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老和尚罹患癌症,躺在病床上发出阵阵呻吟。徒弟好奇地问他:“您不是说四大皆空吗?怎么还会觉得痛呢?”老法师回答:“空就是空,痛就是痛啊!”的确,即使是一位修行多年的老和尚,仍然会有肉体上的病痛。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认为痛就是苦、苦也一定会痛,把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有极大的不同。
“苦”有很多类型,例如“生、老、病、死”苦,对“生”的贪恋、执着,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事;看到自己随着时光流逝而年“老”力衰、疾“病”丛生,心里却有所不愿,也不甘心承受时,就会觉得苦;或是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无论是自己或是亲人过世,心里都会遭遇很大的冲击而无法接受,这些都是苦。
除了生老病死之外,还有希望得到某种东西却得不到的“求不得苦”,以及由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爱别离苦”与“怨憎会苦”——无法与亲爱的人相聚在一起,却舍不得分离;或是放不下与冤家的仇隙,却偏偏时常与冤家相遇。除此之外,像忧愁、恐惧、嫉妒、憎恨、怀疑……等负面情绪,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是苦的。
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
然而,如果自己的辛苦有所报偿、回馈,就会觉得很安慰,即使历经千辛万苦、受尽煎熬,等到苦尽甘来、享受成果时,仍然会乐在其中。由此可见,当感觉不自在时,就会觉得苦;对于未来抱着希望时,就又不苦了。所以,“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感受,而会随着外在环境不断地转变。
因此,如果我们的心能够时时刻刻提得起、放得下,随时随地面对现实、处理现状,而不恐惧、不逃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尽心尽力处理之后,又能够不在乎结果,就能保持心情的平静,不再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