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别说用文、景帝时期的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了,就算是大力推行儒家治国之策,天下早就大乱,群雄纷起,造反多如牛毛。秦朝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唯一只有大力推行法家思想治国才能稳定局面。
首先黄老之术的本质是无为而治,遵循守道,各司其职,这样的政治理念在西汉的文、景帝时期非常的盛行,说白了就是皇帝忙皇帝的,大臣忙大臣的,百姓忙百姓的,大家都各自有各自的身份和责任,各做各的事情,天下自然太平。
如果要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采用这样的治国方略,那就死得很惨。秦国发动统一之战长达几十年,好不容易天下一统,创新性的废除分封诸侯制,改为郡县制,如果秦始皇采用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那简直是给天下诸侯一个绝好的翻身的机会。
秦国一统天下后,遇到的反抗并不少,连秦始皇都遭遇过刺杀,各国的贵族都在暗中积蓄力量打算造反复国,秦始皇死了没多久,六国诸侯几乎一夜之间全部都冒了出来,可以想象秦始皇时期,他们藏匿了多久。
如果是无为而治,那么这些各国诸侯的复国势力更是活动猖獗,说不定就把暗中行动变成了明面儿上的军事斗争,秦国的军队又得全国平叛,那还统一个啥呢。
既然黄老之术绝对不能用,是否可以采用已经大行其道的儒家治国呢,当时秦朝的朝中已经有了“儒、法”治国的争论了。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更期望沿用商鞅变法的法家思想治国,而以太子扶苏,大将军蒙恬为首的太子派期望启用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可以明确的说,秦始皇是法家治国的坚强支持者,也是法家治国的强力执行者,如果不是秦始皇极力推行法家治国,秦国是否能够统一天下都难说。
法家思想是当时战国末期最为先进的治国思想,特别是针对天下一统的发展局势来看,法家那种全国苛法,全民皆军,上下一致的思想非常的实用,法家思想自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时期经历了一百年时间的检验,实践证明了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当天下统一后,更是需要法家的这种是全国思想统一,执行力度强硬的治国理念进行天下一统成果保卫,彻底将各诸侯国的反抗势力和思想压制到最低程度。
那么法家理念治国是否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呢,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时代高压政治永远都会受到抵抗,在秦始皇刚刚统一的非常时期,需要这样的全国高压,却不能成为延续政治,总有一天高压会带来更大的反抗,秦始皇死后十多年的时间,秦国就灭亡了,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虽然秦国的灭亡是由朝廷内部发生了重大的政权变革引起的,但是其法家治国理念也有莫大的关系。
秦国如果要长久发展下去,秦始皇时代使用法家治国,继承者必须启用儒家治国理念,继任者必须是成熟的政治家才能够稳定秦国政局的同时,由合理的进行法家、儒家思想切换,让民间的反抗势力化为无形,逐渐消亡诸侯六国贵族的复国思想和势力,而能够继承这个理念的人只能是太子扶苏。
如果太子扶苏上位,有蒙氏家族进行军中支持,笼络法家代表丞相李斯,完全有可能将秦国国祚延续下去。只是很可惜,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为了个人私利,害怕儒家代表太子扶苏、蒙恬掌权后,不利于自己,贸然和赵高矫旨让胡亥继位,导致了秦国国政大乱,秦国迅速灭亡。
从根本来说,黄老之术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朝代的治国方针,就连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文景之治”两朝大力推崇黄老之术,给西汉也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诸侯国坐大,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差点让西汉颠覆。
综上来看,秦国不但不能使用黄老之术,更是连法家都不能长期施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只有把握住时代的特点,才能采用合适、有效的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