高处或翻越栏杆。
加强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情绪波动时采取危险行为。当遇到挫折或困扰时,积极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不是通过极端行为来寻求解脱。
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如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快速逃离危险区域。了解并遵守安全规则,如不在没有护栏或安全措施的地方逗留。
增强辨别能力:对于网络、媒体等渠道传播的危险行为或挑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或模仿。学会辨别危险信号,及时远离可能带来伤害的环境或人群。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高空坠落后的急救
避免移动患者:高空坠落后,患者可能存在多处骨折或内脏损伤,因此首先要避免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加重损伤。
保持呼吸顺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控制出血:如果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以控制出血。对于大量出血的伤口,需要迅速找到出血点并进行止血。
固定骨折部位:高空坠落可能导致骨折,特别是四肢和脊柱。对于骨折部位,应使用夹板、木板等物品进行临时固定,以减少骨折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检查脊柱损伤:高空坠落极易造成脊柱损伤,因此应特别注意患者的脊柱状况。如有怀疑,应使用脊柱板或硬板进行固定,并在搬运过程中保持脊柱的稳定。
及时拨打120,紧急就医:在完成初步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