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坑杀了20万投降的秦人士兵,到了咸阳,又将秦的宫殿付之一炬。他似乎对秦的一切都充满了恐惧与愤恨,甚至包括秦的制度。胜利后,他不想实行秦朝那样的郡县制,而是想回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共治的局面。一起参与讨伐秦朝的,除了刘邦,也多是六国之后的贵族,他们自然也希望能复国,或者当一方诸侯。但为了牵制这些人,项羽往往并不把他们封到原来的位置,或者将原来的地盘分解,或者另外安排人,或者将对他威胁大的人分到鸟不拉屎的地方。
综合各种考量,项羽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如封刘邦为汉王,把当时偏僻的巴、蜀、汉中这些地盘给了他;把原来秦国的关中分为三部分,给了三个投降的秦国将领章邯、董翳、长史欣;封原来魏国的君主魏王豹为西魏王,治所在河东,只是原来魏国的一部分;封原来的赵王歇为赵王,治所是代郡,而赵国的大部分地盘则给了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当初的赵相张耳;项羽把原来的齐地三分,原来的齐王田市封为胶东王,地盘只在原来齐国的东部,都城在临淄,封齐国王室后代跟自己关系好的田安为济北王,地盘是原齐国的北部等等。不知是人太多分不过来,还是项羽本身品格太高了,为了公平,他连原来的楚地也分裂开,如分封自己的手下英布为九江王,治理九江郡;封吴芮为衡山王;封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这些地盘都是原来楚国的一部分。
楚国当前包含三部分:一部分是江东地区,《货殖列传》认为包括东海、吴、广陵等地,唐代张守节认为从彭城之东,历经扬州到苏州,称为东楚,这原来是吴越的地盘,楚国将他们灭亡后,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一是两湖地区,这是楚国最老的地盘,《货殖列传》认为包括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称为南楚。还要就是江淮一代,《货殖列传》认为包括沛、陈、汝南、南郡等,唐代的张守节认为从徐州的沛县到湖北荆州一带都称为西楚,《辞海》说“淮水以北,泗、沂水以西,当今豫中和豫东、皖北和江苏西北部地区”。项羽祖上就是活跃在这一带,这里是他们家族的老根据地,所以项羽将原来楚国的西楚,归于自己。他不想做皇帝,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太理想化了,他天真的只想当一个类似春秋五霸的霸主,所以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
这样的分封制实际是有很大问题的,各诸侯王都有自己的地盘与军队,迟早有一天他们会不听项羽的话。项羽本来可以坐拥天下,现在只是有了原来楚国的一部分,地盘大大缩小,他手下的将领,最能打的英布等人也被分封出去,这就又损失了大将。可以说这种分封制,对其他人都有利,对项羽来说则是弊大于利,项羽太高风亮节了,本来他可以做皇帝的,偏偏只想做一个众诸侯名义上的领袖。
结果分封不到一年,各路诸侯就打了起来,刘邦也带领军队与项羽争天下。项羽最后被刘邦等人逼得在乌江自刎。
上一篇:金融大转型为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