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欢迎来到依梦话情感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天才诗人徐志摩。
初次见面时,24岁的徐志摩很拘谨,林徽因望着徐志摩架着一幅老气横秋的眼镜,竟脱口叫他"叔叔"。直到徐志摩登门正式拜访林父,他才惊喜地发现,林家小姐如此聪慧伶俐,楚楚动人。
林徽因旅欧时的照片林徽因同时做父亲的随身翻译,父亲为了不因为游历而耽误女儿的学业,在伦敦花重金为她安排了学习。由于父亲经常要到各地开会、演讲,她特别的寂寞,徐志摩的频频造访加书信不断,让林徽因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认识林徽因后,徐志摩的心中再也挥不去那清纯的美丽身影。林徽因的气质、谈吐、修养、知识......一切都让他着迷。徐志摩的爱像一团火,温暖着林徽因,爱情不知不觉中来到两个年轻人心间。
林徽因与徐志摩在徐志摩浪漫爱情的滋养下,林徽因像朵含苞待放的花儿,渐渐绽放。徐志摩就像一阵春风,吹醒了林徽因沉睡多年的才情。两人的爱情让徐志摩激发出写诗的灵感和火花。
当徐志摩要林徽因许他一个未来时,林徽因回绝了,徐志摩追问:“就是为了成就那虚无缥缈的道德?”林徽因说“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
这段甜蜜的爱情,是林徽因的初恋,她毅然决然地离去,是因为她知道了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
当年,徐志摩爱如洪水,一泻千里,他为了能和林徽因继续走下去,提出与原配张幼仪离婚,甚至不管妻子还在怀孕中,他已经完全不顾一切代价。徐志摩的婚姻是旧时代由父母包办的,徐志摩从来没有将张幼仪放在心上。但徐志摩已经有婚姻的现实,让林徽因不能回避,因此她回绝了徐志摩的请求,她无法许他一个未来,她也不愿意成为那个背负“小三”骂名的女子。
其实林徽因不是不爱,而是听从了理智的召唤,她虽然为情所伤,却没有为情所困,她就是一个异常理智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是集美貌与智慧一体的旷世奇才。她那样年龄坠入情网的女孩子,多数是任性的,不会顾及父母和其他人的感受,她却能在人生重大抉择时非常有主见和自制力,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林徽因后面选择了梁思成,就是因为能得到一份稳定的爱情、稳定的婚姻,她与丈夫齐头并进,彼此成就,完成了多项中国建筑史上值得记载的功绩,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和整体风格的设计,她值得我们仰慕和敬佩。
林徽因夫妇“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任时光荏苒,林徽因永远是一个美丽的传奇。
谁都会经历青春,也会经历爱情,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缘分;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不幸;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无奈;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残忍。
徐志摩和林徽因,是有缘无分的,不过最终他们成为了灵魂相通的朋友,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不过,如果当年没有康桥的那些浪漫,我们也许就永远也不会读到徐志摩那首传世经典《再别康桥》。
生活需要爱情,但生活不只有爱情,如果为了爱,不顾及自己和他人,一旦失去爱,就失去自我,失去生命。
没有谁是谁的永远,能永远陪伴的只有自己。有时候,放手,就是最好的爱!
好好爱生活,好好爱自己。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大家的观看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