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报道,沙利文表示,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美国的政策目标是寻求使美中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愿意与中方继续保持战略沟通。双方还就乌克兰、中东及朝鲜半岛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讨论了两国元首近期的新一轮互动,并同意继续落实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沟通,继续在禁毒、执法和非法移民遣返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展开合作。
沙利文此次访问中国,显然意识到中方的关切,他的主要目标是寻求稳定,而非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对立。在会谈中,沙利文指出,美中之间既存在分歧,也有合作的可能性。他表示,美方希望以平等、健康和公平的方式来处理两国关系。此外,他还向中方重申,美方不打算与中国经济脱钩,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亦不认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立场。沙利文强调,美方将继续与中方进行战略沟通,以增进理解,降低误判与误解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台湾问题,经贸和科技领域也是中方高度关注的重点。对此,王毅明确表示,各国的安全应当通过共同构建、综合考量、合作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任何国家的安全都不应以其他国家的不安全为代价。他指出,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有明确的边界,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必须遵循科学和公正的原则。而沙利文则回应称,美国无意与中国脱钩,并同意应以平等的方式与中方互动,即便在竞争中也应保持健康和公平。
总体而言,本轮中美对话虽未能完全解决双方分歧,不可谓之圆满成功,但整体氛围较为积极。双方能在部分议题上达成共识,继续对话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表明中美关系仍有改善的空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毅此次与沙利文会谈时的措辞发生了明显变化。王毅强调,中美互动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平等相待,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应基于实力地位。这一说法与此前美方主张的“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方对话”形成鲜明对比,王毅直接指出这种方式并不正确。
据报道,沙利文刚抵达北京不足24小时后,另一支队伍紧随其后,他们是由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党团主席米策尼希率领的德国代表团,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会见。事实上,德国派遣代表团访问中国的主要话题依然是关税问题。近期,中国商务部正在考虑对进口燃油车调整关税,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德国社民党主席的访华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王毅在会见中表示,中方希望与德方深化交流合作,并对此前广受关注的中欧贸易摩擦进行了回应。
近年来,中德关系经历了显著的波动,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中欧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德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不可否认,中德之间存在着一些分歧和摩擦,特别是在涉及人权和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这些分歧有时会对两国关系造成一定影响。然而,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调和。以经贸合作为例,尽管存在某些波折,但总体上仍在持续发展。
当前,德国正面临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中东难民危机以及经济低迷等。这些因素导致朔尔茨及其所在的社民党的支持率大幅下滑。如果希望在明年的大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依靠一些外部力量来摆脱目前的困境。中国作为德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并且在多个国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朔尔茨政府必须妥善维系中德关系。尽管不一定要进一步提升关系,但至少要避免关系的降级或恶化。
此外,德国社民党非常期待中国在全球多个领域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并希望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项目,以推动中德两国的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40年前,中德两国领导人启动了中德对话模式。时至今日,这一对话模式依然充满活力,因为中德两国不断创造交流机会。这对两国人民来说至关重要。在此时,王毅外长选择会见德国社民党的代表团,实际上是向外界传递了一系列重要信号。
总之,企业合作的基础在于互惠互利,而非以牺牲一方利益来成全另一方的利益。如果欧盟坚持实施“加税”政策,可能导致我国多个汽车企业撤销对欧盟的投资。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增强,欧盟并不是我国唯一的合作选择。正因如此,欧盟在此关键时刻前来我国进行磋商。众所周知,中欧合作有助于抑制阵营对抗的趋势,一旦中欧实现合作共赢,“逆全球化”将难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