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台,位于辽宁盘锦境内。在甲午战争时期,田庄台之战,被视为清军和日本军在甲午战争中最后一战。当时指挥日本军进行田庄台之战的日本将领野津道贯,因为这一战,事后还被日本媒体谴责,这其中原因何在?
1、野津道贯火烧田庄台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越过鸭绿江,进入辽东半岛。当时日本军越过摩天岭以后,攻占回城。但是,抵达海城的日本军赫然发现一个恐怖的真相:那就是海城周边的清军军力是这部分日本军的数倍。所以日本军只能龟缩在海城里,等着日本军的救援。
野津道贯负责解救海城的日本军。但是野津道贯没有直接和海城周边的清军交战,而是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手段:野津道贯一方面佯攻辽阳,吸引清军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攻占牛庄,而后还陆续夺下了营口、田庄台等地。军事历史上有说法认为,野津道贯用了一万多日本军,就消耗了清军在辽东半岛一带的十万大军。
当时清军七十多岁的老将宋庆在面临清军失去牛庄的局面以后,撤军到田庄台,打算和其他清军会师。结果当宋庆大军抵达田庄台的时候,却发现其他清军已经撤离到辽西区域。同时,田庄台也处于日本军的第一军和第二军的夹击范围之内。
1895年3月7日,从牛庄方向出发的日本军开始进攻田庄台。宋庆指挥清军积极抵御。清军虽然多次吃败仗,但是田庄台的地理情况对清军有利,所以,这一天,清军还能给日本军一定的杀伤。
第二天清晨,日本军的援兵抵达田庄台附近,其中还携带了12门火炮。而清军也和日本军开始了炮战。清军虽然腐败,但是清廷毕竟当时比日本有钱,所以清军的火力配置并不弱,所以3月8日这天,清军依旧没有吃亏。
到了3月9日这天,日本军出动了比清军更多的火炮和清军对射。加之日本军炮兵的专业素养强于清军,所以清军的火炮阵地很快遭遇重创。清军防线开始崩溃,日本军攻入田庄台。
当时有清军打算利用田庄台的建筑和日本人巷战。不过,野津道贯吸取了上次日本军和清军在牛庄巷战,遭遇巨大损失的教训,于是野津道贯命人一把火烧了田庄台——田庄台的很多清军将士,为此牺牲。田庄台也一度被烧成焦土。
这便是野津道贯火烧田庄台。
2、野津道贯被批判
野津道贯取得田庄台一战的胜利以后,清军在辽东几乎没了抵御日本的能力。当时清朝社会议论纷纷,认为下一步日本人会进攻山海关,然后攻占北京。而清廷无奈之下,也被迫开始和日本寻求谈判。
不过,野津道贯火烧田庄台的行为,也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媒体的谴责。当然,你以为日本媒体是谴责野津道贯的行为不人道?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日本军在攻下平壤、旅顺、牛庄的时候,都从这些地方的仓库里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比如小编在别的文章里提到过,日本军在平壤获得的火炮数量,就让日本人感觉发了大财。所以对于战利品的渴求,对于日本人来说,也居然形成了一种短期习惯。而田庄台的仓库里,存在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本来应该是日本军的战利品,但是野津道贯一把大火,等于把这些战利品都给烧没了。所以日本媒体认为,野津道贯火烧田庄台,其实是焚烧了大量“属于”日本人的财产。
当然日本人的逻辑颇为强盗和无耻,但也不得不让当代人反思:那就是晚清的历史,实在太不堪了。
3、结语
从日本媒体谴责野津道贯火烧田庄台,损害了日本的战利品,不难看出:
第一,甲午战争,日本确实通过缴获清军的战利品,获得了实质性的好处,以至于日本人在精神思想上居然有了“路径依赖”的想法;
第二,日本当时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穷国。因为战争的缴获,居然都能让整个日本社会为之癫狂,从这不难看出,当时的日本人,在财富面前,倒也确实没见过什么大世面。
所以,当后来,日本从清朝那里勒索了白银2亿3千万两(包括赎买辽东半岛的经费)的经费以后,整个日本社会都为之欢呼,甚至为之感到富裕。
当然,日本人的这种讨便宜行为,差不多也就只能在晚清身上找到。因为多年后,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几乎一毛钱的赔款,都没从沙俄身上拿到。所以日俄战争的胜利,其实也让日本人有一定程度的吃瘪。